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MPLS技术是目前业界普遍看好的解决IP骨干网中QoS问题的一种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MPLS网络中实现QoS的两种业务模型:综合业务(Integrated Service)模型和区分业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模型,然后仔细分析了MPLS网络中资源管理的问题──虚拟网资源管理和LSP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业务感知的认知网络服务质量(QoS)自适应控制架构。该架构在智能业务感知和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和识别,并借鉴控制理论通过基于端路协同的认知网络业务流QoS自适应控制机制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在认知网络环境下,该架构可以构建QoS的自动感知、分析、关联、反馈、决策、配置和实施机制,进行资源的优化调整分配,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优化网络端到端的性能,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通信网的业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作概要说明,接着分别简单介绍业务分类(CoS,classofservice)和业务等级(GoS,gradeofservice)以及IP通信网QoS结构中IntServ(integratedservices)和DiffServ(differentiatedservices)两种业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互联网是业务驱动的融合网络,提供具有不同QoS需求的IP业务是其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下一代互联网"业务丰富多变、网络加速融合"的特点,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融合和应用中面临的多业务承载、业务感知识别、服务质量区分保障和网络流量控制管理等问题,建立了业务智能感知模型,对各种新型业务流量的QoS控制架构及关键技术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MPLS Qo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解决IP QoS的两种基本模型: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和区别业务模型(Diff-serv)。Int-serv模型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质量要求较高的边缘网络,Diff-serv模型则适于骨干网。同时ATM MPLS Diff-serv解决方案也在文中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分组网实施QoS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下一代分组网中支持QoS的结构框架及一组分布在三个逻辑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的QoS构建块,它们控制网络性能,甚至在网络资源争用的情况下,帮助提供很好的业务质量(QoS)。  相似文献   

7.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针对多媒体业务的控制领域,可以提供任何形式的IP业务,如语音/视频电话、视频流、即时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游戏等。文章介绍了在IMS环境中通过区分业务(Diffserv)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简单但易扩展的IP QoS技术来提供QoS支持,还介绍了基于区分业务(Diffserv)技术来提供QoS支持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的网络元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层次分析无线网络资源控制过程和相关协议,以及吸取传统QoS业务模型和传统动态带宽分配方法 (DBA)的优点,发明了一种实现无线数据网络差异化接入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无线网络数据业务中结合不同用户等级与业务类型提供差异化服务。该发明专利申请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申请号201110324444.7)。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分组网实施QoS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下一代分组网中支持QoS的结构框架及一组分布在三个逻辑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的QoS构建块,它们控制网络性能,甚至在网络资源争用的情况下,帮助提供很好的业务质量(QoS)。  相似文献   

10.
QoS的设计已经成为现代IP/MPLS网络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帮助读者了解标准QoS模型与网络演进,理解ToS标记,并介绍阿尔卡特朗讯业务路由器是如何来提供用户业务流量的识别与QoS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UMTS的QoS要求及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学军 《电信网技术》2000,(3):21-25,44
探讨了UMTS的业务质量(QoS)要求,描述了UMTS承载业务所使用的QoS参数及其管理功能,提出了UMTS的QoS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有限的网络资源,从而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社会福利,该文提出了一种效用及实时业务QoS联合保证的资源分配方案,将效用模型与具有不同服务质量需求的业务相结合,引入需求带宽和期望带宽,建立优化模型.方案不仅体现了资源分配效率的要求,达到系统效用的最优,同时优先保证实时业务的QoS要求,并达到QoS保证业务和尽力而为(Best Effort, BE)业务之间的公平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较传统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总效用,实现了面向服务的资源分配目标,优化了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3.
1开放业务架构1.13G业务结构3G移动网络的目标是与互联网、固定网等多种网络融合,其网络结构是分层模型,包括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控制与业务分离的目标。其业务结构如图1所示,可分成业务承载平台、业务开发平台、业务开发三个层面。(1)业务承载平台业务承载平台由有线子网和无线子网构成,有线子网是指核心网,无线子网是指无线接入网。它提供具有QoS特征的承载业务(如突发业务及不对称业务等),提供对承载业务的透明传输。对业务开发平台而言,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是透明的,承载控制、呼叫控制、移动管理是业务承载平…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在当今的因特网业务中,由于多种业务的需要,开始由原来的数据传送逐步向多媒体业务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业务对QoS的要求由原来单纯的尽力而为业务(best-effort services)而发展成包含尽力而为业务、区别业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和保证业务(guaranteed services)的QoS谱。尽力而为业务,众所周知,是由IPv4因特网提供的无业务级别的业务会晤,在此会晤级别上不拒绝业务。但因其无业务级别,故对所有业务一样处理,不能提供区别业务;同时因为IP基础设施是无状态的和缺乏对网络控制的适当支持,也不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准确、高效的业务流识别和分类是保障多媒体通信端到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执行相关网络操作的前提。但多媒体通信业务构成复杂,具有较严格的QoS约束,且存在包/流水平统计特征多样性,因此业务统计特征有效选取直接关系到识别和分类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流行的多媒体业务,分析了典型的业务特征,从业务QoS保证角度,选取区分特征,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多媒体业务在QoS类上进行区分,实现简单,能以较小的空间复杂度较快地识别出多媒体业务流,有利于提高分类准确度。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引出需要P2P业务识别和进行QoS路由的背景,给出基于P2P业务识别的QoS路由平台的架构模型,介绍P2P业务识别系统模型和QoS路由系统模型。在P2P业务识别系统模型中,提出一种新的P2P业务识别方法——特征进程识别法,在QoS路由系统模型中提出新的路由架构,即对应于多种业务的多路由表结构。以GNU软件Zebra为基础构建此路由平台,实现基于P2P业务识别的QoS路由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剖析PTN技术体制下的QoS技术本身的同时,介绍了几种QoS的服务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全业务场景QoS解决方案,最后对全业务QoS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VoIP技术的广泛使用,有限的网络容量显得弥足珍贵,从而引入了可调节允入控制的概念。介绍了对IP网络中可调节允入控制的看法以及提高VoIP通信服务质量(QoS)的几种业务模型,参照这几种业务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可调节允入控制的不同途径,并介绍了每种途径的机制和特征,最后对EMBAC在VoIP网络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下一代网络(NGN)中,会话类业务和非会话类业务必将共存;而要实现整个NGN的服务质量(QoS)保证,就必须同时做到对非会话类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和精细化控制.文章提出了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和深度业务感知系统在NGN中的3种协作模式,讨论和分析了3种协作模式的优缺点,并指出独立识别与控制模式较适合运营商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20.
LTE网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QoS保证特性,为实现差异化服务和网络资源智能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端到端QoS控制也是LTE技术的难点。分析了LTE QoS控制对象的含义、类型以及LTE QoS参数,并提出从业务支撑系统到LTE网络的端到端QoS控制架构以及系统控制流程,最后探讨了LTE QoS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