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G技术进展随着视频流的日益增多,以及云计算、社会化媒体和移动数据传输的激增,因特网和专线服务的带宽需求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不管正在开发还是已经部署的100Gbps的长途传输系统,都是基于单载波PMD—QPSK调制格式并采用相干检测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这样在传统的50Gttz光栅上所获得的频谱效率(SE)是2bps/Hz,  相似文献   

2.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1,(45):27-27
目前几家主流的设备商都已经宣布推出了自己的100G解决方案,其系统设备也已推出,工信部相关专家指出,2012年,100G设备将进入全面的系统测试阶段,国内100G测试市场亦将全面崛起。今年100G市场异常红火。虽然100G技术本身仍在完善,且处于初期市场推广阶段,然而得益于全球运营商的青睐,目前全球已有二十多家运营商部署了100G的实验局或试点,而且主流的运营商对100G引入也已有规划,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商用路线。从中国市场来看,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今年就已明确表明对100G高速传输技术的看好,而且将在国内率先开启100G的测试,今年年底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3.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2,(31):36-36
整体来看,国内的厂商阵营以及运营商与100G全球的发展保持了同步,并且在相关技术储备上亦有较强的实力,从几家国内厂商在国内的100G测试成效上可见一斑。中国移动100G测试进展7月5日,  相似文献   

4.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3,(10):33-33
随着国内运营商开启100G的大规模集采,100G也实现了由实验室网络向现网应用的转变。EXFO物理层和无线产品业务副总裁Eitenne Gagnon指出,未来几年推动100G全面商用的主要驱动力将来自于四个层面,即移动回传、4G/LTE、FTTH/VDSL2、40G/100G网络升级。咨询机构预测,2016年,100G全球市场总量将到达50亿美元,增长非常迅速,于此同时,10G以及更低速率的传输市场依然保持增长,将占全球传输市场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100G技术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欧美市场,100G受到运营商的青睐,并陆续传出现网部署的消息,而国内市场对于100G技术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突破,三大运营商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引入计划,本期《通信世界周刊》邀请三位技术专家共同聚焦100G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宗幸 《通信世界》2005,(34):53-53
3G网络对传输提出更高要求 在2G时代,移动传输网络是作为业务网络的支撑网络进行建设,运营商主要关注网络覆盖率,所以往往存在网络结构不合理,业务单一等问题。到了3G时代,3G的核心网络CN控制的范围较大,对传输带宽需求很高。而UTRAN控制的范围和带宽需求都相对小,但NodeB数量庞大且分散在城乡各处。因此,CN设备一般都直接通过光传输网相连,而UTRAN设备全部直接由光传输网相连是不现实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接入问题,例如可采用FSO,LMDS、DSL、3.5G微波、CWDM等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3G业务的全面普及,4G时代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全网IP化和业务的飞速增长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都对三大运营商的传输网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带宽压力,增加传输网的带宽已是刻不容缓。目前,40GDWDM技术已经成熟并有了一定的规模商用,初步解决了当前传输网对于容量的迫切需求。但是40G光传输系统存在产业链分散、成本高等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8.
1引言 SDH传输系统线路速率最初为155Mbit/s,经过十几年的商用,如今10Gbit/s光传输系统已被电信运营商广泛应用于骨干网络。随着宽带上网,VoIP,视频点播以及无线3G业务等大带宽应用的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对通信网络的带宽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如何充分利用带宽资源、提高传输容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晓女 《电信科学》2012,28(5):155-156
近年来,宽带、移动数据及云计算业务的持续增长使运营商传统的光网络业务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如何推动传输网络向高带宽、高融合和高智能的下一代光传输网络演进,实现高容量、高安全的光层数据中心互联、降低传输成本等已经成为目前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带宽需求也在推动着全球光网络市场快速发展.为了应对这种超高速传输的市场发展需求,全球各运营商不仅纷纷加速100 Gbit/s(简称100G)商用网络的部署,同时也开始积极推进400 Gbit/s(简称400G)光网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12,(9):103
近日,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进行了100G现网测试,中兴通讯以最短业务开通时间和最优传输性能的双重完美表现顺利完成测试。中兴通讯的测试安排从8月5日开始,期间正值台风"海葵"来袭,中兴通讯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工程  相似文献   

