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通过中美材料化学教材结构分析、生物质材料的界定,探讨了材料化学双语教学的定位;在材料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探讨了教材的选取,明确了讲授内容,并适当增加了先进材料制备和表征技术应用于生物质材料的内容;总结了双语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有益探索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各大院校在生物质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植物纤维类、木质素类、淀粉类生物质的改性研究情况。生物质原料成分具有多样性,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质改性产物,往往以多种改性方法共同应用为主;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来源广泛,使其改性产物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41(6):I0001-I0001
2007年10月28-29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联合承办的“全国林业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发展战略论坛”在金桂飘香的古都南京、美丽的仙林大学城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林科院储富祥副院长主持,并邀请了中国林学会赵良平秘书长,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李宝山处长,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宋红竹副处长等部门的领导,充分体现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发展林业生物质产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各位领导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开发生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在…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油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体产物生物油(简称生物质油),具有水含量高、氧含量高、热值低、粘度大、热不稳定和化学不稳定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必须通过精制改善其品质.按生物质快速裂解的反应过程,将提高生物质油品质的方法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反应前),快速裂解反应前,原料脱水和脱碱金属处理;第二类(反应中),快速裂解反应过程中,生物质油蒸汽不经冷凝直接改质;第三类(反应后),快速裂解反应完成后,采用对收集到的生物质油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乳化、添加溶剂或添加抗氧化剂等方法进行改质.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中元素分布特征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稻草秆、小麦秆、玉米秆、棉花秆、大豆秆、玉米芯、花生壳和柳树、松树、桦树、杨树、杉树 1 2个农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种类 2 7个样品中主要元素 K,Ca,Na,Mg,Al,Fe,P和痕量元素 As,Cr,Co,Cu,Cd,Mn,Mo,Ni,Pb,Ti,Zn,V,Si,Ba,Be,Se,Sb,Ge,Hg的含量 ,并用SPSS聚类分析法分别进行了 R型和 Q型聚类研究 ,对这些元素在生物质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杨木、杉木和桦木与松木和柳木归成一大类 ,经济类作物黄豆秆和棉花秆分别归类后又归入一大类 ;农业生物质稻草秆和小麦秆、玉米秆被归入一类 ;虽然 2 7种生物质样品分别取自我国东北、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相距极远 ,但样品聚类谱系图表明 ,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生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显著 ,与产地的关系不明显 ,即元素的分布特征受种类的影响大 ,而受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的影响小 .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是唯一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液化制取液体燃料及化学物品是生物质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生物质液化主要包括裂解和高压液化两类。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质纤维素裂解制备生物质裂解油的工艺、裂解反应器以及裂解油精制等。最后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提出了生物质制备裂解油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塑料》2013,(7):47
★网站简介:中塑互联(www.ourplas.cn)是中国领先的塑料工业技术、商务、资讯和社交互联网社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为中国塑料工业的技术、商务、资讯和社交服务需求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中塑互联长期专注于塑料网络社区平台的研发和运营,积累了塑料网络社区运营和管理的丰富经验,所建立的塑料网络社区应用体系模型已为众多的塑料工程师和塑料企业所广为接受。中塑互联长期致力于建设一个为塑料行业从业人员和塑料行业企业提供有效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平台,该平台涵盖塑料技术问题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展示、行业人才求职招聘、行业资讯发布以及行业网站导航等内容。中塑互联既是塑料行业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理想平台,也是行业企业发布企业信息、展示企业形象进行网络营销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油具有含水量高、含氧量高、热值低、黏度大、热不稳定和化学不稳定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通过精制可改善其品质,拓展其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油的特性以及生物质油改性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乳化、催化裂解、催化酯化以及加氢脱氧技术,并提出生物质油的应用领域及改性精制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所属的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增补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立的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也于8月份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其技术工艺繁杂,技术更新与突破速度不断加快,系统构建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体系并研判关键燃料技术链条的产业化程度,有助于技术路线的选择与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研究发现,全球现代生物质能相关研究在2016年后由分散的主题逐渐聚焦到“木质纤维素”。在系统梳理和辨识技术工艺的过程环节、功能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固、液、气体燃料制备技术和生物质发电与供热技术4个子类的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体系,涉及11类专项118种技术方向/关键装备,并归纳出现代生物质能燃料制备的核心技术链。最后综合研判了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的产业化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全绿色化工的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绿色化工是缓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全绿色化工是以生物质为原料,采用清洁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本文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或液化、生物质塑料方面的进展,以及生物质转化中主要副产品二氧化碳及甘油利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所排放的CO2为21.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1%。