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大寒过后立春时,农家播种下地的第一粒种子就是土豆,即马铃薯。我称浙北地区的土豆是金豆,原因是它像一枚枚圆圆的金球。从地头来到谷场上这些机灵可爱的小家伙,像铁蛋似的四处溜滚,阳光下传递给你的是暖暖的容颜,也象征着田园人家年景里的圆润与美好。我很少去菜市场,如果去了总有一些印象留在脑海里,比如:这些个头大的土豆,是产自何方的呢?一点也不像我村坊的土豆小小圆圆,均均匀匀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这世间,有不少食材或是佳肴,其虚名远大于内里,而刀鱼却是例外。我曾认真地问过那些自幼在长江边长大的渔民,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鲜美的鱼是什么,结果得到的是一般无二的回答:刀鱼!并且有人声称,一旦吃过刀鱼,再吃其他鱼,实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刀鱼,因体形狭长侧薄,通体银白,酷似一把薄刃尖刀而得名。它们之所以珍贵,一则缘于那出水绝不苟活的刚烈性子,使得自古餐 相似文献
3.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我第一次造访是1953年7月下旬。其时,我在一个新组建的高炮师某团四连任文化教员。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先头团到了丹东,我们团到了天津,第三团到了德州,忽接停止前进的命令(后来才知道停战协议即将签字)。我们团的军列被甩在天津西站靠边的备用线上。一天早饭后,几个连的文化教员商量着去尝尝狗不理包子。一是慕名,二是囊中羞涩,只能吃个包子、油条什么的。那会,一个月才2元钱津贴费。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母亲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早以前,在我老家太白山风林寺住着位老尼姑。老尼姑心地善良,精通药道,常下山为人看病,人们都很爱戴她,称她大姑。大姑收有一弟子,法号妙空。妙空年方十五,聪明伶俐,勤劳能干,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生下来便皮肤黝黑,至今仍如此。风林寺在太白山南怀,吃水要到山下泉里取。一 相似文献
6.
正穿行于拥挤的人群,一阵风来就把你拉回上个世纪。就像你也许会失去某个炎热夏天的整个记忆,却总会想起某个夏夜,铁板烧的温度和臭豆腐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后,我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远赴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在那里工作、生活了数十年。其间,我领略了贵州山川秀丽的自然风光,游览了贵州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体验了贵州古朴奇特的风俗民情,也品尝了贵州脍炙人口的美食佳肴。 相似文献
8.
我老家在河南,我们那儿盛产红薯。在我们那儿,大米白面是主粮,红薯是杂粮,也就是说,日常饮食中,人们应以大米白面为主,红薯只能作为一种补充。然而,在那粮食不够吃的年代,我们家曾一连数月吃红薯,我上大学走的时候,是背着一兜子熟红薯上路的。我虽说是吃红薯长大,但仍长得高高大大的。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就能挑一百多斤的担子,我们那儿的人都长得人高马大的。别的地方的人都说我们是吃红薯吃的,我们也知道是吃红薯吃的,我们那儿的人都知道红薯养人,但是,红薯究竟是怎样个养人法,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大学后,接触的书籍多了,我才知… 相似文献
9.
一忆烟台啤酒厂二三事烟台啤酒厂是由一位德国酒师帮助设计和修建的。烟台啤酒厂虽然小,但布置很精巧,它的设备较简单,却又完整合理,这些机器设备都是中国自己制造的,而且都很实用。现在我先从制麦车间说起吧。楼分三层,大麦分选机安置在楼顶部,大麦运来后堆积在三楼,利用分选机把大麦分选后,再送到二楼发芽室,浸麦发芽。发芽温度最高不超过20℃,发芽后再送到烘麦芽楼。麦芽炉分两层,它的特点是上层用强烈的抽风机把麦芽散发出来的水份抽走。用二层烤炉烘烤时间只花二十四小时,比三层烤炉要节约十二小时,而且烘烤出来的麦芽色浅,溶解度也好,略带些焦香味,属上等麦芽。 相似文献
10.
