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岛市酿造公司第一酿造厂以青岛1号酱油菌种为母株,采用生产育种及物理诱变等手段,于1982年12月29日筛选得到诱变新菌株UV—1229。新菌株经近三年的大型试验,具有性能稳定,效果好等特点,最近正式通过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UV—1229新菌株,很有开发价值: 1.新菌株UV—1229经初步鉴定属黄曲霉。该菌株经商业部食品酿造研究所、山东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测,新菌株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可用于酱油生产。2.新菌株UV—1229酶系较全,酶活较高,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马清和教授曾连续在《中国酿造》杂志上,发表了有关Xi—3酱油菌株的论文。文中声称:“Xi—3酱油菌株系从天津光荣酱油厂试管菌株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属米曲酶”。但事实真相并非如此,所谓的Xi—3菌株,经多次与日本引进的今野、沪酿3042菌株,在酶系、酶性质及其形态学方面进行试验对照,其各种结果表明,Xi—3新菌株实属今野株更名换姓。并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今野与“Xi—3”菌株相同,两者均为“黄曲霉柱头变种”。为了维护科学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弄清是非,以正视听,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笔者愿与马清和同志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黄曲霉CV—1号为始发菌株,采用紫外线、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等物理化学诱变剂进行单因子和复合处理,最后选得CV-1-15-8诱变株。该菌株与始发菌株相比,保持了CV-1号的培养优良性能,且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糖化酶、果胶酶等酶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实验定对诱变株CV-1-8的酶系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4.
UV—1229酱油曲霉新菌株是青岛市第一酿造厂于1982年诱变成功的,1985年通过了小试鉴定。1986年引进此菌株,通过反复进行中型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佳工艺条件,投入了批量生产。从I987年酱油生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工艺条件适合菌株要求。生产的酱油产品不但质量高、风味好,而且原料全氮利用率大有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使用各种诱变剂能成功地产生α—淀粉酶产量高的诱变菌株。亲株是曾经过筛选的α—淀粉酶产量较好的菌株。通过进一步处理的工作以筛选高产量诱变菌株。在摇瓶培养中,α—淀粉酶产量最高的菌株是亲株产量的二倍,在发酵罐培养中,还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保藏菌种文氏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诱变选育获WM—1突变株。该菌株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繁殖,产生大量的富马酸胞内酶,离心制备菌体作为富马酸转化用酶源,将菌体按一定的比例接入富马酸盐转化液,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L—苹果酸盐,最后通过钙盐法提取得L—苹果酸成品。WM—1菌株具有较高的转化能力,转化率达90%以上,转化液浓度达20%以上,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He—Ne激光(波长632nm,功率10mW)和紫外线对植酸酶产生茵黑曲霉Px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紫外线诱变的耐受能力比孢子强,而对He—Ne激光诱变的耐受能力比孢子弱。经诱变后筛选出一株突变菌株L2—2,植酸酶产量为9274IU/mL,是出发菌株的1.51倍,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植酸酶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张强 《酿酒科技》2007,(2):43-45
以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DG-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得到菌株DG-4—4,酶活提高了20.4%;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菌株DG-4—46,酶活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61.9%,比初始出发菌株DG-4提高了95.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肠毒素A、B、C和D基因(sea,seb,sec和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5—2012年共分离菌株190株,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为41株,阳性率为21.58%。4种肠毒素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0)、5.26%(10/190)、8.95%(17/190)和5.79%(11/190),其中13株菌株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肠毒素基因。41株菌株可分为12个序列型(ST),以ST5、ST6、ST188和ST1为主,共占75.61%(31/41),在进化树上主要形成4个分支。结论 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与中国其他地区食品株在分子分型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四川成都全兴酒厂双轮底窖糟中分离而得的啤酒酵母菌Hs—1、Hs—4,以高粱粉糖化液为培养基,以K酵菌株为对照,在42℃培养,测得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6%和12.7%,而K酵母细胞死亡率为61.8%;经48小时培养,Hs—1、Hs—4每毫升细胞数为415×1O~6、355×10~6,而K酵每毫升细胞数为105.8×10~6,在42℃发酵,同等糖分的培养液,Hs菌株培养液中酒精含量为6.8%;而K酵母培养液中酒精含量为4.8%。Hs菌株在pH2的麸皮汁培养基中42℃培养24小时后,显微镜观察未发现死亡细胞。综上所述,Hs—1、Hs—4具有较强的耐温耐酸特性。  相似文献   