在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石化行业亟需碳中和技术创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石化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从碳减排、碳零排和碳负排三方面分析了石化行业碳中和技术路径。碳减排方面包括石油/天然气绿色开发、过程低碳利用、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碳零排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发电、绿氢以及零碳原料/燃料替代,如生物质制汽柴油、芳烃等大宗能源化学品技术;碳负排方面包括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存储(BECCS)及CO2转化燃料化学品技术。此外,还介绍了石化行业碳中和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三方面。本文将为我国石化行业碳中和路径探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工园区作为化工行业的聚集地和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政策构建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循环经济利用再循环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贯彻"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的排放;同时构建循环经济能够促使化工园区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得资源的价值能够进一步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化工园区的产业链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化工园区构建循环经济的两方面工作:在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及完善服务系统。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业代谢分析获得的产业接口,还结合产业链风险评估提出要引入增柔企业以控制产业链风险。在循环经济服务系统中特别提出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以打破地理限制扩展循环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高职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孟良  舒均杰  何灏彦  隆平 《广东化工》2010,37(5):263-265,269
阐明了高职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基本构架,列举了两个典型单元的建设实践,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了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营造了真实的职业氛围,实现了"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四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Internally heat-integrated distillation column (HIDiC) is the most radical approach of a heat pump design, making efficient use of internal heat-integration: the rectifying section of a distillation column operating at a higher pressure becomes the heat source, while the stripping part of the column acts as a heat sink. Remarkably, a HIDIC can bring up to 70% energy saving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istillation columns. This is highly appealing regarding the fact that distil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nergy intensive operations in the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over 40% of the energy usage. This review paper describ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is promising bu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technology, covering all the major aspects related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potential energy savings, various design configurations and construction options (ranging from inter-coupled or concentric columns, shell and tube and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columns to SuperHIDiC), design optimization, process control and operation issues, as well as pilot-scale and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urther advancement, i.e., development of HIDiC technology for multi-component mixture separations is an extremely challenging research topic, especially when HIDiC becomes associat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such as dividing-wall column (DWC) or reactive distillation (RD).  相似文献   

16.
李小龙 《广州化工》2010,38(12):309-3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现代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型储油罐区日趋增多,其中消防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施工单位的角度阐述在石油库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对制造业的通用型碳减排对策和重点行业的低碳工艺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商业应用、阐释了技术发展瓶颈。文中指出:制造业减排通用对策包括源头减量,使用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低碳生产工艺主要有氢气直接还原生产钢铁、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制生物油等;钢铁、化工、建材、石化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行业,应当选择适应各自生产过程的减排对策为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化工塔器的若干最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化工塔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烈的竞争促进了化工塔器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优化匹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使化工塔器的节能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一种连接生物质资源和精细化学品工业的多功能平台化合物,因含有醛基、羟甲基而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HMF催化选择氧化在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氧化产物如2,5-呋喃二甲醛(DFF)和2,5-呋喃二甲酸(FDCA)都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可用于抗菌剂、医药中间体、合成聚酯等方面。非贵金属催化剂因具备低成本、资源丰富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用于HMF选择氧化的相关报道已逐渐增多。阐述了HMF选择氧化的催化反应机理,着重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HMF的不同催化氧化体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展望了HMF选择氧化的研究前景,为构建绿色、高效的催化体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