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PLC控制的电焊条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自动包装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对焊条自动包装生产线的系统方案进行论证,建立了PLC控制工作方式;根据其控制要求设计了焊条包装生产的电路,并确定了电机、气缸及其配件参数,并进行了选型;根据电器元件安装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了电气接线方式;按照所设计控制流程,采用松下FP0型号的PLC进行系统的控制程序编写。实现焊条的自动化包装生产,减少焊条包装时的计数误差,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焊条自动包装生产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高速插秧机全液压底盘驱动系统进行设计,在保证现有插秧机作业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全液压驱动方式实现无极变速,提高功率密度、平顺性和布置灵活性,为后期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平台。全液压底盘驱动系统采用单泵四马达的闭式液压系统,使用分流阀防止打滑,并进行了水田滑转率测量试验,根据相关参数计算液压系统压力、流量以及排量,并对液压泵和马达进行选型,结合其效率曲线保证液压泵工作在高效区间。该设计方法对其他行走机械液压底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质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驱动装置作为转向架重点部件,为提高其检修品质,该文将驱动装置的可靠性进行分解,并根据实车故障数据分析制定了驱动装置故障先验模式,再结合三维仿真分析和实车数据完善了驱动装置故障后验模式,同时推导了驱动装置故障风险顺序数RPN的计算权重,设计了计算方法,将实车故障数据按故障模式和RPN进行归纳整理,得出驱动装置不同类故障的针对性检修方法,对指导优化驱动装置的维修策略,提高其检修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履带式海底行走机构结构复杂、机动性差、耗能大等缺点,采用静液压驱动对海底车的驱动系统进行设计分析。根据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对负载分析,设计驱动方案,并对驱动系统的执行元件即液压马达相关参数进行设计。搭建基于AMESim的系统仿真分析模型,选取平稳加速、方向变化、单轮打滑、执行系统举升后下降等四种典型的常用越障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静液压驱动系统越障时整车的运行工况良好;马达扭矩最大值出现在由静止转为运动的瞬间,动作缓和可减小峰值;可以平稳实现预期要求。设计分析过程可以为海底车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优化及其他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液压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高空作业车的开发、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对高空作业车的整体设计要求,完成了对高空作业车主要装置和与其对应的液压系统的设计。曲臂式高空作业车由底盘、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扩桥装置、转向装置、回转装置、变幅装置、伸缩臂装置、调平装置、作业斗摆动装置和电控系统等构成。根据控制系统需要控制的执行元件较多、多个执行元件需要比例控制的特点,系统采用了内置比例流量阀的插装阀块的控制形式实现对工作装置多任务协调控制的控制要求。作为独立驱动车辆,行走驱动系统的设计是本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实现行走系统的远程调速性能以及实现节能高效、稳定的性能,采用了变量泵控双速马达的液压闭式回路作为行走驱动系统的回路形式。依据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详细探讨了曲臂式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各种类型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法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轨道探伤车价格昂贵且调度不便的现状,通过头型优化、转向架的独立轮对设计,降低轨道探伤车的空气阻力、减轻自身质量,使轨道探伤车稳定节能地运行,并将多种检测设备集于一体安装在探伤车内,结合牵引系统、检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动态综合检测,极大地提高轨道探伤业务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介绍了四轮驱动挂装车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简要介绍了挂装车的结构设计。该挂装车采用后轮驱动、四轮转向的方式,其工作装置可以在6个自由度上进行调整,并在驻车制动、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中设置应急系统,确保挂装车的作业安全。样机的研制成功证明了该挂装车液压系统的设计是合理、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1.作业概况 08—32型捣固车作业走行系统采用静液压驱动,前后转向架都采用OMV630型液压马达。前转向架上的驱动轴与液压马达之间的二级机械减速比分别为3.93和 4.11,后转向架上的驱动轴与液压马达之间只有一级机械减速,其传动比为4.11, 前后转向架上的驱动轴转速比为1/4.11,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自行式框架车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了自行式框架车驱动液压系统、悬挂液压系统以及转向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自行式框架车由液压负荷传感转向器和流量放大器组成的新型全液压转向系统,并对该转向系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液压与气动》2021,(7):154-163
