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啤酒发酵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超出阈值会产生不愉快风味。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控制外观浓度的体系,该体系在控制外观浓度的同时,能够将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虽然低温发酵能抑制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但是外观浓度的控制将滞后。通过在线测定挥发性物质浓度,进行浸出物消耗与挥发性化合物生成的模拟实验。为了控制啤酒风味与控温节能,选用遗传算法(GA)优化温度曲线。成功应用了发酵温度曲线反馈控制,外观浓度和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值。本文研究的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酿造不同风味的啤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配制不同配比的混合麦芽发酵啤酒,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物质变化的影响来探讨混合麦芽用于啤酒发酵对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刚果红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常用化学方法测定啤酒中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随小麦芽添加量增加啤酒中粘度升高;挥发性物质中醇类先升高后降低,酚类物质、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提高;感官评价评分在小麦添加量为50%达到最大值。结论:添加小麦芽可改变啤酒中化学成分的组成,显著提高啤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啤酒产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啤酒的风味要求不断提高。啤酒的风味是衡量其品质的关键指标,种类繁多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是啤酒具有特有风味的主要原因。啤酒因原料、酵母、发酵工艺、贮藏等条件的不同,成品风味有很大差异。本文综述了啤酒风味物质的组成,从啤酒的香气成分、苦味成分和不良风味3个方面阐述风味物质的来源。啤酒花中萜烯类化合物、酵母发酵产生的酯和高级醇是啤酒重要的香气来源。麦汁、干加酒花、添加功能性原料、无醇的新型啤酒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对啤酒的香气有一定协同作用。啤酒花中的α-酸、β-酸及多酚物质赋予啤酒特有的苦味。酒花添加量、添加时间,啤酒过滤和灭菌对啤酒苦味具有一定的影响。啤酒的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双乙酰、含硫化合物和贮藏期间产生的老化味会使啤酒产生不良风味。超高压技术对降低啤酒不良风味有一定作用。通过本综述,有望推动改进啤酒生产配方、提升啤酒风味、改进工艺和贮藏条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
啤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是指由酵母代谢过程生成的、具有挥发性能和特殊感官特征的成分,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风味物质产生,使用合理原料和合理工艺才能使啤酒中的风味物质含量合理。  相似文献   

5.
唐玉竹  谢庆云  秦谦  梁宸 《啤酒科技》2014,(1):18-20,22
啤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是指由酵母代谢过程生成的、具有挥发性能和特殊感官特征的成分,在啤酒酿造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风味物质产生,使用合理原料和合理工艺才能使啤酒中的风味物质含量合理  相似文献   

6.
气味作为啤酒重要的风味特征,由啤酒的挥发性成分决定。高级醇、有机酸和酯类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类化合物,主要与酿造使用的酵母菌有关。在啤酒花提供的几百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高,它赋予啤酒花香、松木香等气味。在啤酒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引起啤酒老化的原因之一。老化过程中产生的反-2-壬烯醛、Strecker醛、双乙酰等物质会导致啤酒产生异味。该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啤酒挥发性成分和气味的研究进展,并对改善啤酒的品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酒酒花添加可赋予啤酒特有的风味,使酒体丰满协调。萜类物质对酒花风味的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萜烯醇类物质(如里那醇、香叶醇、β-香茅醇、α-萜品醇、橙花醇等)是影响酒花香气的关键性成分,其在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微小变化对啤酒的品质及感官评价影响很大。啤酒中的萜烯醇类物质不仅与酒花品种有关,还与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有关,甚至在储存时期也有变化。了解酒花中的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与控制和稳定啤酒的风味质量密切相关。