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磷深冲钢的OD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ODF(Orientatien Distribution Function)的方法定量测定了含磷低碳深冲钢热轧,冷轧,退火各工序及样品各层的织构,研究钢的转变。结果表明,(1)热轧织构主要类型为{100}<011>,冷轧主要由<110>//R,D的α-纤维织构和《111》//N,D的γ-纤维织构组成,并以《112》<110>织构最强;经退火后《112》<110>织构转化为《111》<112  相似文献   

2.
超深冲IF钢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的ODF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ODF分析方法对IF钢冷轧板在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冷轧IF钢板在呔α,γ取向线上的{100}〈110〉,{112}〈110〉,{111}〈110〉,{111}〈112〉织构有所增减,其中{111}〈112〉织构明显增加。最终形成以{111}〈110〉,{111}〈112〉为主的退火织构。这正是使IF钢获得优良深冲性能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研究了IC-218合金(一种含共格γ相的Ni3Al(B)-Cr基合金)冷轧60%后和1000℃退火后的织构。实验结果表明,冷轧织构为{110}<112>+{112}<111>,属纯铜式织构。在退火中,冷轧织构逐渐被消除,其中{112}<111>消失较快,代之以十分漫散的取向分布,并相继形成几种弱的再结晶织构:{1,10,7}<311>,{611}<011>和{123}<21  相似文献   

4.
赵骧  关史江 《钢铁》1995,30(1):53-59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探讨了高纯度超低碳08Al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冷轧{111}纤维织构的影响,分析了{111}〈112〉和{111}〈110〉织构类型的织构度随碳含量及压下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11}纤维织构的极密度随碳含量的降低和压下量的增大而增强;I{111}〈112〉/I{111}〈110〉随碳含量的增多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IF钢的第二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熙宇  何崇智 《钢铁》1995,30(10):53-57
本文用X射线衍射的ODF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IF钢中析出相对织构转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轧过程中织构的形成与奥氏体(111),和(110)以向以及平行轧面的晶粒晶面的相对畸变大小有关,同时受动态再结晶作用,冷轧过程中由于析出相对(110)(111)和(112)(111)滑移系开动的影响不同,则对种种轧制织构转变民不同;在退火过程中,退火织构的形成受随机取向晶粒中析出相和冷轧织构晶  相似文献   

6.
异步轧制取向硅钢的织构形成与转变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异步轧制方式将0.75 m m 厚的工业取向硅钢板材冷轧至0.35 m m ,然后用工业退火工艺对板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剪切变形条件下的织构形成与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双向轧制能有效地消除剪切应力导致织构组分偏离的影响,并获得比常规轧制板材更为理想的冷轧织构组态;亚表层上形成较强的{111}< 112> 织构可能是源于不同于其它层的特殊形变方式;脱碳退火后板材亚表层上的Goss晶粒与绝大多数晶粒都有单轴重合的取向关系,这种特殊性可能是Goss晶粒在二次再结晶退火中能够异常长大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对用新工艺研制的ELC─BH钢板具有极高值的原因进行了织构分析,表明:①新工艺的核心是通过织构控制提供一个有利于{111}退火织构发展的冷轧母体;②新工艺得到的冷轧织构和退火织构与传统工艺相比明显不同,冷轧织构具有效强的{111}组分,退火织构的{111}组分密度提高且取向密度峰值对应的晶体学取向也由传统工艺的变为新工艺的。  相似文献   

8.
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织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含铌加磷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基本成形性,高的烘烤硬化值。采用ODF织构分析技术研究了冷轧变形织构和退火过程(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讨论了再结晶织构γ-〈111〉//N,D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具有极高r值的ELC—BH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关小军  胡小军 《钢铁》1996,31(8):36-40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对用新工艺研制的BLC-BH钢板具有极高r值的原因进行了织分析,表明:(1)新工艺的核心是通过织构控制提供一个有利于「111」退火织构发展的冷轧母体;(2)新工艺得到的冷轧织和退火织构与传统工比明显不同,冷轧织构具有较强的「111」组分,退火织构的「111」组分密度提高且取向密度峰值对应的晶体学取向也由传统工艺的「111」、「112」变为新工艺的「111」「011」.  相似文献   

10.
武钢微碳深冲钢板的织构特征与成型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何崇智  张志军  田德新  刘浩 《钢铁》1998,33(7):37-40
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技术研究了武钢微碳深冲钢板(03Al0在工业生产各主要工序中的织构特征与演变,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结果表明:(1)热轧,冷轧与退火织构类型与铝镇静深冲钢板(08Al)相类似,但冷轧和退火后,有利织构明显增强;)2)武钢通过对碳含量在0.01%~0.02%的微碳深冲钢板进行成分设定和选定工艺参数,可生产出基本成型性能n=0.193~0.241,r=1.684~1.93  相似文献   

