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文对远红外腈纶家纺保健配套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从功能机理、设计依据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了论证和阐述,对功能性纺织用品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6.
丝素改性腈纶混纺及针织产品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丝素腈纶纤维的开发状况 ,对其纤维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其可纺性 ;探讨了丝素腈纶与细旦涤纶、棉、毛混纺针织纱的工艺 ,开发了一系列针织产品 ,提出了丝素腈纶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竹纤维与腈纶纤维的特性,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竹纤维与腈纶纤维的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竹纤维混纺纱质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一、前言 1.腈纶简述 纤维成分的重量百分率至少含有85%丙烯腈的纤维称之为腈纶纤维,变性聚丙烯腈则含有35~85%的丙烯腈。 丙烯腈基树脂的合成于1929年首先在德国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这种聚合体的不熔融性以及不溶解于一般溶剂而未能应用。只是到了1949年,在采用二甲基甲酰胺作为纺丝溶剂后才进入工业化生产。 腈纶纤维的问世立刻成为羊毛的代用品而找到了较好的市场。它的耗用量发展很快,在合成纤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依克丝纤维与腈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NaClO溶液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NaClO定量分析最佳条件,测试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性,并与DMF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依克丝纤维与腈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可采用NaClO法,其最佳工艺为:NaClO溶液浓度0.5 mol/L,浴比1∶100,温度90℃,溶解时间15 min。使用该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纤维含量绝对偏差在±1.00%以内,对腈纶的修正系数为1.006 0,可满足定量分析要求;与DMF法相比,NaClO法具备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准确度高,精密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简要说明了采用混纺法纺制甲壳胺抗菌纱线的必要性,探讨了甲壳胺/腈纶纤维混纺比与抗菌效果的关系,测试分析得出:要体现出织物的抗菌性,甲壳胺在纱线中的质量百分比不应低于57%;要体现织物抗菌性优异,甲壳胺在纱线中的质量百分比不应低于8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木棉纤雏性能的测试,获得木棉纤维具有长度短,细度细,细胞壁薄,中腔大;纤维吸湿性好,强伸性能较差和显纤雏素红外谱图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纬平针、双罗纹、衬垫组织三种木棉混纺纬缟针织面料,指出了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比分析了腈纶/聚酯纤维混合物含量测试的两种方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和硝酸溶液法。分别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二甲基甲酰胺法的测试结果和4∶1(V/V)硝酸溶液法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腈纶在4∶1(V/V)硝酸溶液中的溶解效果,分析了聚酯纤维在硝酸溶液中的质量损失情况,对比了两种方法的结果准确性,评估了硝酸溶液法的适用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远红外苎麻针织品的产品设计、纺纱、编织、染整工艺及技术措施,对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远红外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远红外涤纶纤维和竹纤维与腈纶纤维的特性,结合生产实践,探讨了提高远红外涤纶与竹纤维和腈纶混纺纱质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试验结果显示:清花工序采用"流程短、以开松混合为主、多松少打、低速度、多混少落"的工艺原则;梳棉工序按照"轻定量、中隔距、中速度、大转移比、多梳少落、小张力牵伸"的工艺原则;并条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顺牵伸、大隔距"的工艺原则;粗纱工序遵循"重加压、慢车速、大隔距、中捻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细纱工序采用"中速度、偏大捻系数、重加压、大隔距、中硬度胶辊、小钳口隔距、车间采用合适的温湿度"的工艺原则,可以使成纱的质量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