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面武器的红外与激光隐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广民  房红兵 《红外技术》1998,20(2):6-8,12
介绍了地面武器的红外和激光隐身技术以及一些先进的了隐身措施。由于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材料的要求不同,必须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2.
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所研制的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的各种性能,包括激光隐身性能、红外隐身性能、可见光伪装性能以及复合隐身涂料的物理性能等。  相似文献   

3.
光子晶体隐身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隐身和红外隐身的兼容是现代战场的迫切需求,但是二者对材料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利用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形成的“光谱挖孔”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薄膜光学理论中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设计的掺杂ZnSe的CdSe/SiO2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光子晶体能够很好的满足热红外与1.06μm或10.6μm激光隐身兼容的要求。指出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是由高透射引起的低反射,并不满足激光隐身的实际要求,解决方法是在光子晶体薄膜的基底中引入吸收材料,从而把缺陷能级透过的激光吸收掉。  相似文献   

4.
飞机的光电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电隐身起源于可见光隐身,成熟于红外隐身,发展于激光隐身,飞机的光电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用于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是当今世界隐身材料研究的热点,而红外隐身与激光隐身对材料的要求是矛盾的,常规材料很难做到.光子晶体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一维掺杂光子晶体,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利用薄膜光学理论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利用一维掺杂光子晶体可以实现远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隐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斌  齐鲁 《红外技术》2003,25(3):63-66
主要介绍了红外/雷达多功能隐身材料、红外/激光多功能隐身材料和激光/雷达多功能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材料种类以及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多功能隐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激光隐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激光隐身的原理,介绍了激光隐身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外形技术、材料技术及减小“猫眼效应”的设计.结合激光隐身技术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发展趋势,即研发新型多功能、多频谱兼容的隐身材料和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来进行激光隐身设计.  相似文献   

8.
激光对抗技术与装备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各种激光对抗技术及其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并从激光侦察反激光侦察,激光干扰,激光干扰等几个技术领域,介绍了激光对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军事探测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隐身材料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单一隐身材料,所以兼容复合隐身材料就成了研究重点。本文从材料的角度上介绍了雷达、红外、激光及兼容隐身原理,揭示了兼容隐身的方法,对现有雷达红外、激光红外、激光雷达和雷达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原理做了简述,并对未来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做了总结与展望,并指出质轻、料薄、智能、宽波带、强吸收是未来隐身材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光电隐身性能的表征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光电隐身的内容,阐述了光学隐身、红外隐身、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方法,包括 材料性能的表征方法和目标隐身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红外隐身系统通过获取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实时改变自身的红外辐射分布从而与背景相一致。在此过程中,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是被目标所遮挡住的背景,这部分背景随着观察点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准确地获取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隐身效果。本文在背景获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参数的实际获取精度,对背景获取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到各参数对背景获取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初始参数下的误差得到了实现完全隐身的最小距离,对比目前探测技术的作用距离,得出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被识别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A GaAs laser for room-temperature operation is reported with high radiance and short delay times. For high radiance, the radiation of a 200-μ-wide GaAs laser diode is confined to the lowest order transverse mode.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operating the laser diode with an optical cavity in which the transverse mode is controlled by aperture-limiting slits. In the cavity, built of spherical lenses and plane mirrors, the mode width and height coincide with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active region of the injection laser. The diffraction losses of the higher order transverse modes introduced by the apertures are sufficiently high to yield controlled radiation in the TEM00mode ; this control was not always assured in the earlier design of the GaAs laser with the external resonator [1]. For short delays of the onset of stimulated emission, GaAs lasers are used for which the transition from short to long delays occurs above room temperature. Also, the external cavity is coupled closer to the active reg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diode than reported previously [1] to minimize losses that would increase the delay times. Test results on the radiance, room-temperature delay times, and mode structure of the GaAs laser with the optical cavity are presented and the observed spiking patter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培聪 《现代雷达》2011,33(4):9-12
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武器平台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除了受到地面和空中的火力威胁和电磁干扰外,它们还处于雷达、红外、激光等探测器的严密监视之下。隐身技术已成为提高武器生存、突防甚至是纵深攻击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与之相伴的反隐身技术也在加快发展。文中对隐身和反隐身技术进行了分析,对2010年国外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最新发展做了详细介绍,希望对我国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小华  渠亮 《现代雷达》2007,29(3):17-18,31
随着隐形技术的迅猛发展,处于战争中的任何军事目标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从而使得反隐形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和要求。文中介绍了隐形平台的隐形原理及其存在缺陷,从其缺陷出发针对性地阐述了雷达反隐形技术,同时介绍了几种具有反隐形功能的雷达,包括双基地雷达、相控阵雷达、超宽带雷达、激光雷达、米波雷达和等离子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的反隐形原理。  相似文献   