该文就酒花中萜烯醇类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啤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物质转化过程,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从原料粉碎到开始发酵直至发酵结束降温冷贮,环境变量因素很多,会影响啤酒酵母生长,从而影响成品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啤酒品质。该文重点总结介绍麦汁浓度、接种率、发酵温度、压力变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旨在为解决啤酒酿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从而提高啤酒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莉娜  崔贺  杜瑞红  王憬 《啤酒科技》2011,(12):37-40,45
研究了啤酒酿造水、原料、添加剂及助剂中的铁含量和铁离子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原辅料及添加剂中均含有不同浓度的铁,硅藻土含铁量最高,大米最低。麦汁中铁离子浓度均值在0.29mg/L,发酵过程中部分被酵母吸收,大部分随沉淀物排出罐外。成品酒中的铁离子会促进啤酒羰基类化合物的生成从而影响啤酒风味质量,游离态铁离子会使啤酒货架期前期浊度值升高,而对啤酒色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啤酒酿造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建立的啤酒中酒花物质的检测方法,跟踪了啤酒酿造过程中源自酒花的5种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初步为啤酒厂酒花配方及工艺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糖化过程中不同酒花配方、不同煮沸方式及酒花添加工艺对冷麦汁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含量影响的研究,发现冷麦汁中的萜烯醇类化合物主要受最后一次添加酒花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影响,最后一次酒花在煮终回旋前添加较煮终前10 min添加,更利于萜烯醇类化合物在冷麦汁中的保留,这与国外的late-hopping工艺相一致;与煮终前10 min最后一次添加相比,在煮终回旋前最后一次添加酒花能使冷麦汁中里那醇含量提高209.4%,α-萜品醇为91.2%,香叶醇为31.4%,橙花醇175.0%。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发现5种萜烯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它们之间可能被酵母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含硫化合物是啤酒重要的风味物质,虽然其在啤酒中的浓度非常低,但是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却不容小视,尤其是一些低分子量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对风味的影响更大,且这些影响往往都是有害的。依据其化学结构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硫化物、多硫化物、硫醇和硫酯。值得一提的是,啤酒中的大部分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拥有共同的硫供体,甲硫醇和硫化氢。例如甲硫醇可以通过生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3-甲基丙醛,该物质继续反应生成啤酒老化物质DMTS;硫化氢是“日光臭”物质MBT的硫供体。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硫化氢和甲硫醇的生成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级醇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及其在啤酒生产中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海兵 《酿酒》2005,32(1):54-55
高级醇是构成啤酒酒体的重要物质 ,是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高级醇赋予啤酒醇厚感、泡沫细腻 ,使啤酒丰满 ,但含量太高会破坏啤酒酒体及风味。影响和控制啤酒酿造过程中高级醇含量的因素有啤酒酵母、麦芽质量、麦汁成分和发酵工艺 (如发酵温度、发酵方法、发酵度 )等。  相似文献   

13.
以特种麦芽为原料,分别采用3株实验室保藏无醇酿酒酵母(Y272、Y273、Y274)和商业对照无醇酿酒酵母酿造无醇啤酒,比较不同酵母的发酵性能及所酿啤酒的理化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所酿啤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差异;通过气味活度值(OAV)确定风味化合物并对酿造的啤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3株实验室保藏酵母和商业对照无醇啤酒酵母基本不利用麦芽糖、异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表观发酵度低(16.89%~17.61%),产生的酒精度低(0.43%vol~0.52%vol)。综合发酵性能及风味分析,酵母Y273起始发酵速度快,可发酵性糖利用率为18.55%,所酿啤酒酒精度为0.48%vol,表观发酵度为17.21%,pH为4.76;啤酒中风味物质多样,醇酯比例为2.64,感官评价风味协调,比较适合酿造无醇啤酒。  相似文献   

14.