针对现有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功率损失大、支腿和上装动作不能互锁等问题,结合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配置,设计一种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构建液压系统原理图介绍其工作原理;然后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其仿真模型;最后对其工作原理和压力调节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降低了系统功率损失,还可以实现支腿和上装动作互锁,增加其安全性。该液压系统满足了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的需求,为深入研究和改进优化此类液压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代设计方法与理论对QHJ5250ZLJ垃圾转运车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计算,选取了合理的液压泵和液压阀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对同类相关车辆液压系统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仿生足式机器人关节普遍采用传统液压驱动方式,由于其能量效率不高,无法满足机器人高负载能力和自主连续工作时间的应用要求。在对机器人关节运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液压的关节驱动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其所需流量和能量效率进行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液压相比,数字液压能减少关节驱动系统所需流量,从而提高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框架车静液压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压力、转速和排量对液压驱动系统效率影响。通过对三种型号的框架车静态参数计算与匹配研究,提出了框架车液压驱动系统元件选型方法以及参数优化匹配原则。结论:液压驱动系统不仅要实现静态工作点的合理匹配,而且需要在泵和马达排量调节过程中,使液压装置经常工作在高效区,发动机始终工作在准静态工况,从而保证发动机—液压系统整体上具有较稳定的工况而发挥良好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小煤矿井下顺槽巷道运输困难的问题,对其巷道的自然条件、运输现状以及目前矿用车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从整车的驱动形式、驾驶方式、外形尺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向驾驶和静液压-机械驱动相结合的矿用车辆。分析了静液压-机械驱动的矿用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全液压制动与静液压反馈制动相互之间以及前后驾驶室两套制动操纵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了专用双回路液压制动阀以及前后驾驶室操纵切换装置,实现了全液压制动与静液压反馈制动的联动,以及前后驾驶室两套操纵系统之间的切换。研究结果表明:该车辆能够在宽度大于1.8 m的顺槽巷道中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前后驾驶操纵时表现出几乎等同的制动性能,未出现过紧急制动状态下发动机熄火等现象,制动系统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5.
根据转向架自动化立体存放库系统中的堆垛机、移轨车的配合动作工艺要求,采用PROFIBUS和ETHERNET网络组态上位监控系统和下位PLC控制系统;重点介绍堆垛机对转向架的提取动作实现出入库;该控制方案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改进后,已经成功应用于动车检修基地现场。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刮板机的齿轨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精度差问题,研制出一种全向移动智能起吊转运车。介绍了该装置的研制背景、使用环境、约束条件、设计原理以及关键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不仅能很好地完成齿轨装配工作,而且能显著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称双辊轧制机液压系统及其PLC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种由液压驱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双辊对称轧制机,并对其工作原理、液压系统以及PLC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设备具有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籽棉运模车是一种集籽棉自动装卸、运输于一体的农业田间储运设备,通过分析棉模田间转运工作要求,设计了籽棉运模车液压系统,对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选型;并运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了液压系统模型,设置了系统中主要元件的参数,仿真结果显示,履带轮行走马达和棉模提升马达线速度均为0.08 m/s,满足实际工况的同步动作要求,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新型运模车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检修作业车三平台用于对铁路线路的DPT型接触网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根据检修作业车三平台需要平稳升降、水平伸缩、速度可调、复合动作等工作要求,采用负载敏感控制方式进行了三平台液压系统原理的设计,并对主要元件进行了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和功能设计,该液压系统能根据负载的变化随时调节泵的输出压力,但使输出流量保持恒定,确保动作的匀速平稳性,又能很好的减少油耗和系统发热,功能上能实现三平台平稳的垂直升降和水平伸缩。  相似文献   

20.
周晓芬 《机械管理开发》2023,(7):120-121+124
传统的矿用钻车在工作时需要通过人工换杆,这种方式不但降低了钻车的钻孔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于此,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煤矿换杆液压钻车。其采用的是全液压驱动模式,行走方式采用履带式,并搭配自动换杆装置。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将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钻车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动换杆的过程,同时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能够实现井下的自由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