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小时候曾经问过父母,煤是从哪里来的?母亲的回答很简洁——树木变的。而父亲的回答则绘声绘色——煤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壳运动演变而来的。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问父亲问题。有一天,当我问父亲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父亲却语塞了,考虑了半天才说:“问你妈去。”于是我就又去问母亲,母亲的回答依然很简洁——从河套边捡来的!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来了,青山啊!我想你了!咱夫妻隔着阴阳界诉诉别后的衷肠。你是2001年4月2日在11021的溜子断链事故中去的。噩耗传来,对于咱70多岁的父母,不满十岁的儿子,残疾的哥哥真是晴天霹雳呀!当时,我哭天不应,喊地不灵,青山啊!你在九泉之下,可知道年迈的母亲哭得一次又一次晕倒!你可知道体弱多病的父亲病倒在床上两个多月不能起来!你可知道我多想跟你去阴曹地府享受夫妻恩爱!你可知道咱儿子幼小心灵所受的伤害……青山啊!为什么那一刻,安全的警钟在你的脑海里就失灵了……青山啊!弹指间已经三年了。你的灵魂是不是知道你的妻子度日如年,一日三餐…  相似文献   

3.
老爸学电脑     
爸妈家最近安装了一部电脑,老爸学习热情很高。老爸今年六十多岁了,眼睛和耳朵都不如原来灵光,但心气不减当年,自从安装了电脑,老爸恨不能一天就学会操作。老爸先是拉着我儿子教他,儿子热衷于电脑游戏,哪有耐心教他,几次之后,儿子回来跟我抱怨:“我姥爷好霸道,非得自己操作,不会,还训人。”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很少在一块说话谈心,我见到最多的情景是母亲数说父亲的不是。她说:“喝,就知道喝!你也听听街坊邻居说你什么?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咋给孩子说媳妇啊!”一句两句的,父亲也不当回事,仍然不紧不慢地喝他的酒,可是,母亲说的一多,父亲就烦了,猛地站起来,骂上一两句,这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有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我的父亲有一天能够不再瘫痪在床,能够自行站起来走路,离开那四季不见太阳的病房,去看看外面那万物皆美的世界。同时,我也希望世界上有一种药叫做“后悔药”,可以使人恢复自己最初的生活。我父亲是重煤集团松藻煤矿的一名员工。犹记得8岁那年我父亲受伤住院的情景。那晚,不知什么原因,父亲的心情愉快得不得了,只见他在饭桌上不停的喝酒,一杯接着一杯,母亲竟没拦住父亲,还和父亲一起“举杯邀明月”,似乎在庆贺着什么喜事。想想那时的我也真幼稚,还以为喝酒是件很好玩的事情,还叫嚷着“我要喝!我要喝!”晚饭过后,…  相似文献   

6.
我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就为自己设计了择妻标准:苗条的身材,披肩的长发.结婚后,妻子那长长的披肩发,成为我们家中的一朵"鲜花",一道风景线.可是在一次我回老家几天后,她的长发却突然"飞"了. 那一天,我带着孩子从老家回来,突然发现妻子的长发不见了,变成了"蘑菇式",我的脸色一下子晴转多云,忙问妻子:"你的头发咋……"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在一旁的女儿"哇"的一声大叫说:"妈妈,我和爸几天不在家,你就变成老太婆了!"妻子还很得意地笑着说:"剪个头发就让你们爷俩大惊小怪的,这发型好看吧."我大吼:"谁让你剪的?"说完径直向屋里走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相似文献   

7.
牵手     
星期天,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回了趟老家,母亲喜不自禁,逢人就说“女儿、女婿和外孙都回来了,这下我们家可热闹了”。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惭愧,心里酸酸的,我有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我家的变迁     
姜辉 《当代矿工》2011,(8):28-28
窗外,雨还在下着,母亲在厨房一边炒菜一边感慨道:“再也不用打着伞在雨里做饭啦!”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们姊妹两个上学方便,就在学校附近的棚户区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平房。为了方便居住,父亲自己动手在院子里搭建了一间小屋,算作另一间卧室,又连着小屋搭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小棚子,我们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  相似文献   

9.
睡梦中,突然惊醒。妻子忙开灯问我:"老公,怎么了,是不是做噩梦了?"我喘着气道:"我梦见我掉进水塘里了,外婆趴在岸边把手伸给我,叫道‘东儿(我的小名)’快抓住我的手!我伸出手,嘴里却无法发出声音,再一瞧,外婆不见了,我心里一慌,就惊醒了。"妻子安慰道:"那是你想外婆了!"我点点头,望着墙上外婆的遗像,相片中外婆的笑容仍是那样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来了,青山啊!我想你了!咱夫妻隔着阴阳界诉诉别后的衷肠. 你是2001年4月2日在11021的溜子断链事故中去的.噩耗传来,对于咱70多岁的父母,不满十岁的儿子,残疾的哥哥真是睛天霹雳呀!当时,我哭天不应,喊地不灵,青山啊!你在九泉之下,可知道年迈的母亲哭得一次又一次晕倒!你可知道体弱多病的父亲病倒在床上两个多月不能起来!你可知道我多想跟你去阴曹地府享受夫妻恩爱!你可知道咱儿子幼小心灵所受的伤害……青山啊!为什么那一刻,安全的警钟在你的脑海里就失灵了……  相似文献   