11.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2,(22):28-28
今年年初,中兴通讯在德国本土进行了100G、400G、1T的现网2150公里的混合传输测试,测试结果良好,这在业界尚属首次,也表明了中兴在超100G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2.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4,(26):44-44
Ovum分析师DaryIInniss表示,从100G市场的发展来看,100G技术的生命周期将较长,超100G技术的快速成熟还将反促进100G技术的规模应用,100G技术是传送网络发展的重要转折。2014年,100G在干线网络的部署如火如荼,三大运营商继续加大100G的现网部署,中国移动继续引领国内100G的部署.不同于40G时代,运营商面临多项标准选择,难以形成有效规模,100G技术的统一标准为运营商的大规模部署免去了后顾之忧,从2013年开始,100G就开始全面进入干线、城域网当中,与此同时,后100G技术的快速跟进也进一步反哺100G,Ovum分析师Daryl Inniss表示,从100G市场的发展来看,1O0G技术的生命周期将会很长,超100G技术的快速成熟还将反促进100G技术的规模应用,100G技术是传送网络发展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3.
张宾  赵坤 《通信世界》2011,(15):34-34
从10G到40G,再到100G乃至将来的400G、1T,信息社会对更高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烽火通信在这些传输技术的实现上走在前列。伴随着全业务运营的不断深入,全网IP化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切带来了业务量的急剧增长,对三大运营商传输网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增加传输网的带宽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2,(32):28-28
按照中国电信的规划,今年也将开启100G的现网应用试点,同时2013年逐步引入商用。今年年初,中国移动继中国电信之后,又开启了100G高速传输测试,并且率先启动了100G的现网测试。  相似文献   

15.
甘肃广电现网省干传输网络采用2.5G SDH设备,随着接入层双向网改的推进,干线带宽开始出现瓶颈,通过简单的设备改造和升级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公司在完成整合后,按照广电总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总体规划思路,积极借鉴行业经验,并遵循运营商基础传输网的技术演进路线,急需规划建设一张完善且先进的省干网络.本次新建省干覆盖甘肃省所辖分公司及地市多个节点,主要用于承载数字有线电视业务、VOD点播业务、数据宽带业务、大客户专线业务等.为满足未来三网融合等电信级业务发展需求,随着网络业务的IP化、点播和高清业务的开展、宽带用户的迅猛增加,省干承载业务量的压力翻倍增长.选择大容量的传输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2,(17):17-17
全球运营商对于传输速率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的传输网络已显现颓势。进入2012年,在LTE成为无线通信领域"头版"要闻的同时,有线传输领域的FTTH建设与100G技术的引入也开始全面加速,光网络市场拓展再添新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讯世界》2008,(10):72-72
40G传输系统的研发从200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但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40G系统的部署被大大延迟了。在泡沫时代,技术进步推动着传输网络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应用需求更多地推动着网络的发展。随着FTTH以及各种融合业务的发展,对传输网络的带宽需求已经超越了现有的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8.
光传输网(OTN)是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OTN网的应用优势及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OTN网络中所使用的技术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之后对OTN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就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述了高速塑料光纤数据通信网的发展进展,给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传输实验系统的实例。介绍了基于塑料光纤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讨论了塑料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由于100G技术采用了多种复用的技术,传统的OTDR和普通仪表无法对其进行实时测试,而这将是中国移动未来需要研究的一大方向。"继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在国内开启100G现网试点以来,近日中国移动又进行了100G系统的最后一轮联合承载测试,此次测试涉及了华为、Juniper、思科、阿尔卡特朗讯四家路由器厂商,同时亦包含了华为的100GOTN设备。100G国内布局在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