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海泡石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原位晶化合成 NaY 分子筛。采用晶化温度为100℃时不同晶化时间下晶化样品中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中活性 SiO2、Al2O3和 Na2O 的质量,得到 S 型晶化曲线。通过设计模型计算得出海泡石原位合成 NaY 分子筛成核诱导期活化能、成核过渡期活化能和晶体生长期活化能:成核诱导期活化能 E1=115.9 kJ/mol,指前因子 A=36.7;成核过渡期活化能 E2=123.5 kJ/mol, InA2=41.9; 晶体生长期活化能 E3(n=2)=29.47 kJ/mol, InA3=9.53。从而以动力学的角度说明了其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丙酮为溶剂、钛硅分子筛(TS-1)/H2O2体系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宏观动力学。催化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80℃、催化剂用量(以10mmol苯乙烯计)0.4g、n(苯乙烯):n(H202)=1:1、n(丙酮):n(苯乙烯)=12:1。得出TS-1/H2O2体系催化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17.35kJ/mol,苯乙烯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5.0234e-17.35×10^3/KTCA. 相似文献
3.
4.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过程--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钛硅分子筛(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经验方程拟合了试验数据,并采用Marquardt算法对经验方程的参数进行确定,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反应初速率,然后再用高斯-牛顿法对本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出了氨肟化反应以及该反应体系中H2O2分解的本征动力学。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残差分析和F检验,对氨肟化反应和H2O2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获得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21%和6.25%。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的反应特性,是合理可靠的,能为进一步的过程开发与工程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设计上的依据;而H2O2分解副反应动力学模型仅适用于该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5.
6.
采用积分反应器考察常压下Y型分子筛上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反应动力学。根据甲醇脱水反应机理和R-E、L-H反应历程,推导出四种甲醇脱水动力学方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确定在Y型分子筛上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六参数反应动力学方程,方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凝胶和晶体介质对液相扩散速率的修正因子,在徐如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非自成核体系中考虑诱导期的分子筛晶体生长动力学模型。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凝胶溶解速率、晶体生长速率、凝胶介面液相浓度、晶种量对分子筛晶化过程有不同的影响。该模型对实验晶化曲线的诱导期和晶化后期拟合得很好,且可通过Y型分子筛晶体生长曲线定性推断导向剂中初始晶种量和晶体生长速率常数对晶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H→13C和1H→29Si CP/MAS NMR研究钛硅分子筛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H→13C CP/MAS NMR跟踪研究了模板剂TPAOH在晶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晶化初期,TPA 以吸附带有负电荷的硅钛胶聚合体为主,硅钛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微小晶核,这种微小晶核缓慢长大进而形成分子筛;用1H→29Si CP/MAS NMR增强钛硅分子筛晶化过程中29Si分辩信号,效果显著。在钛与硅氧作用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微小晶核时,钛对硅的影响作用较小;当微小晶核突发形成分子筛时,钛进入分子筛骨架,对硅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大。初步探讨了钛硅分子晶化生成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10.
以硅铝凝胶为模板剂,在高岭土制浆过程中加入,经喷雾、焙烧后,在水热条件下晶化合成含有NaY分子筛和基质的多孔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法、N2 静态吸附法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硅铝凝胶的加入量对NaY分子筛相对结晶度、n(SiO2)/n(Al2O3)以及复合材料孔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铝凝胶加入量的增加,晶化产物在介孔范围内的孔容及比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介孔分布也更为集中;当加入凝胶质量分数为10%时,介孔的孔容及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在20%时有所下降。在凝胶加入量为10%时,可以得到BET比表面积为480 m2/g、总孔容为0.41 mL/g、介孔孔容为0.22 mL/g、介孔比表面积为98.9 m2/g、结晶度为51.0%、n(SiO2)/n(Al2O3)为5.09的含有NaY分子筛和基质的多孔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介孔硅分子筛原位改性功能化的研究进展,选择将金属盐加入到酸性的合成溶液中和在介孔材料微粒形成时对其进行沉积镀饰,再经焙烧分解生成覆盖细密的强碱性表面层。