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使用位于夏威夷的世界最大的 Keck 望远镜 ,已拍摄到迄今在地上拍摄的最好的“海王星”和“土卫六”的红外图像。它是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拍摄的第一批 Keck图像。该技术可以迅速调节反射镜 ,从望远镜图像上迅速去除地球的大气湍流 ,产生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自适应光学的成像工作是利用可连续变形的反射镜和光波传感器修正射入望远镜的光 ,然后将此信息传给变形镜 ,该镜每几个毫秒对图像修正一次。自适应光学的红外图像揭示了由每小时6 0 0英里的盛行风所造成的“海王星”风暴 ,以及“土卫六”表面似乎是由冷的碳氢化合物海或湖所分离的冻土地…  相似文献   

2.
《光机电信息》2009,(10):34-35
国内首次实现对太阳目标的自适应光学校正获得太阳表面结构高分辨图像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研究员领导的太阳自适应光学实验小组,于9月28日在云台26cm精细结构望远镜上进行的自适应光学实验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据信苏修正在用一种红宝石激光器测量月球距离,这种激光器的设计可补偿他们生产的棒在光学质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综合信息     
我国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国防科工委1月31日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按照工程总体方案,嫦娥一号卫星上的CCD相机要求的成像范围在月面南北纬70度以内。而在对CCD相机的能力评估后,从1月4日起,科学家开始  相似文献   

5.
高泽宇  李新阳  叶红卫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0):20200267-1-20200267-10
基于光学成像的流场测量技术,如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易受到因流体中折射率的不均匀性或晃动的介质边界引起的光学畸变而带来的影响。这些畸变会使得示踪粒子在图像上的位置分布产生误差且严重影响图像清晰度,从而增大流场速度测量的误差。为了提高光学流场速度测量的测量精度,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应用于其中去校正光学畸变。基于图像流场测量中的光学像差具有频率高,动态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对于这一应用场景,基于波前校正器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受到了器件本身性能的影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流场测量中的应用,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波前校正器件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以深度神经网络代替传统的波前校正器件,用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中的光学畸变校正。为了生成神经网络所需要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搭建了可以实现波前测量的粒子图像测速实验平台,分析并建立了光学畸变在粒子图像上的图像退化模型。最后,以校正后PIV图像的校正效果和流场速度测量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所建立神经网络的畸变校正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外》2011,(10):50
据www.ioe.ac.cn网站报道,7月9日,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太阳自适应光学研究小组,在云南天文台1m红外太阳塔上,同时获得了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太阳黑子高分辨率自适应光学校正图像,为突破太阳多波段高分辨率同时成像奠定了技术基础。这是该小组继2011年3月获得近红外波段太阳黑子和米粒结构高分辨率自  相似文献   

7.
范文强  王志臣  陈宝刚  陈涛  安其昌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0):20200333-1-20200333-13
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利用外部低相干光源照射人眼眼底,并将人眼眼底散射信号进行干涉成像,获得人眼视网膜的断层图像信息,以实现人眼视网膜无创、实时、在体的光学活检。传统光学相干层析在视网膜成像时的轴向分辨率可达3 μm以上,但由于人眼个体差异和不可避免的像差限制了视网膜OCT的横向分辨率,只能达到约15~20 μm。而自适应光学作为一项波前校正的先进技术,可以校正OCT色差以及人眼有限视场和眼球运动导致的像差,将OCT横向分辨率提高到低于2 μm,以实现视网膜细胞及微细血管近衍射极限成像,及时发现患者眼底存在的早期病变。在介绍自适应光学和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的技术特点基础上,对自适应光学在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自适应光学OCT视网膜高分辨成像在宽带光源色差校正、眼球运动伪影减少、自适应光学视场扩大和波前传感与校正系统简化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实现大视场、高效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高速人眼视网膜成像,为未来自适应光学OCT视网膜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1966到1967年,美国航天局的五个“月球轨道器”(Lunar Orbiter)人造卫星拍摄了许多月球表面图像,至今仍然是有史以来最详尽的。传送到地球的原始模拟数据是用来计划阿波罗登月任务的着陆地点,记录这些的磁带已经蒙上了几十年的尘埃,几乎已经被废弃了。现在,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一家废弃的麦当劳里。一组工程师正在使用修复的、或定制的设备,处理那些数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让公众能够第一次看到全分辨率的月球图像。  相似文献   

9.
郭春华  杨宇  王金城 《现代显示》2010,(1):48-50,56
文章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激光直写合成全息拍摄的全息光学元件的制作技术。实验结合激光直写合成全息拍摄时所需柱面透镜的功能,参考全息光学元件的制作原理来制作图像柱面压缩全息光学元件,实现柱面透镜的光学功能,并使元件具有大面积、短焦距、会聚光均匀分布的特点,满足激光直写合成全息拍摄对图像的需求。通过实验,应用自制全息光学元件拍摄出来的全息图具有较好的水平视差和较大的视场角,并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用文章所提出的图像柱面压缩全息光学元件来代替传统的光学元件,进行激光直写合成全息图的记录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可以有效改进图像质量,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卫星与网络》2008,(1):73-73
1月31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  相似文献   