15.
以激光散射立体角分布测量表面横向形貌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光学非接触方法测量表面横向形貌参数,从Beckmann-Kirchhoff标量散射理论出发,分析并得到了高斯粗糙表面激光散射能量的立体角分布特征与轮廓均方根斜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散射光的两个特征值:经度及纬度辐射立体角密度矩,用以提取散射光能量立体角分布情况,并给出了利用数字图像信号在非傍轴远场条件下测量和计算特征值的方法.实验证明:给出的特征参数和测量方法能够得到激光散射立体角分布特征并可用于测量粗糙表面轮廓均方根斜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参量下转换实现红外辐射源绝对辐亮度的定标方法。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0.631m和3.39m波段的一对相关光子,通过测量自发参量下转换和受激参量下转换两个过程中在0.631m波段光子的计数比值,可以获取3.39m的单位模式平均光子数,并进一步导出红外光源的辐亮度。介绍了定标原理、实验装置,分析了主要的测量不确定性因素,定标结果表明OPO激光器光谱辐亮度的合成标准不确定优于1.18%。初步证实了通过探测可见波段光子计数实现红外辐射源的辐亮度定标的原理可行性。研究结果将有望应用于基于受激参量下转换的红外波段高精度定标以及红外OPO激光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光学遥感的邻近效应可以看作大气点扩散函数(PSF)和地表辐射场的卷积,通过逆向蒙特卡罗法模拟大气PSF,利用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计算地表辐射场,获得遥感器入瞳处的辐亮度值.开展不同对比度目标背景物在典型条件下的邻近效应模拟与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和背景的反射率分布对邻近效应影响很大,背景反射率越大,邻近效应占总辐射的比例越高;暗目标在亮背景下的邻近效应明显大于亮目标在暗背景下的邻近效应;固定成像高度和区域,空间分辨率越高,邻近效应越明显;地面气象视距对邻近效应的影响非常显著,气象视距增大,邻近效应减弱;太阳天顶角增大,邻近效应减弱.模拟结果为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系统高精度建模和邻近效应校正算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波、长波红外热像仪对夜间无云天空背景及云层背景红外辐射亮度进行了测量。无云天空背景中波波段辐射亮度在0.58~1.30 W·m-2·sr-1,长波波段辐射亮度在6.61~15.29 W·m-2·sr-1。由于夜间条件下无太阳辐射影响,相同俯仰观测角条件下,0°~360°各个方向天空背景辐射亮度基本一致。从无云区到有云区,随着云层厚度的增加,其辐射亮度逐渐增大。相对于无云背景,中波波段云层中心辐射亮度增加了1.5%,长波波段云层中心辐射亮度增加了14.2%,长波波段云层对天空背景辐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一种电致变色膜的制备方法,研究了所制备薄膜在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反射 特性,并对其可能具备的激光隐身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电致变色膜对在此波段的激光具有相当好的隐身效果,这为利用该技术实现可见光、热红外和激光的复合隐身提供了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