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探讨莱赛尔三粗纱赛络纱的纺纱工艺。借鉴缆形纺和赛络纺的优点,提出了三粗纱复合赛络纺纱方法,从粗纱喂入方式、捻度配置、加捻三角区形态等方面分析了其技术特点。通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成功纺制出莱赛尔14.8tex三粗纱赛络针织纱,并与普通赛络纱进行了质量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赛络纺相比,三粗纱赛络纺能够进一步改善成纱质量,提高纱的可织性、织物的耐磨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认为:该纺纱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赛络纱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为扩展环锭纺纱产品种类,通过对环锭纺细纱机后罗拉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借助程序控制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使后罗拉控制纤维喂入由单一钳口变为多个钳口,且各钳口的喂入速度单独可调,从而实现多根粗纱以不同速度的异步喂入,纺成的细纱具有线密度和纤维混纺比例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的特点(这种纺纱方法称为数码纺纱)。在构建三通道粗纱数码纺纱系统的基础上,以色纺为例,给出了数码纱品种的分类方法,并就混色纱、渐变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6 类产品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数码纺纱方法在加工柔性和品种多样化方面显示出特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探讨赛络纺粗纱喂入方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针对传统赛络纺在制成率、成纱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和粗纱捻合喂入两种新的粗纱喂入方式,并进行了实际纺纱尝试和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粗纱喂入方式都能有效改善成纱质量。认为:粗纱交叉扭合喂入和粗纱捻合喂入两种喂入方式均有利于改进传统赛络纺存在的问题。生产企业可根据产品用途和质量要求,结合企业设备、操作人员水平等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赛络纺粗纱喂入方式,以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赛络纱。  相似文献   

4.
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蓉  林建华 《纺织学报》2006,27(8):85-88
为了了解传统和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纱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组织生产,对现有细纱机进行了改造,分别生产了传统和赛络纺同品种的锦纶长丝包芯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对这2种包芯纱的纺纱机构、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进行了比较,指出传统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芯丝喂入机构和预牵伸机构的细纱机上生产,赛络纺包芯纱可在加装了赛络纺装置和包芯纱装置的细纱机上纺制;赛络纺包芯纱的质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包芯纱,尤其在包覆效果、毛羽和条干均匀度方面;二者的粗纱牵伸倍数、芯丝预牵伸倍数、罗拉隔距、罗拉加压相似,但赛络纺包芯纱所采用的粗纱喂入隔距应小些,赛络纺包芯纱的捻系数比传统的低,而锭速可大些。  相似文献   

5.
一、CSIRO双股条纱(Spun—Twistcd yarn)纺制工艺如图1所示,二根粗纱喂入牵伸机构的同一个罗拉沟槽部分,二个牵伸区的集合器都使二根粗纱分别得到牵伸。引纱器把二根牵伸过的须条在纺纱段内汇集在一起。引纱器和导纱钩之间有一对阻捻罗拉,把捻度退  相似文献   

6.
多组分纤维复合花式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丹凤 《棉纺织技术》2007,35(12):27-30
探讨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工艺技术措施.分析了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的特点,以普通涤纶、有光涤纶、阳离子涤纶、咖啡色涤纶纤维、宝蓝色涤纶和粘胶纤维6种纤维纺制的10.7 tex复合段彩纱品种为例,介绍了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在并条工序将各纤维条子进行混并、配色,粗纱采用双熟条喂入,在细纱机上加装变频式间歇喂入装置,并采用两根粗纱喂入纺纱,可以纺制具有彩色分段效果的花式纱.各工序针对纤维性能特点进行工艺调整并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探讨生产中不同粗纱喂入方式对赛络纺涤纶纱质量的影响。针对赛络纺T 14tex纱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问题,通过控制牵伸区中粗纱喂入方式及粗纱须条状态分别进行纺纱试验,并对主要成纱指标进行了测试对比。认为:采取单喇叭口平行喂入的方式所生产的细纱质量较好,且可有效防止产生单股纱;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一种赛络纺旋转分离式压力棒隔距块,可有效解决两根须条牵伸过程中重叠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后区竹节纱纺制方法.从纺制方法、影响成纱风格机理、工艺参数配置、纺纱技术要点等方面对后区竹节纱纺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后区竹节纱是区别于普通竹节纱的一种新型竹节纱,其特点是采用主、辅双粗纱分区喂入,通过控制后区牵伸倍数使辅粗纱产生竹节效果,然后与主粗纱并合牵伸形成一种新颖的竹节纱.与普通竹节纱相比,其织物具有新颖的模糊风格和色彩变幻特色.通过采用错位纺、合理选择后牵伸形式、遵循后牵伸最小原则以及主辅纱工艺各有侧重点等技术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并条合牵式断续复合纱的纺制。在并条机上加装喂入装置,将彩色饰纱喂入并条牵伸机构,经过并条、粗纱、细纱3次牵切纺制出具有段彩效果的复合纱,复合纱彩色片段分布稀疏、细小,具有"丝雨"效果。并对主要设备改造、饰纱选择、工艺配置和成纱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饰纱根数、强力、有关牵伸倍数和握持能力是影响断续复合纱纺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一种新型段彩粗纱机的纺纱原理及产品设计。对几种段彩细纱机的纺纱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段彩粗纱机。介绍了新型段彩粗纱机的工作原理与电气控制系统,同时对段彩粗纱的结构与特点进行了说明。认为:新型段彩粗纱机具有工艺调节方便、产品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仅能够进行段彩粗纱的纺制,还可以进行普通粗纱的纺制。  相似文献   

