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位于晋获褶断带的西侧,沁水块坳的东缘,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为173.53m,共含煤16层,煤层总厚为10.39m,含煤系数为5.99%。在收集区内及周边22个钻孔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特征及煤质特征、煤层气进行评述,总结了区内煤层的特征、分类、用途及煤层气的含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武杰  刘捷 《煤》2019,(6):1-5
煤储层物性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开发成效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潘庄煤层气区块地质、煤层气地质及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采用煤层气地质理论对该区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5号煤储层具有较好的含煤性和含气性,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较好开发对象和气源保障;煤的孔裂隙系统相对发育,煤层渗透性好、渗透率高,有利于煤层气吸附、储集、扩散及渗流; 15号煤储层地层能量普遍较弱,煤储层压力为"欠压"状态,不利于驱动煤层气高效产出;煤中具有良好的吸附储集煤层气空间,煤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量大,但煤层气解吸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21,40(7):63-65
以延川南地区古生界含煤地层中煤层气为研究对象,在含煤地层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整理,从煤层厚度、埋深、储层压力、煤体结构、渗透率等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的产能控制因素,认为山西组是主要的含煤地层,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位,一定煤层厚度是煤层气形成的基础;储层压力及解吸压力与煤层气产能呈正相关,埋深过大会影响气产量;块状碎裂煤体及良好的渗透率都是高产的关键因素;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研究区煤层气有利区划分标准,为进一步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湾井田位于晋获褶断带的西侧,沁水块坳的南端,析城山坳缘翘起带的北侧。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度为131.86m,共含煤12~15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74m,含煤系数为6.63%,含可采煤层2层,平均总厚度为4.65m,可采含煤系数为3.53%。根据区内钻孔资料,对区内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的赋存位置、特征及煤质、煤层气含量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区内煤层的特征、分类及煤层气含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煤层气开发技术的选择更具有目的性,有必要对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研究煤储层本身的渗透性和含气性,以煤储层大裂隙系统和煤层含气量为参考对象,把煤层气储层划分为四类,并就各类煤层气储层区域的特征做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煤层气开发提出了针对不同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特征,采取不同开采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6,(5):142-144
通过大量收集延川南地区煤层资料及煤层气测试分析数据,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在对含煤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煤层气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川南煤田晚二叠世含煤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煤炭及其相关的油气资源评价和环境保护,对川南煤田进行了含煤系统分析.通过对该煤田地质特征和煤层成因史分析,确定了二叠世煤层的沉积环境、含煤地层格架及含煤性、煤层硫含量和煤阶.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可划分出4个含煤系统:含煤系统A,包括龙潭组C25-C2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包括龙潭组C20-C11煤层,主要分布于古叙矿区;含煤系统C,包括长兴组C10-C5煤层,主要分布于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含煤系统D,包括长兴组C4-C1煤层,主要分布南广、芙蓉和筠连矿区.其中,古叙矿区含煤系统B和南广、芙蓉、筠连矿区含煤系统C的煤及煤层气丰度高,应作为未来煤及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选区.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含煤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气测录井检测入手,分析了煤层气即时含量高的含煤地层层位,依据煤岩性质和煤层厚度2个方面对含煤地层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层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8~#煤和15~#煤具有较大的煤层气开发潜力。气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8~#煤中的气体并不包含来自于下伏煤层的煤层气,15~#煤的气体有向上运移的迹象。研究成果可指导地面煤层气井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赵石畔井田煤炭资源勘查获得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煤层气等成果,通过对3#煤层地质特征、煤储层特征及煤层含气性的研究,结合3#煤层显微煤岩鉴定结果、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煤层含气量、等温吸附曲线、含气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得到临界解吸压力及地解比。分析认为,3#煤层含气量低,属低饱和气藏,低地解比区,不利于煤层气勘查和独立气田开采,宜结合矿井生产进行抽采。  相似文献   

10.
宋诚 《煤》2020,29(3):4-7
煤层气储层物性及特征是煤层气地质理论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影响着煤层气的开发条件和效果。基于长平井田地质、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勘探开发及测试资料,采用煤层气地质理论及数理分析方法,对井田内3号煤层气储层物性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平井田3号煤层具有良好的含煤性和含气性,是煤层气开发的良好对象和气源保障;煤层的孔裂隙破坏相对严重,煤的孔隙度低、透气性差,不利于煤层气高效渗流产出;煤储层能量弱、压力较低,属于低压煤储层;煤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储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9):324-327
土壤湿度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对采区和非采区土壤湿度进行监测有助于矿区植被建设及生态恢复。利用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神东矿区的大柳塔煤矿、锦界煤矿和武家塔露天矿复垦排土场土壤水分变化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对韩城地区煤层气井的测井资料和排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否决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地确定其主控因素,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优选韩城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7,(5):60-63
以典型资源枯竭矿区—鹤岗矿区为研究区,基于其煤层气井及各煤矿生产地质资料,划分了研究区原位、采动卸压区、采空区3种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域,分析了其资源分布特点。分别构建了3种不同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不同煤层气资源进行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面积和破坏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巳有的山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成果和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面积调研的基础上,对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面积和破坏程度的预测方法作了研究,提出了一套塌陷区土地破坏面积和破坏程度的预测及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庙矿区浅部为低瓦斯区域,随着埋深增加,在开采深部九层煤时瓦斯异常。本文以内蒙古福城矿业有限公司1906S综采工作面为例,通过采取高位钻孔配合上隅角管路联合抽放、隅角模块、上隅角垒设两道封堵墙、增设常开射流水幕、导风帘等技术、工艺,防止了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于都县黄麟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査明该地区农作物中硒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岀绿色富硒土壤分布,并优选出绿色富硒地块,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假定小范围内大地水准面为一圆球面的前提下,探讨了土地切平面面积(即水平面积,下文同)与其对应的球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切平面面积随高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指出了用土地切平面面积代替土地球面积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下采煤是"三下"采煤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峰峰矿区某矿扩大区在水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和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以及地表水体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分析确定该矿扩大区地下煤炭的开采不会对水库的水体和大坝造成直接的影响,该矿扩大区在水库下采煤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9.
沙漠区浅埋煤层上隐伏富水区的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区浅埋煤层上覆风化基岩隐伏富水区具有埋藏浅、富水不均匀的特点,易对其下部煤层开采带来涌水溃沙的安全事故。采用传导类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在克服电极接地电阻大的难点后,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带圆滑限定条件的最小二乘法反演,并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区的韩家湾煤矿风化基岩富水区的探测中进行实践应用,原始数据中无法分辨的富水异常区,在反演结果中较为清晰,且得到了钻探,为煤矿防治水工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周玉  多吉  温春齐  费光春  何阳阳 《金属矿山》2014,32(10):117-121
为了查明波龙铜矿区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源区,系统地测试了斑岩的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的δ87Rb/δ86Sr为1.265~10.151 2,δ87Sr/δ86Sr为0.711 041~0.725 101,(δ87Sr/δ86Sr)i为0.707 59~0.709 83;δ143Nd/δ144Nd为0.512 09~0.512 30,εNd(t)变化范围为-7.714 774~-3.572 778;δ206Pb/δ204Pb为17.068~17.820,δ207Pb/δ204Pb变化范围为15.485~15.556,δ208Pb/δ204Pb为36.861~37.804。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波龙成矿斑岩的岩浆源区具有EMⅠ型富集地幔与EMⅡ型富集地幔的特征,起源于洋壳俯冲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楔形地幔区,并在上侵过程中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波龙铜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