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铝多孔表面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多孔表面对强化液体沸腾换热有显著效果,沸腾传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5—6倍;应用实验和工业数据获得的管外铝多孔表面沸腾传热系数关联式,计算误差小于12%,并对使用铝多孔表面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多孔表面管在炼油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前 言在炼油行业中,沸腾传热几乎存在于每一套装置中,沸腾传热设备的强化对于节能和节省材料有着重要意义。强化沸腾传热的方法很多,如表面多孔管、T型翅片管等,都能有效地降低沸腾传热温差。多孔表面是一种高效强化沸腾传热表面,适用于干净介质,不宜用于粘稠或含悬浮颗粒的物料介质,其突出特点是核态沸腾所需壁面过热度低,临界热流密度高,并具有一定的阻垢能力。由于多孔表面具有高效换热性能,故对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的重要项目。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林德分公司首先采用烧结型多孔表面强化沸腾换热;Webb设计了…  相似文献   

3.
换热器烧结型表面多孔管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烧结型表面多孔管的优异性能 ,并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烧结型表面多孔管国产化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最后对多孔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表面多孔换热管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沸腾传热强化技术,它能够长期稳定地强化沸腾传热,对表面多孔换热管结垢特性的研究是今后改进该技术并且进行推广的前提。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各种结垢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对表面多孔换热管和污垢的知识做了介绍,并对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2种表面多孔管的特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表面多孔换热管结垢研究的新方向和今后发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合金属丝网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复合金属丝网多孔表面的强化沸腾传热现状。介绍了复合金属丝网多孔表面的结构特性、强化沸腾传热特性;分析了丝网层内的传热传质过程。研究表明,烧结金属丝网多孔表面是一种很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型池沸腾实验装置研究普通光滑管、表面多孔管和T型槽管的沸腾特性,考察反应管的结构参数对沸腾传热的影响规律,并在中型装置上分别采用普通光滑管、多孔表面管和T型槽管3种形式的反应器,研究了强化传热对固定床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型池沸腾实验装置上,表面多孔管和T型槽管的强化传热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光滑管,能降低起始沸腾过热度,使得沸腾现象较普通光滑管提早发生,但在不同的热流密度范围,表面多孔管和T型槽管的强化传热性能不同;表面多孔管和T型槽管反应器均可以改善费-托合成性能,表面多孔管在低转化率时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但随热流密度增加,传热性能得到改善,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趋于均匀,T型槽管对反应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在相同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增加,C_5~+选择性提高;与多孔表面管相比,T型槽管可以显著提高管外介质对管壁的给热系数,使反应管的传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倾斜热管内加固体粉末对沸腾换热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控制加热段热流密度q=0.7~3.2W/cm2,操作温度t=75~150℃,热管倾角θ=5°~90°。结果表明,加固体粉末后能有效减小管壁上、下侧温差,在实验范围内强化沸腾的传热系数可提高30%~68%。  相似文献   

8.
内多孔外纵槽铜镍合金管是石油化工行业最高效节能的传热元件,由于制造难度大、性能要求高,其产品和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茂名环氧乙烷装置的建设,实现了国产内多孔外纵槽铜镍合金管的工业应用.文章对内多孔外纵槽换热管的传热机理和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和性能比较,对其试验方案提出意见,并对茂名环氧乙烷二效蒸发塔再沸器传热性能进行标定,论...  相似文献   

9.
螺纹管折流杆重沸器流体力学性能与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折流杆流动沸腾和流动冷凝的两相流理论分析以及螺纹管折流杆强化传热试验 ,并与池沸腾、光管折流杆管束沸腾传热进行了对比试验 ,其强化传热倍数最高可达 2 3倍  相似文献   

10.
应用FLUENT软件对制冷剂R134a在光管和横纹槽管水平管外沸腾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其饱和泡状沸腾过程中体积含气率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它们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横纹槽管外侧能够很好地强化沸腾传热.此外,还通过改变边界条件分析了质量流量、热流密度的变化对横纹管管外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最后应用场协同理论,从局部换热角度分析了其强化机理,研究表明,横纹槽管水平管外沸腾换热得到强化是由于其凹槽前后的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之间夹角更小、协同程度更好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螺旋槽换热管传热面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螺旋槽换热管表面外形结构的分析,采用积分计算的方法得出了螺旋槽换热管的传热面积计算公式,为螺旋槽换热管的相关设计计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间隔插入旋流片管内周期性自旋流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比较了4种类型的旋流片及其不同旋流片间距的强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旋流片间距Lp均在33d左右,旋流片强化传热的综合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20.3°的旋流片、旋转角α=18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旋转角α=270°及旋流角β=38.1°的旋流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