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供水管网产销差率,首创股份在徐州、马鞍山等城市供水管网陆续选取部分小区进行DMA小区管理,通过分析夜间最小流量,查漏并修复管道漏损,有效地降低了产销差率,并通过多个小区的选取及查漏修漏案例总结出了几点对于DMA小区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依据DMA技术理论,对二级计量小区采取装表计量方案,通过监控管网夜间流量逐步查找管网漏水点,并总结出漏损控制方法.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试验,5个考核小区平均漏损率从42.06%下降至9.20%,有效降低了区域漏损率,提升了供水企业漏损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供水管网漏损是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损控制的好坏体现了产、供、销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为了体现"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节水应从供水企业开始,有效降低供水环节的水资源损失。本文从DMA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先介绍了DMA的概念及DMA管理对供水企业控制漏损起到的积极作用,再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基于DMA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法,可用于确定管网真实漏失水平,为管网改造和管线检漏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优先选择漏损控制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控制DMA区域供水压力,降低管网漏失;在DMA区域建设与基础管理中,逐步实现对供水管网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供水管网漏失控制的工作效率;最终提出供水企业需要认识到DMA管理技术在管网管理和控制漏损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认真做好管网改造和管网规划设计工作,积极开展DMA区域建设,努力提高供水管网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尹丹丹 《城镇供水》2023,(2):33-36+92
城镇节水以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为突破口,其中节流以管网漏损控制为主。宜昌市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通过老旧管网改造、表务管理和DMA计量分区等措施,取得漏损控制初步成果,有望在2025实现10%的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管网漏失长期以来是供水企业关注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供水管网新旧结合,分布复杂,给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造成城市管网漏损率偏高。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介绍了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借助远传监控系统在DMA漏损控制方面的一些应用,并探讨了DMA漏损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龙湖新村DMA(区域计量管理)试点工程,监测夜间最低流量,及时指导查漏,快速降低漏损,远程监控有智慧的供水管网。  相似文献   

7.
祁燕 《城镇供水》2015,(5):29-36
DMA分区计量是监控供水系统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是科学控制漏损的基础,本文通过大同市B小区供水管网漏损程度的评估,明确了B小区的漏损程度,指出了实施压力控制漏损的可行性,为集团下一步整体接收、实行终端收费提供了依据。从降低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对DMA分区计量加压力控制漏损的适用条件、管理模式的调整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飞  王瑾 《城镇供水》2013,(6):54-56
在供水管网的起端、地势较低处、城中村等地区的供水管网中存在着供水水压偏大的情况,过高的供水压力导致管内流速超出经济流速,水头损失偏大,同时当管网老化后,高供水压力容易导致暗漏的形成,且形成的暗漏的漏损水量也相对较大。综上所述,供水管网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供水高压区,这些区域的供水管网有着较大的漏损率和安全隐患。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本次研究以节水降耗为目的,对石景山区地势较低的小区供水管网进行减压处理,以此来降低小区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和爆管事故次数。本次研究选用了流量计-减压阀-压力计联动的减压方式,通过居民的用水量来控制减压阀的开启程度,并以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为控制条件,使小区内的供水压力形成一个实时变化的曲线,同时达到减压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在线观测,发现该控制方式大幅降低了小区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和爆管事故次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未收到居民对水压、水量变化的投诉,该控制方式适用于供水水压偏高的老旧小区,尤其适用于城市的拆迁地区及城中村。  相似文献   

9.
王维燕  吴珊  花文胜 《市政技术》2005,23(6):355-358
在分析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区域装表法在特定区域进行实验,获得大量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区供水管网区域漏损资料,并对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做了分析,提出了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管网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供水管网漏损对供水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难题.现阶段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管网控漏中,基于现在较为成熟的DMA分区法,并结合夜间最小流量法,可以实现对单元网格动态漏损监控,主动发现漏点,有效降低漏损率.本文以某片区网格化控漏为例,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网漏损一直是困扰供水企业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漏损始终是供水企业极为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选择宁波江北慈城地区作为试验区,对该试验区给水管网的未计水量与漏损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DMA小区是由居民与非居民用户共建的封闭供水管网构成的独立式供水区域,对此展开深入探讨与数学模型研究,可有助于提升供水行业DMA小区供水管网的漏损动态运营的工作效率,可实现用数学模型动态数据进行科学管控,对水行业更好管控并降低在复合型供水区域内的供水管网漏失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郝莹莹 《智能建筑》2024,(3):132-135
DMA分区计量是将整个复杂的供水管网系统分成若干个片区,进行片区化管理,提供城市管网供水优化调度的基础和降低管网漏损。本文提出了DMA分区设计工作如何开展的相关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出合理可靠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管网漏损控制效果,为同行以及水务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程涛 《城镇供水》2014,(3):83-87
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提出了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的评定标准。《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大中城市的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10%以下的目标。漏损水量分为账面漏损和管网漏损两个部分,账面漏损又包括非法用水和水表计量误差。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区产销差率、漏损率的状况,总结了供水稽查大队12年来整治非法用水(违章用水)取得的成效和为降低产销差率做出的贡献,分析了非法用水的种类和查处方法,认为北京市区管网漏失率仍存在降低空间。提出了以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独立计量区为管理平台,利用水量平衡测试、用户管理和网格化稽查等方法,发现并整治非法用水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独立计量分区技术(District metering area,DMA)是漏损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次小区DMA探索实践将独立计量分区技术应用于居民小区庭院管网的漏损管理工作中,利用电磁水表数据远传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分析管网漏损水平,提供漏损预警信息,进而缩短感知漏损的时间,挽回水量损失,同时为自来水公司的庭院管网漏损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随着国家对管网漏损率要求的越来越高,供水单位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同时,各种智能传感器、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的高效实施。本文以青浦自来水公司为例,解析了漏损控制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建立分区计量管理体系、搭建分区计量管理平台、基于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绩效指标、抄表改革、压力优化管理、管网改造的实践进行探讨,并且面向未来提出DMA全覆盖、数据中台建设、建立供水管网风险评估模型、智慧化平台升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智能水表监测的水量数据为用水模式确定及供水管网漏损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然而,数据精度与频度会对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10个独立计量区(DMA)入口流量计数据作为基础样本,分析了数据采集周期与精度对最小夜间流量计算以及DMA流量模式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表数据采集周期增加会导致最小夜间流量计算结果增大,同时降低流量模式的精细度;数据精度降低会导致流量模式呈阶梯状甚至双线式,无法反映真实的用水模式。水表数据采集周期与精度存在对应关系,在设定时需要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城市供水企业的检漏历史和检漏工具的发展,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供水企业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研究情况,对漏损控制与检漏、分区计量与DMA、先做漏损结构分析还是先降产销差等三个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有助于了解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发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9.
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效地进行漏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供水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对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及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分析,介绍了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恒杰 《市政技术》2011,29(5):79-80
如何减少管网漏损.降低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日常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杭州市余杭区原有供水管网计量管理模式的弊端,结合其近年来的分区计量管理经验,阐述了在城乡居民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分区计量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管网漏损,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