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场静载试验目前仍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主要方法 ,由于条件限制 ,实际工程试桩往往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极限状态。本文推出一种曲线拟合方法 :对试桩的Q -s数据 ,采用几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从中找出相关程度最好的一种模式 ,以其推算所得作为该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推算值。作者收集了 689根试桩记录 ,以其中s已超过 40mm而未出现“骤沉”的 58根记录 ,按本文方法试算 ,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还对该方法的应用范围作了一些限制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宋和平  李培振 《结构工程师》2007,23(5):58-61,65
利用压桩试验所得的Q-S曲线,反推沿桩身分布各层土的力学指标.其步骤是:首先利用所选定的沉降计算方法,确定与指定沉降相应的荷载对各层土力学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然后,利用此敏感性的分布特征,调整各层土力学参数,以拟合所选Q-S曲线的位移-荷载关系.如此反复迭代,直至由所得的各层土的力学参数计算的沉降曲线达到拟合实际Q-S曲线的精度为止.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两本规范,在对于根据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规定中,有相互抵触之处;令执行者无所适从。此外,由于两本规范都缺乏对桩身极限承载力的判定,执行中就难免误差将桩身的破损判定为土的破坏,从而是给工程带来隐患,本文对上述问题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根据对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指出桂林市灌注桩基础施工时产生断桩、桩身缩颈、夹泥桩,吊脚桩等问题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确取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是关系到桩基础是否安全与经济的重要问题.采用现场静荷载试验所得到的单桩垂直承载力标准值是最基本、最合理的,它是桩基础设计最主要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志广 《建材与装饰》2007,(12X):152-15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基桩检测方法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或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目前工程中常见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力学分析,指出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静载试桩中试桩和锚桩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预应力管桩采用高压、高温、蒸汽养护等技术手段,其应力强度可达到C80以上,而且预应力管桩工程承载能力强、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养护周期短、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预应力管桩目前应用极为广泛.介绍了预应力管桩高应变检测和单桩静载试验的原理及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高应变拟合曲线法以及单桩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以确保基桩完整性的...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桩身摩阻的分析需要借助桩身应力观测,但对于摩擦型的长桩在非极限荷载的情况下,其荷载的作用增量基本转化为桩身的摩阻增量,且荷载的作用深度是渐进的,根据这一特征可以通过Q-S曲线间接分析桩身摩阻的变化情况,相对于复杂的桩身应力观测而言,该方法不失为一种较经济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付全成 《城市建筑》2013,(24):161-161
从形态特征上,我们将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Q~s曲线概括为标准曲线和瑕疵曲线。标准曲线分为转折式和缓变式两类,分别推断其破坏形式。瑕疵曲线包括起点急降以及中间波动两种典型曲线,以判断出现瑕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单桩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p—s曲线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应曲线情况下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单桩,从桩土相互作用角度归纳了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顶p—s曲线的特征;对复合地基,主要分析了搅拌使强度和均匀性对p—s曲线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学领域生物生长的理念去研究单桩的静荷载曲线,引入4种生长曲线模型,并将其用于单桩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和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结果显示,生长曲线模型可以对桩的Q-S曲线进行拟合。结合工程试桩的实测资料分析认为,Richards生长模型拟合桩的静荷载曲线的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15.
假定桩周土体为弹性半空间无限体;在桩、土之间有一层无限薄的接触面,可传递桩、土之间的剪力,认为接触面的剪力和剪切位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此外,还考虑了桩底土反力的非线性,认为桩底反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亦为非线性.再根据土体-接触面-桩体系节点力的平衡条件,建立求解方程,进而可得到一条压桩曲线.最后进行了两个压桩曲线的对比,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计算单桩沉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桩静载试验,系统地对36根工程桩的324个荷载级进行沉降稳定分析和荷载稳定时间分析,并通过中等直径灌注桩和超长大直径嵌岩桩两种桩型的15根单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论是嵌岩桩还是非嵌岩桩,各级荷载总体都在1小时内稳定且占比高达96.3%;桩顶的沉降速率、加速度均表现出随时间衰减的特征,证明了桩顶位移具有基于时间、位移的收敛的性特征,且试验耗时降低40%以上。采用P-s曲线法、LogP-s曲线法、E-Δs/ΔQ法判定了单桩的极限荷载,验证了桩顶沉降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表明对桩顶沉降收敛特征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缩短桩基础检测的时间并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许小健 《城市勘测》2010,(4):173-176
为探讨曲线拟合法用于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的适应性,将双曲线法、调整双曲线法、二次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法及灰色GM(1,1)预测法五种预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试桩Q-s数据拟合计算中。结果表明,双曲线法计算结果有时偏差较大;指数曲线法、灰色GM(1,1)预测法及调整双曲线法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且偏于安全,这三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基础形式。在设计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时,根据单桩的截面尺寸和要控制的目标沉降确定单桩桩极限承载力,有效计算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附录C的规定,在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过程中,当Sn>0.15且n>4时,可能出现多个值,本文针对这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多解性问题作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郑增旭 《福建建筑》2014,(7):98-101
某工程原设计基础为冲孔灌注桩,但桩基施工后静载试验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仅为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50%~60%,通过对地勘资料和现场施工记录的分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基础加强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采用增设PHC管桩进行地基处理的天然筏板基础方案,通过后期的沉降观测与土压力、桩顶反力监测证明该方案实施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