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30个属61株药用真菌中筛选能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经α-纤维素平板法快速初筛和固体发酵复筛,采用对硝基酚-β-葡萄糖苷(pNPG)法对复筛菌株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chino-phyllum commune.01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最强,且其酶活在第9天时能达到39.03 IU/g,灵芝属(Ganoderma sp.)和香菇属(Lenttinus sp.)担子菌也存在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余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很低.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进行优良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并研究其发酵条件.以黑曲霉菌株S1为原始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S12,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在pH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条件下;秸秆粉2.5 g、麦麸2.5 g、1%(NH4)2SO410mL.在此条件下,滤纸酶活力为3.79 IU/mL,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19.06 IU/mL,β-葡萄糖苷酶活力47.33 IU/mL,其酶活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0倍、1.70倍和1.13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初筛(刚果红纤维素水解试验和滤纸条分解试验)和复筛(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内切纤维素酶活,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从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获得4株具有高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一株真菌16-7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且酶活稳定,其内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265.76U/mL,滤纸酶活为86.44 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39.16 U/mL;对真菌16-7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认为小刺青霉(Penicilliumspinulosum)。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种测定粗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方法。以纤维二糖为底物,50℃水解30min,通过HPLC分析β-葡萄糖苷酶水解所产生的葡萄糖来测定酶活,稀释酶活在0.13~0.37IU/mL时,葡萄糖与酶活呈线性相关。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以滤纸酶活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实验设计优化匍枝根霉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批发酵,并利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构建动力学模型。优化结果表明:滤纸酶活在发酵时间为84 h时达到13.16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49%,其中,内切酶活、外切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高值分别为45.81 IU/mL、0.537 IU/mL和12.45 IU/mL且所建模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豉为材料筛选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UV和LiCl诱变育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黄豆粉1%,酵母膏1%,麸皮2%,KH2P040.1%,NaCl0.5%,起始pH值7.5,装液量30mL/300mL,发酵时问48h,发酵温度37℃,转速70r/min。测得酶活为5.49U/mL。  相似文献   