11.
《酿酒》1980,(4)
(一)新菌株的诱变育种1.出发菌株的选择A s1.299用于甜菜糖蜜发酵谷氨酸,产酸率5.30%左右,转化率45%。周期较短,经过三年的大生产试验,稳定性好,我们对该菌株性能比较了解,因此,选定 As1.299为出发菌株。2.采用的诱变剂和方法(一)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诱变  相似文献   

12.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l—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13.
文摘     
酱油生产提高全氮利用率的几个主要措施林祖申(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上海调味品,1984,4,1—4 从原料处理的润水和蒸煮、制曲、发酵条件以及浸渍、滤油论述与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和酱油质量的关系。培育应用沪酿UE336—2新菌种提高酱油出品率的研究林祖申,陈红玲(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上海调味品,1984,4,5—16 UE336—2菌株中性蛋白酶活力比3.042菌株高50%左右,在同等条件下,全氮利用率可提高2—3%。采用UE336—2菌株可以大幅度减曲。只要以每克原料用中性蛋白酶1000单位计算其用量,  相似文献   

14.
文摘     
关于发酵调味品生产中优良菌株的选育冯兰庄(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微生物学组酿造微生物育种技术讨论会材料向全国61个单位调查目前酱油及食醋生产中微生物新菌株筛选及应用情况如下:酱油应用菌有分离的新菌株“珲辣一号米曲霉”;分离兼诱变的新菌株“渝3.811号酱油曲霉”;诱变的新菌株“沪酿3.042米曲霉”、“3860米曲霉”、“961米曲霉”、“广州米曲霉”、“WS_2米曲霉”、“10B米曲霉”、“沪酿UE328”及“沪酿UE336”,诱变兼杂交的新菌株“961—2米曲霉”。食醋应用菌有“中科3.324  相似文献   

15.
“东酒一号”曲霉是我国一支优良糖化酶生产菌,它具有糖化力强和酒精得率高等优点,但也有不够粗放、对杂菌抵抗力较弱和易退化的缺点。为了改进它的不足之处,浙江德清新市酒厂,对“东酒一号”的一支自然变异菌株进行了多次诱变处理,在广泛筛选的基础上保存了一支UE—60新变株,孢子为淡肉桂色。它的糖化力与“东酒一  相似文献   

16.
苹果酸—乳酸细菌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化苹果酸—乳酸细菌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atation MLF),以降低葡萄酒酸度、改善酒质的研究对葡萄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31DH为供试菌株,对固定化载体的成型时间和温度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出包埋31DH载体的理想配方。利用固定化31DH和葡萄酒中的游离31DH进行MLF,发现固定化31DH的苹果酸—乳酸酶活力明显高于游离31DH。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 V—P 试验方法系微量快速法与标准 V—P 试验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一是时间缩短62—64h。二是改良法的灵敏度高,标准法只能判为 V—P 反应可疑的菌株,改良法可明确地判为 V—P 阳性反应。三是改良法判断结果的准确率不低于标准法。此外,改良的 V—P 试验可用于某些细菌的分离、筛选。改良法包括试管法和滤纸法,而滤纸法又明显优于试管法。  相似文献   

18.
以巨大口蘑SCAU1、新3和新4三种菌株子实体为试材,于12℃和相对湿度95%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酪氨酸酶(TYR)、漆酶和总酚等生理指标,研究各菌株的褐变度与酶活性及总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三种巨大口蘑菌株的褐变度呈上升趋势,PPO、TYR及漆酶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CAU1菌株的褐变度和PPO、TYR及漆酶活性最低,而总酚含量与新3和新4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3、新4菌株的褐变度均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AU1菌株的褐变度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新3菌株>新4菌株>SCAU1菌株,此外,新3菌株的褐变度与TYR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结果可为巨大口蘑优良菌株的选育和褐变内在机理的揭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色素菌T17—2—39的诱变育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溴尿嘧啶(5-Bu)作为诱变剂,对产色素菌(分枝杆菌T17-2-39)细胞和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分另获得比原菌侏生物量和产色素量提高的新菌株,其中生物量分析平均提高22.5%和16.4%。  相似文献   

20.
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SIAL—CHINA2005将于2005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由法国爱博展览集团与中国商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展览会不面对普通参观者,定位于为业内专业人士举办的专业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