以小米为原料,接种酒曲和醋酸菌,采用固态法酿造小米醋。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并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PME-GC-MS)技术分析了小米醋在发酵过程及陈酿阶段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米醋中风味物质种类丰富,包括酸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糖化及酒精发酵阶段,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酯类含量及种类增加,醇类除乙醇含量增加外,高级醇含量有所下降。醋酸发酵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风味物质种类明显增多,其中酯类和酸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醇类、醛类含量有所下降,呋喃类化合物、含苯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化合物在小米醋发酵过程中均有检出,但相对含量较低,对风味贡献较少。小米醋陈酿后酸类和醛酮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增多,对其风味及感官有明显提升,且醋醅陈酿对小米醋的风味提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闫涵  范文来  徐岩 《食品科学》2021,42(16):133-137
为探索单粮(高粱)酿造和多粮(高粱、大米、小麦、糯米和玉米)酿造的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不同原料酿造的馥合香型白酒酒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两种酒醅中均检测到86?种挥发性成分,单粮酒醅中生成更多的酚类和酸类化合物,多粮酒醅中生成更多的醇类和含氮化合物。比较两种酒醅中关键差异化合物发现,单粮酒醅发酵生成更多的苯乙醛;而多粮酒醅发酵生成更多的乙酸己酯、肉豆蔻酸乙酯、苯甲醇、6-甲基-2-乙基吡嗪和2,3,5-三甲基吡嗪。除上述吡嗪类化合物以外,多粮酒醅中吡嗪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高于单粮酒醅(P<0.05),这可能是多粮酒醅不同于单粮酒醅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发酵型糍粑辣椒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探究发酵过程中糍粑辣椒挥发性风味的变化规律,文章以不同发酵时间段的糍粑辣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C-MS与LC-MS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来研究发酵前后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水分含量、盐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降低,总酸含量上升。不同发酵阶段糍粑辣椒的香气差异与构成它的化合物种类与相对含量有关,发酵型糍粑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酯类、烯烃类、烷烃类为主,发酵过程中酸类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酯类、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与发酵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发酵可以赋予糍粑辣椒新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索化夷  赵欣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5,36(20):95-100
通过采集传统发酵过程中的永川豆豉样本,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测定。发现永川毛霉型豆豉的主体风味以酱香为主,成品豆豉中含有化合物95 个,其中酯类化合物31 种、烃类化合物20 种、酮类化合物8 种、羧酸类化合物6 种、醇类化合物5 种、醛类化合物 5 种、酚类化合物5 种、苯类化合物3 种和其他类化合物 11 种。同时,风味物质以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环戊酮、苯乙酮、3-辛酮、苯乙醇、苯甲醛、苯乙醛等含量高阈值低的挥发性物质为主混合生成的独特酱香。芳香族氨基酸降解所产生苯乙醛、苯乙醇、苯乙酮对豆豉风味形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8.
啤酒发酵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化变化过程。酵母营发酵作用主要是利用麦汁中含所有的麦芽糖、葡萄糖和麦芽三糖等可发酵性的糖类,经过酵母所分泌的酶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还产生出一系列的发酵副产物,如醇类、类、酸类、酯类和硫化物等。这些产物和副产物决定了啤酒的风味、泡沫、色泽和稳定性,使啤酒具有独特的典型性。影响啤酒风味的物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发酵副产物如双乙酰、高级醇、酯类、含硫化合物、胺类酚基化合物等等。这些物质主要来自原料麦芽、麦芽辅助原料、酒花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慈姑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慈姑鲜样和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其风味化合物,探讨不同干燥方式下慈姑风味成分变化。结果显示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分别检测出19种、25种、28种风味化合物。干燥方式对慈姑中的醇类、醛类、烯类、醚类、杂环类及含硫类挥发性风味成分影响较明显,醇类化合物数量和含量上均减少,醛类化合物含量均增加,除了热风干燥,数量上也增加,醚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含硫类化合物含量大幅增加。热风联合微波干燥慈姑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该方法结合了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生成风味物质的优势,可促使慈姑干燥片风味物质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不同,以四川长期发酵6年(6Y)、8年(8Y)、10年(10Y)大头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3种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大头菜中共检出5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酸类35种、醇类12种、酯类5种、醛类4种及酮类2种。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酸类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醇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酸类化合物是长期发酵大头菜中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三种大头菜中分别占比73.05%、78.07%和60.42%,酯类物质含量由2.36%上升至17.7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3种长期发酵大头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表明各类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类的风味成分,从而形成了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的独特风味。该研究揭示了大头菜长期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为长期发酵大头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