7.
以无花果曲霉Y2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亚硝基胍和Co^60等诱变处理,获得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相对较高的菌株N-9;再通过对培养基组成条件和培养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液态发酵,产酶活力稳定在8.5U/mL左右,是原出发菌株的2.1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大豆异黄酮的酶法制备筛选新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方法:应用微生物研究常规方法在日本纳豆中筛选出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对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菌种经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以及16srR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最适发酵条件为:2%的葡萄糖;2%的大豆蛋白胨;有Ca^+、Mg^+存在;pH在7.0至7.5之间;温度35~37℃,往复式摇床培养48h。在此条件下,其最高酶活可达158IU/mL。结论:随着大豆异黄酮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3种纤维素复合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β-葡聚糖酶酶活一样,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不同),添加到麦芽糖化过程中。在麦汁中加入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以及乙醇的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在最终啤酒发酵液中,未加酶与三种加酶(β-葡萄糖苷酶加量分别为35﹑125﹑200 IU/kg)组乙醇含量分别为4.68﹑4.98﹑5.05﹑5.22 g/100mL,说明添加β-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β-葡聚糖寡糖进一步分解成为葡萄糖,从而被酵母利用产生更多的乙醇。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47-151
用含七叶苷柠檬酸铁的平板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再用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β-葡萄糖苷酶酶活,筛选出6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利用筛选的菌株以人参皂苷Rb1为底物进行发酵转化,通过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转化产物的种类和含量,确定转化率最高的菌株。该菌株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0.803 U/mL,人参皂苷Rd转化率为97.234 2%。对其进行形态学、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经鉴定该菌株是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是: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玉米粉,金属离子为Ca~(2+)。最后对诱导剂进行优化,发现诱导剂对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芦丁能够诱导人参皂苷Rd向CK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森林腐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菌株Lcxs9,表型分析及ITS rDNA序列分子鉴定为芽枝霉菌,酶活为7.18U/mL,在pH值为4~9范围内,60℃以下酶活力稳定,酶谱分析芽枝霉菌Lcxs9可以产2种β-葡萄糖苷酶。该文首次报道芽枝霉菌产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耐碱性β-葡萄糖苷酶,进一步研究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从实验室已有蜂蜜中筛选出一株耐碱性的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 SYBC hb4,根据Bacillus altitudinis SYBC hb4中β-葡萄糖苷酶(bgl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A),将扩增后的bglA与质粒pColdII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oldII-bgl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重组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可达12.40 U/mL;该重组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pH 8.0;5 mmol/L的Mg~(2+)可使酶活提高50%左右。本实验所获得的碱性β-葡萄糖苷酶比已报道的重组酶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突变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里氏木霉WXR-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后,得到一株抗纤维二糖阻遏突变株RM-27。突变株RM-27的纤维素滤纸酶活提高了64.5%。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后,采用固体发酵,RM-27菌株发酵144h(培养温度29℃),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mg和115mg葡萄糖/gDMh。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成熟赤霞珠浆果为原料,自然发酵筛选得到产β-葡萄糖苷酶的优良酵母,利用WL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分类、糖类发酵、碳氮源同化试验及及1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G8、G13、G17、G19、G21)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且G13、G21菌株在14%乙醇浓度下酶活力分别为37.21、35.51 U/mL,25%高糖浓度下保留30%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3.87、11.83 U/mL,pH3.0条件下保留40%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9.18、18.31 U/mL,表明菌株具有良好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有望在葡萄酒酿造中加以应用,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得到的9株植物乳杆菌发酵黄浆水的发酵特性以及其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能力。方法 首先检测了黄浆水的基本成分,其次通过活细胞计数,pH和滴定酸度的检测探讨了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能力,之后采用吸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和6种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 黄浆水中含有乳酸菌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9株植物乳杆菌在黄浆水中都能够生长,同时能够产β-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大豆异黄酮生物转化能力。其中,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7-17为最优良的菌株,该菌株在发酵6 h时活菌数可达8.49 lg CF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可达0.68 U/mL,大豆苷元、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04、2.35和28.71 mg/L。结论 L. plantarum 17-17菌株可以有效提高黄浆水中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为黄浆水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培养基组分中对Aspergillus niger Glu05产β-葡萄糖苷酶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是麸皮、蛋白胨和Na+;在Plackett-Burman实验基础上开展响应面实验优化培养基组分,优化后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了48.11 IU/mL,较初始酶活力32.87 IU/mL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17.
毛霉是毛霉型豆豉发酵的主要菌株,从永川豆豉和三台豆豉中分离到2株毛霉YC-1和ST-1,经分离、纯化、测序,鉴定为总状毛霉。用福林酚试剂法、滤纸酶活测定法和CMC酶活测定法分别测定2株总状毛霉YC-1和ST-1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两株总状毛霉3种酶的酶活不同,YC-1和ST-1产蛋白酶活分别为176.891U/mL和51.201U/mL;产纤维素总体酶活分别为107.645 U/mL和66.762 U/mL;产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80.430 U/mL和95.362U/mL。  相似文献   

18.
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22种食品工业用酵母、霉菊等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能将大豆异黄酮转化为其甙元的菌株。经过β-纤维素平板的快速初筛,摇瓶复筛,最终选出了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菌株O3。经鉴定O3菌株为米曲霉,采用了京尼平甙法测其相对酶活,于590nm处测得O3菌株的吸光度为1.3。  相似文献   

19.
以高产β-葡萄糖苷酶米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60Co复合诱变处理,用不同葡萄糖浓度梯度的β-葡萄糖苷酶鉴定平板筛选,在含4%葡萄糖的鉴定平板上获得1株抗葡萄糖阻遏的突变株ASPE0485,β-葡萄糖苷酶水解酶活提高1.78倍,达到17.65U/mL。ASPE0485所产β-葡萄糖苷酶与高浓度葡萄糖反应,薄板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反应产物有龙胆低聚糖,表明ASPE0485所产β-葡萄糖苷酶具有转苷活性;对酶转化葡萄糖生产龙胆低聚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底物葡萄糖浓度为60%,pH3.0,反应温度为50℃,转化周期为72h,龙胆低聚糖累计达到最大,为44.16g/L。  相似文献   

20.
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酿酒酵母菌株UV-45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筛选及致死率测定,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稳定,酶活为74.26 U/m L的突变菌株UV-E-16,与出发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了22.74%;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获得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 H5.62、培养温度29.5℃、接种量6.12%,该条件下,菌株UV-E-16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90.91 U/m L。经化学诱变及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出发菌株UV-45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提高了50.24%,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