该方法突破"后处理"改性的传统思路,在试样合成时实施改性,直接在强酸性体系中制备强碱性介孔材料和碱强度达到27的介孔超强碱。还综述了含氧酸盐的种类、添加方式对产物的形貌、孔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弱酸性和盐效应合成出具有双螺旋Ia3d对称性并经原位改性的立方相材料,采用原粉研磨法新技术,利用介孔材料里胶束与孔壁之间的超微空间,提供了介孔功能化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重量法研究了黏结剂对5A分子筛吸附正构烷烃平衡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黏结剂5A分子筛相比,有黏结剂5A分子筛具有更低的正构烷烃吸附容量、更大的吸附特性曲线关联因子以及更低的吸附热;由吸附容量和SEM分析结果推断,黏结剂影响5A分子筛的吸附容量是因其稀释了分子筛中吸附组分的含量以及堵塞了部分分子筛有效孔道;黏结剂对吸附特性曲线关联因子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添加黏结剂改变了吸附质分子和吸附位间的极性相互作用;黏结剂对吸附热的影响则主要源于部分吸附质分子在黏结剂表面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硅酸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制备硅铝胶,采用气相转移法(VPT)合成了MCM-22分子筛。采用TG-DTA,~(27)AlMAS NMR,~(29)Si MAS NMR等方法对硅铝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硅铝胶老化温度对硅铝胶结构及合成MCM-22分子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铝胶老化温度的改变影响硅铝胶的含水量和Si的存在形式,导致在合成MCM~22分子筛过程中硅铝胶能够提供的结构单元不一样,从而影响MCM-22分子筛的合成。硅铝胶老化温度为80℃时,硅铝胶的含水量最高,Si的存在形式更具多样性,有利于硅铝胶后期的晶化合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废水中苯酚的脱除,研究了硅基介孔分子筛SBA-15对苯酚的吸附,并与活性炭进行了对比;采用XRD和N2吸附-脱附法对SBA-15分子筛和活性炭进行了表征。与活性炭相比,SBA-1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虽小,但其具有丰富的介孔,使其达到吸附平衡所用的时间较短且饱和吸附量较大。SBA-15分子筛对苯酚的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其中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分别采用拟一级和拟二级反应模型考察了SBA-15分子筛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拟二级反应模型与实验数据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SBA-15分子筛对苯酚的吸附过程是放热和自发的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磷酸、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为磷源、铝源和硅源,吗啉和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气相晶化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SAPO-34分子筛。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气相晶化法合成SAPO-34分子筛的影响,确定了制备SAPO-34分子筛的最佳合成条件。干胶配比、干胶中的硅铝比和晶化温度对气相晶化法合成SAPO-34分子筛有重要影响,最佳干胶配比为n(SiO2)∶n(Al2O3)∶n(P2O5)∶n(H2O)=1.0∶1∶2∶30,最佳晶化温度为180℃,但在160,140℃时也能合成出纯SAPO-34分子筛。模板剂不同,合成的分子筛不同,搅拌有利于气相晶化。以制备的SAPO-34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达98%以上,乙烯和丙烯的总选择性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由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两种材料复合的合成模式的方法,即原位合成法和后合成法. 相似文献
17.
以水玻璃为硅源、TiCl3为钛源、表面活性剂P123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了Ti-SBA-15介孔分子筛,并借助XRD、低温N2吸附、TEM和UV-Vi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母液酸度、n(Si)∶n(P123)、晶化温度和n(Si)∶n(Ti)等条件对Ti-SBA-15介孔分子筛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母液酸度、硅源含量和晶化温度下可获得高结晶度、高有序度、大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的Ti-SBA-15介孔分子筛。晶化温度过高会导致分子筛孔径增大、孔壁厚度减小、结晶度和有序度下降,同时促进骨架外六配位钛物种的生成。在n(Si)∶n(Ti)>20时合成的Ti-SBA-15介孔分子筛上,钛物种主要以四配位状态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中。 相似文献
18.
19.
AlPO_4-11和SAPO_4-11分子筛的微波合成及结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异丙胺为模板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AlPO4-11和SAPO4-11分子筛,考察了合成压力、HF用量对合成AlPO4-11分子筛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分子筛的结晶度及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技术合成的具有AEL晶体结构的AlPO4-11和SAPO4-11分子筛结晶度高、晶粒均匀(为长约5μm的棒状晶体)。通过考察晶化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发现,微波合成的AlPO4-11分子筛是由六方晶系的正磷酸铝发生晶相转化而来的。利用X射线能谱对合成的SAPO4-11分子筛表面硅原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实,SAPO4-11分子筛具有B酸和L酸两种酸性位,但由于合成产物表面硅原子含量较少,因此酸性位也较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