11.
18Cr-2Mo钢较低的塑性原与C,N,S间隙原子存在所形成的短程障碍有关,某些间隙相大厚片和小片群沿{100}面大量析出,使钢在0℃下易产生解理断裂解理断裂;加Nb,Zr,V,Mn不能改善钢的韧性。加Ti因只析出有球化趋势的间隙相,并降低钢中自由C,N,S原子含量,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  相似文献   

12.
IF钢相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F钢具有优良的深冲性能,钢中各析出相对塑性应变比有重要影响。本文用电解提取、X射线衍射以及化学相分离,对析出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退火处理导致TiS向Ti4C2S2的转化并析出Nb(CN),这是去除钢中间隙碳原子的重要措施。通过元素相际分配的测定,计算出游离碳含量。用扫描电镜和图象分析仪对析出物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用X射线衍射法对各试样进行了织构测定。将各种分析结果联系起来,对影响{111}织构发展的因素作了探讨,为评价IF钢深冲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常规和异步轧制,将城品工业取向硅钢冷轧至0.10mm以下,对薄带冷轧织构进行测试和分析,在真空或氢气保护下进行高温退火,研究不同工艺制度对三次再结晶薄带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步轧制使得有利于三镒再结晶的{111}<112>和{110}<001>组分增强,而有害组分{100}<011>减弱;相同热处理下,异步轧制取向硅钢薄带的磁性能优于常规轧制;相同工艺条件下随着厚度砬薄,磁感应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双杰  瞿标 《特殊钢》1998,19(1):7-12
介绍和分析了C,Si,P,Al,Cu,Sn和Sb等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的影响和合金元素对硅钢性能影响的机理。P,Al,Cu为钢中的主要杂质元素,但适量P可提高硅钢的防锈能力。锡和锑是表面活性元素,它们可使硅钢最终退火织构中{111}面组分减少,{100}和{110}面组分增加,从而降低硅钢铁损,提高其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江崇滨 《稀有金属》1996,20(3):193-197
纯钛在360℃、0.1~0.2MPa纯氢气氛中氢化后,在氢-钛原子比x=0.1~0.9范围内,密排六方纯钛α相与体心四方亚稳γ相共存,其中亚稳γ相以近似平行的板条形态分布于α基体上,并呈现“树枝’生长特征,其取向关系部分地符合伯格斯取向关系,即:{110}γ/{0001}α,〈111〉γ/〈2110〉α。  相似文献   

16.
杜军  宋积德 《稀有金属》1996,20(2):81-83,109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术分析研究了Ti-N系有序相变(δ-TiN0.5→δ'-TiN0.5)过程中δ'-TiN0.5的形核和长大过程。相对于母相,δ'-TiN0.5以三种等价取向畴的方式在基体中均匀形核。随后的长大过程中,属于不同取向畴的δ'-TiN0.5相以基体的{110}面为界面协调长大,形成片层结构的δ'-TiN0.5。这些片层结构的新相常常沿位于{110}晶面的某些晶向择优长大。  相似文献   

17.
高n,r值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崇智  张倩 《钢铁》1997,32(11):51-54
按超低碳,复合钛和铌微合金化原则设计了钢的成分,使基体中无碳、氮间隙原子存在;添加磷、硅以提高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净化基体,优选工艺参数,控制有利γ-(111)//N.D织构形成,可获得b值达0.32 ̄0.33,r值达2.56 ̄2.68的优异基本成型性。采用ODF织构分析技术和化学电解相分析研究了主要工艺过程织构转变和第二相析出规律。对成分,工艺微观结构和基本成型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汽车整体部件用超深冲(EDDQ)冷轧薄钢板,调查了钢的化学成分和加工条件对超低碳钢力学性能影响。为了稳定C,即使在200ppmC的钢中也必须采用诸如Ti和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Ti人有比含Nb钢更优良的延性和冲压成形性,这是因为,由于析出物弥散方面的差异,致使加Ti钢的再结晶晶粒长大比加Nb钢更加快。对Ti稳定化钢添加少量Nb可有效减少力学性能的平面各向异性。用同时添加Ti和Nb的钢进  相似文献   

19.
何平 《化工冶金》1996,17(4):348-352
采用水力学模型实验法对110tANS-OB钢中底吹位置对熔池混合效果的影响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在浸罩条件下,偏心底吹优于中心底吹,中小流量下,底吹位置对熔池混合效果影响较大,而在大流量下,底吹位置对其影响较小,110tANS-OB钢包混合效果良好的底吹位置为r/R=0.30~0.59,其中r/R=0.59处较佳。  相似文献   

20.
钛对高强度Nb+Ti-IF冷轧罩式炉退火钢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钛(铌固定)对高强度Nb+Ti-IF冷轧罩式炉退火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N≈1(原子比)时伸长率和rm值最高,随着钛含量的进一步增加,钢中过剩的钛将和磷形成FeTiP析出相,延迟了再结晶,使伸长率和rm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