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以贫化铜渣为对象,首先对贫化铜渣熔融还原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试验考察炉渣碱度、碳氧比、冶炼时间和冶炼温度四个因素对铜渣中铁元素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贫化铜渣熔融还原提铁合理的试验参数为:铜渣碱度0.3~0.5,碳氧比为1.15~12,冶炼温度为1 500~1 550℃,冶炼时间为40~45 min;(2)在合理试验参数下,铁元素回收率在90%以上,铜元素全部进入金属相;(3)试验获得了铁含量88%~90%,铜含量4.2%~4.6%的含铜铁,可望用于耐候钢等舍铜钢种的冶炼。尾渣中SiO2含量高达50%以上,可使用制备矿物棉等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实现铜渣资源的全部高附加值利用。 相似文献
2.
3.
以铁品位35.59%的山东某地的铜渣和山东、甘肃两地的四种高炉灰为原料,进行共还原—磁选回收铁工艺试验,研究了高炉灰作为共还原—磁选工艺还原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焙烧体系中仅加入高炉灰时,铜渣与高炉灰共还原—磁选所得还原铁指标均较差;当加入氟化钙时,还原铁中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均大于90%,指标较好,实现了铜渣与高炉灰中铁资源的高效回收。高炉灰种类及用量、氟化钙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及磨选条件均对还原铁指标有影响,在铜渣∶G1∶氟化钙质量比为100∶30∶15、共还原温度1250℃、共还原时间60 min的条件下焙烧,然后在磨矿细度-74μm占51.87%、磁场强度80 kA/m条件下磁选,可获得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为92.06%和92.65%的直接还原铁。该工艺可以为铜渣和高炉灰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试验研究了铜冶炼炉渣浮选后尾矿中铁的富集回收.经过试验对比,一段弱磁选可获得48%左右的铁精矿,再经过弱磁精选,铁精矿品位仅能提高至49.73%,产率25.39%,回收率30.23%;一段磁选精矿经过再磨,并添加分散剂,再进行一次磁选,精矿含铁可达51.56%,产率22.08%,铁回收率27.14%. 相似文献
5.
以炭粉为还原剂,通过还原焙烧—磁选工艺从铜冶炼渣选铜尾矿中回收铁,考察了影响铁回收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炭粉用量为铜渣量的25%、氧化钙用量为铜渣量的10%、焙烧温度1 300℃、焙烧时间1.5h、焙烧产物磨细度为-0.074mm占55%的条件下,磁选精矿(即还原铁粉)铁含量可达92.16%,尾矿铁含量可降低至3.91%,铁回收率87.65%。 相似文献
6.
7.
河南某铁铜矿属矽卡岩型铁铜矿石类型,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少量赤褐铁矿。铜矿优先浮选试验控制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70%,以石灰作pH值调整剂和黄铁矿抑制剂,石灰用量1 500~2 000 g/t,脉石矿物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1 500 g/t,捕收剂丁铵黑药用量为50g/t,进行条件试验。经两粗三精两扫闭路流程试验,获得铜品位16.37%,铜回收率77.69%的合格精矿,实现低品位铜矿的有效回收。选铜尾矿进行磁选,经一次粗选,粗精矿再磨精选,获得铁品位65.50%,含硫0.13%,铁回收率53.53%的二级合格铁精矿。实现铁和低品位铜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9.
熔融还原流程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矿石在流化床和竖炉模拟装置中的还原试验结果,研究了用不同金属化率预还原矿熔炼的基本能耗,综合讨论了获得最佳还原熔炼配合和最低能耗的熔融还原基本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11.
12.
澳斯麦特熔炼渣回收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澳炉缓冷渣的性质特点,从炉渣冷却制度、磨矿细度、浮选药剂等方面考查了对选铜指标的影响,提出了最佳选铜技术条件。闭路试验表明,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6.11%,回收率69.90%比较理想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澳炉炉渣的综合再利用,这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铜阳极泥熔炼渣为原料,采用还原熔炼工艺回收渣中有价金属。探究渣型、Na2CO3用量、焦粉用量和保温时间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冶炼温度1 150℃,渣相m(Fe)/m(SiO2)=0.72,m(CaO)/m(SiO2)=0.65,Na2CO3用量5%,焦粉用量2%,保温时间60 min的最优条件下,渣中Au、Ag、Pb、Bi的回收率分为97.15%、97.78%、91.27%和99.61%。实现了铜阳极泥熔炼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氨浸工艺选择性浸出废铜冶炼渣浮选尾矿中的铜。结果表明:在NH3?H2O浓度2 mol/L、液固比7 mL/g、温度30 ℃、搅拌速度400 r/min、浸出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铜浸出率为53.20%,浸出渣铜品位为0.39%。浸出前后矿石颗粒大小以及形貌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浸出后矿石粗颗粒表面附着的细颗粒比浸出前减少。 相似文献
15.
从试验上验证了铜钴硫化矿冶炼新工艺的可行性,并着重研究了新工艺中铜钴冶炼渣还原造锍熔炼阶段还原剂焦炭用量、硫化剂黄铁矿用量、熔炼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铜钴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铜钴冶炼渣质量分数6%的焦炭和20%的黄铁矿,在1 350℃熔炼3h,弃渣含铜、钴可分别降至0.12%和0.074%,产品铜钴锍中铜、钴回收率分别达到92.95%和89.95%。贫化渣主要物相为铁橄榄石(Fe2SiO4)和磁铁矿(Fe3O4),铜钴锍主要物相为硫化亚铁(FeS)、钴铁硫化物(Fe0.92Co0.08S)、吉硫铜矿(Cu8S5)。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微观分析三种方法分析铜熔炼渣的基础物化性质;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铜熔炼渣中所需回收金属化合物进行理论计算,使用100kW感应炉及碳化硅石墨坩埚进行10kg级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试验。结果表明,铜熔炼渣中有91.06%的Cu以硫化物状态存在,在无烟煤配比10%、黄铁矿配比10%条件下,保温120min,获得尾渣中Cu、Pb、Zn含量分别为0.28%、0.013%、0.0062%;为搭配处理炼铜烟尘和更经济的综合回收,无烟煤配比3%、黄铁矿配比3%,搭配处理6%炼铜烟尘,保温70 min,实现尾渣中Cu、Pb、Zn含量分别为0.39%、0.049%、0.028%。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刚果(金)某氧化铜精矿中高硅、低铁的特性,通过高温马弗炉还原熔炼试验,考察了碱度和FeO对熔渣形貌、熔点、密度、黏度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熔渣主要以硅酸钙的玻璃相存在,Mg、Al及Fe分散在其中。随着碱度从0.2增加到0.6,熔渣熔点先降低后升高,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密度先减少后增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随着FeO含量从6%增加到10%,熔渣熔点和黏度呈下降趋势,密度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适合本体系熔渣的碱度为0.5左右,FeO加入量6%,则熔渣熔化温度1 250℃,黏度2Pa·s(1 400℃),密度2.6~3.0g/cm~3。此时,粗铜品位达到96.5%,铜收得率超过9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