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民居荣誉在中华民居杂志社举办的"中华民居展评活动"中,苏州市吴中区陆巷村被评为"中华民居开发与保护示范村"。2015年12月11日,组委会成员、中华民居杂志社总经理陈燕,全国著名商业街专家、中华民居展评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韩健徽,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庄建东,吴中区常务副区长许振华及镇、村等领导,在陆巷村举行了授牌仪式。专家对陆巷古村民居的开发保护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对陆巷古村后期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古村风貌、古村建筑、淳朴民风、民间艺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庄河村的古村落保护成果,也从古村色彩的不协调、水系的缺少和不和谐的建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古村落保护提出了措施与建议,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韵味,关注古村色彩特征,继承村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9)
古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陆巷古村作为"江南太湖第一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苏州东山镇陆巷村为例,简述陆巷古村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指出古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旅融合"下的陆巷古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漫长的宗族制度以及相应的宗族结构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聚落构成及内部肌理。依据聚落的社会学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姓独大的单姓村钓源古村和多姓主大的主姓村燕坊古村进行宗族结构对比,然后基于"社会—空间"视角,从村落整体肌理、组团肌理、院落肌理三方面对村落肌理进行研究,对比探讨两古村宗族结构与村落肌理的对应关系及其差异性,以期为村落保护研究提供最根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雪荣 《山西建筑》2014,(13):29-30
从历史沿革、古村总体布局、古街巷、民居建筑等方面介绍了阳泉市官沟历史文化名村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古村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古村保护的意义,对研究该地区的历史、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湖南历史文化名村祁阳龙溪古村的价值特色分析及其社会、经济变化情况人手,以实地调查数据和保护规划实践为基础,建立了古村发展的人口预测模型,计算了龙溪村远期规划年限内的人口数量,并根据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人口调控规划,为古村保护工程的科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吉菁  林峰 《华中建筑》2015,(3):200-204
广西柳城县洛崖古村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深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洛崖古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最大限度维持古村中心区现状,并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同时,结合洛崖村曾经的"知青"历史,在村内着力修补知青文化,还原一段"知青"记忆。研究洛崖古村,对当地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新农村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的"知青"文化探索,既有现实的村落复兴意义,又有学术研究价值,为中国农村留下一段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6,(2)
中匡古村大会力求打造一个超部门、多学科、跨行业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并围绕"古村+制度""古村+文旅""古村+公益""古村+众创"等主题展开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研讨。古村落的原住民、投资者和运营者都肩负着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使命。保护与活化不仅仅是乡村"硬件"的修缮,还包括"软件"的重塑,它涉及乡村的方方面面。综述与会各方对古村保护与活化问题的多元化解析和回应,以期引发对乡村发展和建设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湘南古村保护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保护规划实践基础上,以湘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溪村为例,阐述和分析了其保护过程,提出了湘南古村保护从价值判断、确定指导原则、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主体、筹措资金、制定法规制度保障到规划实施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温州市新墙办王黎珺主任带队到永嘉县岩坦镇屿北古村调研农民自建房新墙材应用情况。永嘉县岩坦镇屿北古村位于楠溪江北部,距市区60多公里。据悉,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村民住房和创业就业增收问题,近年来,该村通过"整村置换"保护利用模式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实施整村改造,着力打造乡村生态经济发展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古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埭头村为例.从古村现状的解读、存在问题的分析、保护策略的制定及古村发展的探讨等方面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悉,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兴安县兴安镇、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获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殊荣. 近年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自治区旅游局积极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评选工作,一批有价值的古镇、古村和特色旅游名镇(村)得到有效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革命历史事件的介入,赋予了古村红色精神和红色价值.现今从叙事理论方面对红色古村空间进行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叙事理论,以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砖壁村为例,总结出红色古村空间独特的叙事结构特征,探寻历时性与共时性对空间产生的影响,建立红色古村空间的内在联系,为红色古村的整体性保护和空间的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是一个拥有众多历史古迹的地方,福全古村便是位于闽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文化名村。福全古村旧时是一个"铺"建制,被划分为十三境,同时村中又有"十三乡入城"的传说,两个数字的相同让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文通过调研"十三乡入城"这一历史事件和福全铺"十三境"的居住社区划分,探究这两者之间关联的可能性,以此为线索全面介绍福全古村的历史沿革及其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6,(Z2)
文章通过对当前古村发展存在问题、古村价值与活化认知的解析,提出古村活化概念模型须包含风貌活力、人居活力和文化活力三大维度,以及物质遗存、自然环境、整体形态与格局、生产生活方式、公共空间功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非物质文化和治理秩序八大指标,并将非物质文化、公众治理、村民生产生活的保留与改善置于与物质整治提升同样重要的位置。同时,通过佛山市30个古村活化实践表明,引入古村活化概念模型和市域活化发展策划,可以避免就村论村、就空间论空间的弊端,而通过市域统筹定位、村域实施活化将概念模型始终贯穿规划始末,可更好地促进古村全面提升与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尹超 《小城镇建设》2007,(11):68-71
通过对苏州历史古村——涵村现状特征的分析与概括总结,寻求历史古村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力求在规划中既能保护古村的景观风貌格局与历史文化特征,又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创造舒适方便的农村生活环境,同时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寻找致富的出路,适当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大梁江进行调研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大梁江古村的历史变革、民居特色等方面的梳理,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古村的特点以及内在的潜力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保护规划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东莞南社古村和塘尾古村的保护规划从编制到实施距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两村均只实施保护规划的近期部分内容,中期、远期目标均未能实施。通过实地踏勘及问卷访谈对比两村的建成环境及使用状况,分别从古建筑保护与利用、道路修缮与使用、绿化景观建成环境以及基础环卫设施建设状况四方面进行评价。大部分居民对南社古村在这四方面的建设情况均表示满意,而对塘尾古村除了绿化环境以外,其余三方面满意度均为一般。针对实施情况及现实满意度评价,提出两村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1.古村概况喜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南7km处,南依麓台山,西傍惠济河,地形丰富。喜村初建于战国时期,现存仰韶文化遗址,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是著名的"晋商文化名村"。作为平遥城郊古商贸繁荣的村落,喜村保存有明代以来商贸活动的历史记录。作为明清时期晋中与晋东南地区晋商古商道的重要节点,以及晋商毛氏家族的故地,古村内明清古商道与晋商古街相连,商贸街区与晋商大院相融,旧堡与新堡相依,古村格局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0,(Z2)
古村落乡土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的认知不能等同于要素遗产或城市型的文化遗产,其保护的成败取决于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乡土价值的认知。陆巷古村作为江苏省内仅有的两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其乡土遗产的保护从文化线路的角度出发,以南渡文化为基点,以聚居乡土地脉空间分析为工具,以要素与系统统一的保护观为目标,通过对其乡土价值进一步的认知,形成陆巷古村乡土遗产保护与太湖流域文化保护之间的互动,进而对陆巷古村保护规划的四个重点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