11.
Guo Juguang  Ma Yonghui  Zhang Guang  Yang Zhihui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0):20200458-1-20200458-5
基于柔性显示技术的主动像质重构自适应伪装方法是利用柔性显示器件结合频谱转移技术和主动像质重构技术实现目标表面光谱辐射特性的改变、转移和选择性分布。文中设计通过调制目标表面的光学特性参数改变目标的光学特征,可以实现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实时拍摄背景图像,将其显示于柔性显示器上。利用主动像质重构、柔性显示和发射率控制层达到调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和有效分割目标热图的目的,从而实现全天候、全过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并且,目标表面的光谱分布特征不随探测方向的变化而改变,达到目标伪装的效果,相较于改变目标表面的物理结构特征的方法,这样的技术使得目标的环境适应性更好,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天体的光学定位可以用来进行天文测量。下面我们就谈一下用光雷达来测量月球表面距离的实验。这一实验完成了现阶段的测量任务,它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将来在月球上建立的人造光学反射器来研究月球的轨道参数和它的形状,以及一系列其它天文学常数。鉴于这种情况,故除了测量距离的基本任务外,还提出了完成未来的装置和方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光学(AO)成像系统受残余大气湍流、闭环跟踪误差和光电探测噪声等因素的影响,成像结果参差不齐,不利于后期图像筛选和事后处理,故需要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传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对自适应光学图像质量的评价不可靠,甚至会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背离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生成具有图像质量标签的自适应光学退化图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采用以ResNet作为主干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得到了用于评价自适应光学图像质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的Spearman相关系数(SROCC)最佳为0.99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自适应光学图像成像过程中的多种退化因素,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得到无参考自适应光学图像质量评价模型,评价精度优于其他传统图像质量评价算法。  相似文献   

14.
王庆月  吴宇  陆成刚 《激光杂志》2023,(11):157-161
为抑制光照突变对边缘定位的影响,提升疵病边缘定位效果,提出高斯混合模型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边缘定位方法。引入光照变化因子,通过颜色直方图匹配算法自适应更新高斯混合模型参数;利用参数更新后的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光学元件表面疵病背景图像,通过差运算原始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图像与疵病背景图像,得到疵病前景图像;利用Canny边缘算子提取光学元件表面疵病的边缘前景图像;加权融合边缘前景图像与前景图像,得到光学元件表面疵病边缘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前景图像与边缘前景图像,得到疵病边缘定位结果;在不同光照变化情况下,不同疵病宽度时,该方法疵病边缘定位的边缘连接完整度均较佳;该方法定位不同类型疵病边缘时的灰度差分乘积均较高,即边缘定位清晰度较佳,定位的边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当印制在商品、证件和文档等物品上的光学全息图被拍摄或复制时,由于光学成像质量或拍摄条件的影响,采集的全息图像会产生畸变。据此,提出了一种全息图失真校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所需要的全息图目标场景,然后在被提取出的全息图上确定全息图场景的边界,并在边界上自动搜索到4个顶点和4个中点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理想点的位置,最后进行投影失真校正和非线性失真校正。与其他图像畸变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准备高精度标定模板,且校正和识别过程中只需用到一幅目标全息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畸变的光学全息图,且具有效率高、快捷、识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当印制在商品、证件和文档等物品上的光学全息图被拍摄或复制时,由于光学成像质量或拍摄条件的影响,采集的全息图像会产生畸变。据此,提出了一种全息图失真校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所需要的全息图目标场景,然后在被提取出的全息图上确定全息图场景的边界,并在边界上自动搜索到4个顶点和4个中点的位置以及相对应的理想点的位置,最后进行投影失真校正和非线性失真校正。与其他图像畸变校正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准备高精度标定模板,且校正和识别过程中只需用到一幅目标全息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畸变的光学全息图,且具有效率高、快捷、识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顾聚兴 《红外》2003,(9):22-22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利用设在智利拉锡腊山顶上的2.2m望远镜在三个波长处对南方天炉座的深空间进行成像,他们把近50小时的曝光融合起来以产生一张36×34弧分的图像。这种图像可用来研究大爆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功率激光驱动器中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的低漏检率识别,针对微弱疵病的低信噪比特点,提出了改进的局部信号强度比自适应检测算法。利用信号图像中疵病与邻域非疵病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异,构造了一类滤波模板对信号图像进行自适应局域增强,可有效提高疵病信号强度值和显著增强信号图像的疵病信噪比。对种子图像进行种子点的筛选与自适应区域生长,并进行精确提取完成损伤区域的完整分割。改进后的局部信号强度比算法能有效识别低信噪比微弱疵病,在全内反射暗场侧向照明成像条件下,可识别出约30μm的疵病坏点。与现有的局部信号强度比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漏检率,结果表明等价圆直径在50μm以上的损伤点的漏检率低于0.4%。  相似文献   

19.
OCT(光学干涉断层摄影法)是以20μm左右的高分辨率非接触、无损害地测定生物组织断层图像的技术,非常引人注目。本文将介绍OCT用于拍摄猪口腔内牙齿断层像获得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全内反射照明光学元件损伤检测信噪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适合的光学元件照明对终端光学元件损伤检测成像至关重要.基于平板光学元件的全内反射原理,将阵列LED边缘照明光耦合进大口径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上疵点处的全内反射条件被破坏,光线从疵点出射,用相机对元件成像,散射光就会在相机CCD上形成疵点的图像,它是暗背景中的亮点,因此图像信噪比很高,解决了损伤检测过程中疵点到底归属于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