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β溶血性链球菌的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方法,实现对β溶血性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spy1258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LAMP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并对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并将该方法和国标法分别应用于10份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强,内外引物比为3:1,反应温度为63℃时达到最佳反应条件,检测灵敏度达100 fg/μL,检出限低至9.8 CFU/mL ,且10种样品的LAMP法与传统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LAMP法具有快速,直观,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食品β溶血性链球菌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2.
尹欢  李琦  陈江源  马寅众  李睿  刘志国 《食品科学》2010,31(22):311-314
目的:研究溶血性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实现对溶血性链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溶血性链球菌的scpA 基因设计4 条特异性LAMP 内外引物进行LAMP扩增;优化扩增反应条件;采用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在内的6 种不同菌株进行LAMP 的特异性检测,并酶切鉴定;对溶血性链球菌菌液以无菌水进行10 倍系列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 扩增检测其灵敏度;将菌掺入牛奶样本并进行LAMP 检测。结果:本法可快速灵敏地检测出溶血性链球菌,反应特异性高,检出限为16.7CFU/mL,而牛奶样本的检出限则达10CFU/mL。结论:LAMP 法可用于食品溶血性链球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毒力基因tdh和trh的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并对我国2 771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的毒力基因进行全面检测.方法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dh和trh毒力基因分别设计荧光PCR引物和探针,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建立可同时检测两种毒力基因的双重荧光PCR检测...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应对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目前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免疫学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PCR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本篇综述对上述技术的检测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对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极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功能抗体检测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分析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所有快检技术的建立很难绕过致病菌富集和分离的过程,这一步骤很大程度上延长了食源性致病菌快检所需的时间。研发高效、快速的致病菌富集分离技术是真正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目前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菌株在上海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Ribo分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7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事件分离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分型血清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利用双重PCR方法扩增tdh,trh两个重要的毒力基因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应用Riboprinter系统检测上述菌株的酶切片段杂交多态性.结果 引起27起暴发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1个血清型,5个Ribo型.优势血清型为03:K6,优势Ribo型为vp-EcorI-002型.全部分离菌株均携带toxR基因,97株携带tdh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有多起暴发事件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血清分型和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是副溶血性孤菌暴发事件实验室诊断的有用方法.对于从一起暴发事件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食品中极低浓度的病原菌需要通过前处理再结合有效的检测技术才可检出。现有快速检测方法受到增菌液成分、食品成分或菌体浓度低的影响,需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富集后才能缩短检测时间、进行准确检测。本文分析了单一的致病菌富集法,包括裸磁珠及功能化磁珠的富集法。进而综述了富集与检测一体法,包括电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对于致病菌的特异性富集,需要进一步提高吸附率及灵敏度。富集检测复合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限有待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要求,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可分为:(1)综合性生态纺织品检测法规[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N/T1622-2005《进出口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要求》、HJ/T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GB/T22282-2008《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2)生态纺织品主要的检测项目(甲醛含量、pH值、可萃取重金属等).阐述了各检测项目对应的我国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欧盟及其他各国关于有害物质的法令法规不断出台,部分新项目[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富马酸二甲酯(DMF)、多环芳香烃(PAHs)]已引起各国高度关注.指出目前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中,并未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需要补充制定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国服装生产设计领域的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如各类生态纺织品具有了时尚、舒适、保暖、健康等多种元素,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服装日益升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检测标准日益严格。笔者重点论述了生态纺织品及国际生态纺织品的相关内容和标准,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状况,指出了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与我国相对应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最后分析了国内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亟需完善的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持续地把握国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重庆市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产气荚膜梭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弯曲菌、溶藻弧菌、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检测720件样本,10类食源性致病菌项目均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27.78%(200/720)。年检出率18.75%~32.50%。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最多,占总阳性样本的26.55%(60/226);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比较,螺类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 为43.00%(86/200)。结论 重庆市市售冷藏冷冻动物源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微生物污染,应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属、克罗诺杆菌属、志贺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10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通过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引物特异性验证、引物灵敏度验证和多重PCR检测体系主要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人工感染样品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可以扩增出10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目标条带,无非特异扩增。