11.
探讨段彩竹节纱的纺纱工艺。通过细纱机加装段彩竹节纱控制装置,成功纺制出不同竹节倍率的30 tex、40 tex和50 tex段彩竹节纱。测试了成纱性能并对喂入偏差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竹节倍率下,纱的断裂强度、伸长率以及有害毛羽数量随着号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纱号下,纱的断裂强度、伸长率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而减小,而纱的有害毛羽数量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而增大。指出:该纺纱装置存在的喂入偏差会使彩段竹节纱形成粗、细过度段,对成纱的粗细分布及彩段比例等产生干扰,影响设计风格,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以白色涤纶纤维和黑色黏胶纤维为原料,通过对细纱机喂入机构和牵伸机构的创新性改造,使辅助纱条可控喂入,实现段彩效果.分析了原料性能,选择白色涤纶作为段彩纱的基础纱线,黑色黏胶为辅助纱线,介绍了涤黏细段彩纱的工艺流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等工序的工艺配置.涤黏细段彩纱的成功开发,丰富了纱线种类,可用于制作"高档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利用粗梳毛纺散纤维染色后再进行纺纱的工艺特性,按纱线设计的颜色循环顺序采用单色称量喂入梳毛机,直接生产出带彩段的粗纱,再以2条粗纱同时喂入走锭细纱机进行牵伸加捻,开发出了具有独特外观效果和个性化的彩虹纱线产品.纺出的彩虹纱线上分布有长度、间隔、色彩变化的彩段,反映在织物上各色相连、相互渗透、依次变化,透射出虚拟渐变的“彩虹”外观.粗梳毛纺彩虹纱产品的成功开发,拓展了毛纺企业开发生产花式纱线的空间,提高了毛纱的附加值,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2种不同成份纤维(R80/CJ2014.8tex)混纺针织纱的工艺。介绍了2种纤维的特性,针对细旦粘胶纤维和棉花的不同性能特点,在清花、梳棉、精梳工序采取了不同的工艺路线,合理设计工艺参数。针对赛络纺的特点,各工序相应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特别提出了赛络纺喂入粗纱的间距、细纱生活防止单粗纱喂入,自动络筒机电清加强对单纱的严格把关等生产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紧密纺纱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紧密纺纱质量,对紧密纺生产过程中原料选配、半成品质量、工艺配置及细纱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多个品种紧密纺纱与普通环锭纺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指出:紧密纺比环锭纺具有明显的技术和质量优势,通过正确选配原料、控制精梳条短绒含量、合理选择粗纱定量和捻系数、优选网格圈目数、须条喂入位置以及细纱罗拉隔距、钳口规格、粗纱捻系数等工艺参数,可使紧密纺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 黑、1 白3 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色粗纱作为示踪对象,黑色粗纱作为背景对象,借助数码显微镜对黑白混色纱 连续采样,并用MatLab 处理图像,得到单张图像中白色纤维像素点数量,即白色纤维面积;改变白色粗纱的喂入位置,采用图像法计算得到其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结果表明,Z捻向纱白色纤维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为约为36.84%、30.95%、32.21%,S 捻向纱约为32.09%、31.00%、36.91%。  相似文献   

17.
在转杯纺纱机上,从喇叭口与棉条一起喂入若干根有色饰纱,利用转杯纺的分梳牵伸作用实现对有色饰纱的切断,形成具有段彩或彩点效果的断续复合色纱;通过对转杯断彩复合纱彩点的个数、长度、间距的分析,找出影响段彩效果的因素,对纺制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喂入饰纱根数不能超过3根,随着喂入饰纱根数的增加,转杯段彩复合纱的段彩外观效果越明显,单位长度内彩点个数呈下降趋势,彩点平均长度随之增加,彩点间平均间距不断减少。在纺纱工艺上分梳辊转速是影响顺利纺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环锭纺三罗拉和四罗拉法所纺段彩纱条干不匀的结果问题,采用同轴双后罗拉2组粗纱同锭位藕合等量喂入的方法纺制等线密度赛络纺棉/毛段彩纱,并对成纱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纱线的纵向观测结果表明棉与毛的质量比差异越大,分段时间越长,纱线的段彩效果越明显;截面观测结果表明棉和毛纤维在纱中互相压紧并包缠形成类似于太极阴阳鱼的结构;分段中棉与毛质量比差异及纺纱分段时间增加时,纱线的断裂强度变小,CV值变大,但对有害毛羽数量影响不大。该纺纱方法使用天然的棉和毛纤维,既丰富了现有花式纱线的产品种类,也在对细纱机进行简单改装的条件下制得股线风格的毛型感段彩纱,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控制喂入时间及喂入速度,利用等线密度段彩纱纺纱方法,在多功能细纱机上纺制具有两种颜色彩段循环的段彩纱.根据错位循环原理,对不同分段时间和幅宽条件下的段彩纱针织物图案效果的形成规律进行了探究,发现段彩针织物在纬编循环中积聚成规律分布的色块,形成一定的图案效果,同时发现在织物幅宽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情况下,织物上会形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段彩纱线的彩段比例不同,形成的图案形状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针对赛络纺包芯纱纺制过程中,长丝不同喂入位置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涤纶长丝在左侧粗纱须条中心、两粗纱须条中间、右侧粗纱须条中心3种结构的短纤/长丝赛络纺包芯纱。对比分析了纱线截面、成纱质量、耐磨性能、拉伸断裂过程和纱线退捻特征。结果表明:3种包芯纱中涤纶长丝均在纱线中心附近,无明显漏丝,条干均匀,毛羽较少;左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多峰特征,两粗纱中间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密集波动特征;右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初始弹性模量最高,拉伸断裂特征为阶梯性断裂,退捻最困难,且在退捻过程中部分纱段被反向加捻,纱线结构最稳定,耐磨性好,纱线强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