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汽车车门外板制件的特点,运用Autoform对制件进行回弹模拟分析,利用CATIA软件制作补偿数模,将补偿后得数模再进行CAE回弹仿真分析,经过这个迭代反复的过程,得到优化后的模具型面。实践证明,此方式可以在保证车身外覆盖件成形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车身外覆盖件的符合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各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车身外覆盖件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从而给汽车模具生产行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外覆盖件在冲压成形时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缺陷,其中回弹仍是汽车冲压行业的一个挑战。通过一个成功的前车门外板案例,借助Autoform软件阐述一种汽车外覆盖件全工序回弹分析和补偿的应用。全工序模拟完全按照模具实际生产现场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同时通过稳健性分析以确认各因子的影响,最终保证回弹补偿的准确性,可为汽车外覆盖件回弹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模具工业》2017,(9):7-10
针对汽车外覆盖件的特点,运用Autoform对汽车翼子板进行工艺数值模拟的回弹补偿,将补偿后的数值进行光学检测以及CAE回弹仿真分析,得到优化后的模具型面,利用优化后的模具型面进行模具设计。实践证明,在保证车身外覆盖件成形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车身外覆盖件回弹补偿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冲压成形仿真软件Autoform对某车型后背门外板冲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压边力、润滑、料厚及模具间隙等因素对拉延筋圆角减薄率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解决了拉延筋圆角冲压开裂的问题。结果显示,零件减薄率随着压边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拉延筋圆角处减薄率随着压边力的增加而减小,压边力在1400~2000 kN之间时,拉延筋圆角处减薄率可保持在19.1%之内;拉延筋圆角处减薄率随着摩擦因数的减小而增加,当摩擦因数为0.11时减薄率达到19.6%;料厚由0.63 mm增加至0.67 mm时,拉延筋圆角处减薄率由16.0%减小至13.4%;模具间隙对拉延筋圆角开裂的影响最为显著,当模具间隙为0.02 mm时,减薄率达到25.5%。故适当提升压边力和摩擦因数、增加料厚、减小模具间隙均可降低拉延筋圆角处减薄率。  相似文献   

5.
6.
陆静易 《模具工业》2007,33(10):17-20
介绍了汽车后门外板的冲压工艺,包括各工序的工艺设计。为满足后门外板零件的产品要求,对拉深成形进行了成形模拟分析,并把成形模拟分析结果应用于模具的加工调试。制造的各工序模具已生产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某车型发罩外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零件的工艺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每一道工序应力释放后的回弹矢量,同时,考虑每一道工序的上模压料板与下模贴合时对工序件的附加变形所引起的材料流动以及回弹,选择合理的补偿方案,精准地模拟并评价回弹矢量,基于补偿数据进行A面重构,并根据重构优化后的数据进行方案验证以及现场出件验证.现场出件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主棱线圆角半径为2.5 mm且圆角两侧曲面夹角较小的汽车后门外板,采用传统冲压工艺时,后门外板B柱区域会产生严重的起皱缺陷,无法满足外观质量要求;通过数值模拟,对零件成形过程和缺陷区域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阐明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工艺方案,消除了零件成形时的缺陷;经生产验证,该工艺可有效解决后门外板B柱区域的起皱现象,为解决类似零件的冲压缺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某客车前围外板零件为例,研究了该零件的冲压工艺及回弹补偿问题。结合制件特性、考虑成型性、材料利用率等问题,确定了初版冲压工艺方案,再利用CAE软件进行分析,进行回弹预测,根据回弹结果优化工艺补充后,最终锁定板料尺寸、压料面、压边力、拉伸筋系数等参数,最后通过精细分析,制定回弹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丽娟 《锻压技术》2019,44(1):53-60
回弹是冲压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冲压件的尺寸精度。以某车型前门内板零件为例,研究了冲压件的回弹补偿问题。首先根据门内板产品造型特性,设计了稳健的冲压工艺方案;然后利用Autoform软件对回弹进行模拟预测,制定了预回弹补偿方案;最后跟踪实际零件的尺寸情况,对全工序件进行扫描,并结合GOM软件分析实际与理论尺寸的偏差原因,制定了后回弹补偿方案,补偿后零件尺寸基本达标。结果表明,基于稳健的冲压工艺方案,对模面进行预补偿和后补偿,能稳定、有效地控制零件的回弹,为门内板类冲压件的回弹补偿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后门外板在拉深过程中的开裂问题,通过分析制件结构和拉深成形工艺,采用增大制件局部结构的圆角半径和增大脱模角度、改变拉深筋的圆角半径的方法解决制件的开裂问题。经生产实践验证,此方案可行,生产的制件合格,可为同类制件的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模具工业》2019,(11):15-20
汽车尾门外板模具开发过程中遇到零件成形时开裂问题,运用AutoForm软件对现有零件结构及冲压工艺进行分析和局部改进,并结合现场模具调试验证,找到了零件成形时开裂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获得质量合格的零件并实现稳定量产。  相似文献   

13.
介绍滑移线对外覆盖件表面质量产生的影响,针对后门外板轮弧棱线滑移问题,分析滑移线形成的原因,结合CAE模拟分析验证和整改方案,快速解决现场拉深件的滑移线问题,调试出表面质量合格的外覆盖件,满足外覆盖件生产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汽车车厢后门外板为例,建立了倒装单动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其成形接触状态。基于间隙补偿原理,通过一种工作间隙渐变的压边圈,均衡冲压成形过程中板料受力状况。利用模拟求解验证,制件无成形缺陷且表面无冲击滑移痕迹。卸载后制件的回弹得到了有效地抑制,最大回弹量较传统工艺减小了50%以上。经过生产实践,制造出了合格的制件。  相似文献   

15.
吕维柱 《模具技术》2007,(1):40-42,54
通过解析一个汽车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及CAE分析模拟方案的可行性,重点记录了此零件拉延时由于拉延难度大导致的破裂,降低拉延深度时出现的翻边缺料破裂的解决过程,从而避免了大批模具报废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对后盖种类进行总结,针对钢制两片式带牌照灯安装孔的后盖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分别从工艺和产品结构对后盖可制造性提出优化方案,并给出产品设计推荐值,供产品工程师和模具工程师参考,缩短后期模具调试时间及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汽车后盖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量产车型中一种常见的冲压质量问题——汽车后门内板转角起皱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某车型后门内板的冲压成形模型,对其进行工艺性分析,并重点对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转角出现起皱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应力是引起转角起皱的主要应力,同时后门内板转角处的工艺补充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引起板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出现Z向失稳,这直接导致出现起皱问题。最后,经过优化拉延筋布置形式、调整工艺补充以及优化产品结构,该后门内板经过有限元分析,结果未出现起皱问题,同时实际冲压所得产品也满足生产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模具工业》2017,(8):10-14
以某汽车门板塑件成型为例,运用Moldflow软件分析了汽车门板塑件的浇口位置和成型工艺,并对熔体填充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对填充、保压、熔接痕、冷却效果、翘曲变形等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塑件注射成型的缺陷。基于模流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注射模结构,并用于指导生产,提高塑件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