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其序列同源性高达98%,体系灵敏度可达10-1 ng/μL。人工污染样品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多重PCR方法简单快速,仅需简单增菌,检出限可达10 CFU/mL,整个检测时间在48 h以内。建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与检验机构实际检测工作联系紧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克服现有文献中PCR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兰氏A群链球菌的局限,建立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群全族群的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实现与国家标准GB/T4789.11-2003检测范围一致。通过文献搜索以及杆菌肽敏感实验,对国标检验范围进行界定。使用CLUSTALX软件寻找兰氏A、C、G群保守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通过特异性实验、模拟污染实验以及方法比对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及可靠性。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扩增兰氏A、C、G群链球菌;模拟污染实验表明,在增菌18h后增菌液最低初始污染菌含量分别为3、50、2CFU/mL时,兰氏A、C、G群链球菌可被检出。110份样品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国标检测方法实验结果一致。该方法可应用于食品中溶血性链球菌的快速检测,并可为快速检测溶血性链球菌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克服现有文献中PCR检测方法仅能检测兰氏A群链球菌的局限,建立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群全族群的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实现与国家标准GB/T4789.11-2003检测范围一致。通过文献搜索以及杆菌肽敏感实验,对国标检验范围进行界定。使用CLUSTALX软件寻找兰氏A、C、G群保守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通过特异性实验、模拟污染实验以及方法比对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及可靠性。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扩增兰氏A、C、G群链球菌;模拟污染实验表明,在增菌18h后增菌液最低初始污染菌含量分别为3、50、2CFU/mL时,兰氏A、C、G群链球菌可被检出。110份样品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国标检测方法实验结果一致。该方法可应用于食品中溶血性链球菌的快速检测,并可为快速检测溶血性链球菌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跃升食品中毒事件的首位。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准确率,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目前,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主流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 5种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 根据5种致病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优化多重PCR体系条件,并对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人工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5种目的菌株的特异性条带,且不与非靶标细菌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纯培养物基因组DNA的检出限均为0.4 ng/μL。人工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上述5种食源性致病菌,且检出限可达到2×101 CFU/g。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5种罗非鱼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双启动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式反应(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PO-PCR)方法。方法以沙门氏菌inv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DPO引物,优化条件,对180份熟肉样本同时进行DPO-PCR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DPO-PCR方法退火温度在52、57、62℃均可对靶基因高效扩增。方法特异性好,仅对沙门氏菌为阳性结果,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O157:H7、β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无交叉反应。方法灵敏度可达4.3×10~2 CFU/mL。与细菌分离鉴定相比,两者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快速、精准,可作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蔡涛  黄颖 《中国纤检》2012,(20):47-50
详细介绍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4个标准:GB/T22282--2008《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N/T1622--2005《进出口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要求》和HJ/T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对我国检测生态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但是纺织品检测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上对于出入境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都具有较高要求。本篇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对纺织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现状,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以及限量进行分析与探究,并对检测方法做了简单评价。目的在于总结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理毒性、引入方式和检测技术,并对我国检测技术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的确定是开展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而删失数据的存在易造成对食品中致病菌整体污染水平的估计产生偏差。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删失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已逐渐成为食源性致病菌定量建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中删失数据的分类,比较了替代法、参数估计法、非参数估计法和多重填补法这4 类常用分析方法,简述了不同特征的致病菌污染检测数据集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估计中的应用。最后,基于目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估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降低估计结果不确定性的同时不可忽视检测数据的变异性,并对未来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风险交流相关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建立快速检测冻虾类海产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li)、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多重PCR方法。根据3种致病菌的靶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三重PCR检测虾类海产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实现了对这3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快速地实现对海产品中多种致病菌的诊断和监控。  相似文献   

20.
建立快速检测餐饮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通过增菌时间的比较,调整RT-PCR反映体系中的退火温度,建立5种致病菌相同的检测体系。试验结果表明,5个目标菌达到检测灵敏度的最短增菌时间范围为2 h~8 h,5种致病菌的试验灵敏度范围为7.4×10 CFU/mL~2.4×103CFU/mL。5种目标菌的熔解温度Tm值分别为沙门氏菌87.32℃,金黄色葡萄球菌79.57℃,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82.02℃,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82.24℃,副溶血性弧菌87.15℃。试验建立的RT-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有效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且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能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