11.
在我还不到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在那无知懵懂的年龄,记忆是一片空白,我对母亲没有一点印象。从故乡老辈那里断断续续地了解到,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如同电影《山楂树之恋》一样。那时,父亲是一名地质队员,在湖北宜昌找矿时认识了母亲。因为父亲的家远在四川成都,他常年在鄂西山区探矿,居无定所,又比母亲大十几岁,所以他们的结合并不被外公外婆看好。出嫁后,母亲依然住在娘家,带着我和大我三岁的哥哥,与父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牵念     
十七岁那年,我报名应征入伍,第一次出远门,不免兴高彩烈,竟没有留意在一旁黯然神伤的老母亲。那一年母亲已58岁了,父亲早逝,多难的生活,给了母亲一副硬朗的身躯,却无法阻止那一头黑发变灰变白,无法阻止她脸上的  相似文献   

13.
有娘真好     
“有娘真好”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妹妹说的,而是妻子说的。她说的不是她娘,而是我娘。虽说这句话出自她的口,叫她抢了先,也是我想说而没说出来罢了。我娘已经60多岁了,头发花白,脸上留下了岁月的沧桑。虽说我已经40多岁了,可见了娘还是不由生出了一种想撒娇的感觉。我离家30多里路,平时工作又比较忙,所以很少回家。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妻子商量:放假了,早点回家过年。就这样,腊月29日上午10点多,我们回到了家。开门的是爸爸,他正准备贴春联。“俺娘呢?”“去菜市场了,很快就回来。”进家没看到娘,心里空落落的,就像小时候进了家,放下书包…  相似文献   

14.
闫勃 《当代矿工》2006,(9):41-41
今年春天,我从三百公里外的矿区赶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往常一样,我把容易消化的食品、水果放在母亲的面前,然后从西服内袋里拿了二百元钱塞到她的手中。母亲已经七十有五了,由于患过耳疾,耳朵一点儿也听不见了,可她看着我的口形就能知道我在说什么。“你一家在城里花费大,儿子上学也费钱,我有吃有穿,不花什么钱,钱就不要给了。你们兄妹几个都很孝顺,我有钱呢!”她说着就硬把钱塞到我的手里。我坐在沙发上,母亲看着我的脸说东道西。她边说边打开父亲留下的那个老式坐柜,用微微颤抖的手从里边拿出一个很旧的学前班娃娃用的小书包,放在我…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记忆     
高伟 《当代矿工》2004,(8):34-34
说来真惭愧,父亲去世四年多了,我这个被他称为“秀才”的儿子,却一直没为他写下任何怀念的文字。不是不想写,而是心情太沉重,每次未提笔眼泪就先下来了。母亲说:“你爸这辈子没享过一天福。”这句话概括了父亲艰辛的一生。他出身贫寒,十几岁就在日本鬼子开的煤矿挖煤,挨过日本把头的鞭子。解放后,共产党把他培养成一名煤矿政工干部,赶上“文革”却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文革”结束,好日子总算来了,他却因为多年的井下工作患上了矽肺病和冠心病,他的晚年一直在与病魔抗争。在我们姐弟四人的印象里,父亲留给我们更多的…  相似文献   

16.
凡事争第一     
"我选择了他,而他选择了矿山。"他的妻子"委屈"地说。"爸爸,你去哪里了?怎么我总是看不到你啊?"他的儿子心存怨言地说。面对家人的"满腹牢骚",他却说:"选择这个职业,我不后悔!"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     
父亲从小生活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可我母亲并不争光,连续生了三胎女娃。父亲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结婚十几年,连个传宗接代的人也没有,心里着急啊! 父亲40岁那年,我出世了。我出世那一天,父亲激动得彻夜难眠,并且一改常态对母亲百般恩爱。父亲  相似文献   

18.
饭桌训子     
手中的活儿终于忙完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急急忙忙到市场买了青菜烧饼便往家赶。 一进门,儿子便说:“爸爸,我书包里有《家长报》,上面有篇文章你要看。”“好、好。”我答应着。爱人也是刚刚到家,责备我单位近,回来晚,又追问说:“是你那点儿事要紧,还是让孩子早吃饭早睡觉要紧?!”这活实在让我不好回答。 儿子出生之后,头两年日子还算轻松。爱人先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时后面跟了个保姆。后来保姆走了,我和爱人都干着“别人忙时我们忙,别人不忙时我们还在忙”的记者工作,儿子不到3岁便被送进了全市唯一的“全托”。虽因每周仪团聚一次而常感空落,但属于自己的时间相当多,每有文章发表,也很充实、满足。 可是,自打儿子上小学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上学要  相似文献   

19.
母亲     
刘红 《当代矿工》2000,(9):47-47
母亲去世已有三年多了,可怀念母亲的强烈情感却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5月14日母亲节那天,我从睡梦中哭醒了。 在陪母亲住院的日子里,忘不了,母亲那一遍遍地念叨:“唉,人上了岁数就是不中用了,拖累得你连班儿也上不了了。”忘不了,母亲逢人就夸:“我这闺女就是孝顺,不忍心她快70岁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的儿子呱呱坠地,并在妻子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时,我想起了往昔的日子,想起了慈母,想起她养育我们成长的艰难岁月。 记得我八岁那年,不满两岁的小弟正在母亲的怀抱中嗷嗷待哺。这时母亲得了一种病,乳房上长出一个瘤子来,瘤子愈长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