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胶各种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各种溶剂提取蜂胶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腊样芽孢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抑菌作用最好;各种溶剂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效果也不一样,其中以95%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好,60%乙醇、乙醚和乙酸乙酯次之;30%乙醇、蒸馏水、1%氢氧化钠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水作为浸提溶剂,研究了溪黄草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溪黄草抑菌物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5h,料液比为1∶15(g/mL),在此条件下进行抑菌试验,溪黄草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分别为13.8mm与15.4mm,对青霉和黑曲霉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采用光电比浊法验证了溪黄草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溪黄草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要强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君  宋欢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40-944
以菜籽油和猪油为实验油,采用schall烘箱法测定蜂胶及其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物和CO2残渣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通用抗氧化剂比较。结果表明:总黄酮浓度0.01%以上的蜂胶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期,是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仍是各蜂胶提取物中主要含量成分和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之一,且随总黄酮浓度0.005%以上一定范围与其整体抗氧化活性呈现量效关系;在相同添加量0.02%(蜂胶提取物均以总黄酮计)和恒温60℃条件下,各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按强弱顺序排列为:菜籽油中,TBHQ>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VE>甘氨酸>蜂胶>BHT;猪油中,TBHQ>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BHT>甘氨酸>蜂胶>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VE。本试验结果可望为各蜂胶提取物将来被用作含油脂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提取条件对生姜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姜为材料,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包括水浴加热浸提法、醇提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效果曩好,提取物对所试细茼、霉菌和酵母茵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蜂胶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设计正交实验,采用水浴和超声分别对蜂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浴法以25倍原料重的70%乙醇水溶液在75℃浸提lh为最佳,超声法以20倍原料重的75%乙醇水镕液超声2min浸提为最佳,超声法优于水浴法,黄酮提取率高达45.6%。  相似文献   

6.
蜂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改进了传统的蜂胶抗菌物质的提取方法和工艺,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工艺抽提蜂胶中的抑菌有效成份,结果表明:DEP 法的得率较高、抑菌效果好;用DEP 法提取的蜂胶作抑菌作用的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蜂胶提取物对常见食品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强度与提取方法有关,抑菌效果与化学防腐剂相当。  相似文献   

7.
对胀袋西式火腿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综合分析确定各菌株分别为枯草芽抱杆菌、短小芽抱杆菌与生孢梭状芽抱杆菌;以分离菌株为目标菌,进行蜂胶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蜂胶对分离菌株及菌株混合液均有明显抑菌效果,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为:枯草芽孢杆菌(0.1g/100mL)、短小芽抱...  相似文献   

8.
利用乳化体系,构建以蜂胶-无水乙醇为油相的乳液体系,研究蜂胶乳液的体外抑菌试验。通过测定乳液体系的电导率确定乳液体系的最佳配方为:m(蜂胶)︰m(无水乙醇)=1︰2为油相,m(油相)︰m(乳化剂)=1︰1,含水量58%;单因素试验确定蜂胶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乳化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搅拌时间4 h。在体外试验中,供试菌经48 h培养,7%蜂胶乳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37%,93.49%和98.31%;试验结果表明,7%蜂胶乳液对供试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溪黄草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溪黄草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溪黄草提取物对供试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及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杀菌农度,并选择自然条件下变质的牛奶混合微生物菌群进行实际抑菌效果买验。实验结果表明,溪黄草提取物对供试非芽抱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供试酵母菌和霉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要优于水提物。低浓度溪黄草水提物对牛奶混合微生物菌群的抑菌效果要优于高浓度溪黄草水提物   相似文献   

10.
蜂胶提取物对草莓室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春英  高秀瑞  张玲 《食品科技》2013,(1):248-252,256
为研究蜂胶乙醇提取物对草莓室温下的保鲜作用,以1%、2%、4%、6%浓度的蜂胶提取物作为保鲜剂,对草莓进行涂膜并在室温(24.5℃±)条件下贮藏,对不同涂膜处理后的草莓进行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失重率、腐烂率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室温(24.5℃±)条件下,2%蜂胶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失重率和腐烂率,有效保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降解,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速度,维持果实原有品质,延缓果实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11.
莲藕多酚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所提莲藕多酚各组分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莲藕多酚组分Ⅰ、组分Ⅱ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其他细菌及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蜂胶清除自由基和抗油脂氧化作用的能力。结果表明,蜂胶提取液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蜂胶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其能力略高于同浓度的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相似文献   

13.
梯度升温法对超临界CO2萃取蜂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超临界CO2萃取蜂胶过程中,蜂胶得率往往只有8%-12%,且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也只有5%-6%。这是由于蜂胶在高于常温条件和高压力条件下容易结块、板结,导致CO2气体由弥散式通过萃取物的形式变成通道式通过萃取物,从而大范围降低与萃取物的接触面积使萃取蜂胶有效成分降低、得率下降甚至萃取失败。通过设置梯度升温方式进行萃取可以缓解板结、结块而使蜂胶有效成分萃取完全,萃取得率增加到15%-20%,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到7%-9%。  相似文献   

14.
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SE-P)为原料,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研究其对U937、95 D、SGC-7901和TE-1等4株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与市售蜂胶乙醇提取物(ME-P)和蜂胶超临界CO2萃余物的95%乙醇提取物(RE-P)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对比.SE-P在体外对细胞U937、95D、SGC-7901和TE-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17.42μg/mL、138.92μg/mL、37.76μg/mL和67.89μg/mL.除95 D细胞外,SE-P对其它3株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均高于ME-P和RE-P.蜂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SE-P)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芦荟提取物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华芦荟叶皮中提取了活性物质,并对提取物的抗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芦荟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米曲霉和木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效果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且与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存在协同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榴籽丙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石榴籽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采用Schaal烘箱法测定对菜籽油过氧化值(POV)的影响,比色法测定其在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以及用Marklund法和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定其对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石榴籽丙酮提取物对菜籽油和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体系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并具有一定的清除O2-·和·OH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葱提取物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粘红酵母、黑曲霉为对象,研究了大葱的总提取物、蛋白成分、脂溶性成分及多糖成分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大葱总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白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粘红酵母黑曲霉也具有抑制能力;大葱脂溶性成分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大葱蛋白成分和多糖成分对细菌和真菌均没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大葱中的抑菌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为经济有效地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预处理方法、溶剂的选择、液料比、pH值等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离心脱水,溶剂为丙酮:正己烷为2:1,料液比为1:6,pH为6。其中离心脱水可以极大地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微波条件下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不同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备件下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正已烷作为提取剂,微波功率为288W,提取时间为100s,固液比为1:3(g/mL),提取级数为三级,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从猕猴桃中提取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提取猕猴桃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有机溶剂种类及其浓度、提取时间、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等5个单因素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到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用30%的丙酮溶液,按1∶9的料液比,在35℃下提取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