2008·8·8,一个歌吟动地的好日子。从今天起的17天里,北京闪耀于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我们追梦成真,首次当上了奥运主人,与全球共舞! 相似文献
11.
乡音难改,乡情难舍,乡味最难忘。在十多年的厨师生涯里,我走南闯北,品尝过各地的风味美食,但要说自己最难忘的味道,还是我们湖南的一些乡土菜——蹄子肉的醇厚、煮滑鱼的鲜香、蒸裤蹄的肥美,还有那酒香四溢的伏鱼、香脆嫩爽的血鸭.这些乡土风味菜总是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3.
从欧洲回来,有人问我,欧洲什么东西最好吃?我想都不必想就说:“奶酪。” 奶酪是一种奶制品,从牛(羊)奶中分离出来的凝乳,欧洲人三餐离不开它。最常见的吃法是切成小片块,在餐后与甜点之前吃,也很常见它作为配料在菜肴中出现。法国人吃奶酪数第一,每人每年平均吃 相似文献
14.
海派早点中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十分有名,也深受市民喜爱,但却是非常普罗的底层消费。如果早点再要上一层次,就应该是生煎小笼牛肉汤之类。记得小时候吃过的咖喱牛肉汤,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那浓得化不开的咖喱味,最令我难以忘怀。应该说,咖喱牛肉汤还算不上是海上名点,但说起生煎馒头、小笼包、排骨年糕和锅贴这一类干点时,若没有咖喱牛肉汤相佐,总觉得差了一口气似的,不能算上最完美。就像是大饼油条而没有豆腐浆,奶油 相似文献
16.
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道年代,要吃上一顿饱饭,谈何容易。我的一位农村亲戚.临终时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吃顿饱饭。”说完便带着这一未能实现的遗愿,凄苦地走了。每当忆及此,无不怆然叹息。然而在那非常的年月里,我却有幸吃到一餐饱饭,这在我的记忆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忘却不得。那是60年代初,大学快毕业时.我和班上的两位同学.来到川北盐亭中学实习,主要任务是“保高三”,盐亭县属穷乡僻壤,加之天灾人祸,故大部分人当时都处饥饿之中。我们除讲课、辅导任务外,还要参加后山繁重的农业劳动,每天晚上毕业班的师生都要熬夜… 相似文献
17.
“塔尔米”是哈萨克族语,其实就是糜子米,什么时候进入新疆并备受哈萨克族群众喜欢已无从考证。长期以来,塔尔米、肉类和奶制品,一直是哈萨克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而作为主食的,只有塔尔米一种。解放以后,随着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和大批汉族群众支援边疆,小麦、玉米等优质高产农作物大面积种植,人们的主食结构已转向以面粉、大米为主了,塔尔米的种植越来越少。但是,哈萨克族群众仍对塔尔米情有独钟,他们当中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人就在山坡草地上,找一块平缓的地方,略加开垦,撒上种子,也不用精心管理,到了秋 相似文献
18.
回忆往事,我对妈妈熬的猪油渣很感兴趣,印象特深。它香脆可口,是一道美食。我爱吃猪油做成汤的面条,也爱用猪油拌饭吃,所以,妈妈经常为我熬猪油。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看妈妈熬猪油了,总是眼巴巴地守在锅 相似文献
19.
英国工业革命让带有浓厚农业社会气息的手工式作坊迅速转型为大批量的流水作业式的机械生产。而今,HandMade(手工制作)已成为奢华、昂贵、有个性的代名词。事物往往是这样,当它们消失以后,人们才会忆起其种种好处,手工制作也是如此。记忆往往是美好的,那时空和岁月编织成的筛子,将过往的不足全部筛去,留下的往往是最美好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就喜欢吃猪蹄,所以我向来为老猪的四蹄大唱赞歌。1974年,我到舟山群岛协助渔业电台工作。数月间,我隔三差五都要买猪蹄炖煮下饭。不少浙籍友人见我常食不厌,觉得好笑。一问,方知当地人视猪蹄为贱货,几乎无人问津。但我知道,我们闽南及对岸的台湾,猪蹄是被食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