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关键层理论对张家峁煤矿14202综采面及14203切眼上覆岩层进行判断,得出张家峁煤矿4-2煤为单一关键层;并通过裂隙带计算与关键层层位关系的判断,实测地表沉陷和工作面推进关系与理论计算分析相符。最后得出张家峁煤矿4-2煤开采后破坏直接波及至地表。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将之前得到的富水性分区图与冒落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图,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由于导水裂隙带均发育到其顶板含水层,故涌突水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含水层的富水性,对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来说,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突水危险性较高,东部突水危险性较弱,由东至西突水危险性逐渐增大,相关研究在22202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张家峁煤矿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煤层埋藏浅,煤矿开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导通上覆含水层,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地下水涌入矿井,威胁矿井安全开采。为详细分析张家峁煤矿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以矿区北翼N152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对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钻孔电视成像实测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①数值模拟可展现覆岩破坏的动态变化规律,当工作面推进至60 m和110 m时,覆岩破坏速率明显加快,与关键层理论判断结果一致;②由于黄土层塑性变化较大,对导水裂隙带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基岩顶界附近,高度约108 m,裂采比约19.64;③通过与现场钻孔电视成像结果对比,数值模拟和关键层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情况。分析结果对于陕北浅埋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伊永杰 《中国矿业》2023,(1):121-126
煤炭绿色开采是未来煤矿开采的主流方向,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对水资源及地表生态进行保护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结合保德煤矿8#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开采条件,针对该矿区井下开采引起的开采沉陷对地表建(构)筑物的严重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该工作面采空区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考虑覆岩关键层位置和传统导高计算经验公式的理论导高计算结果,并采用导高物探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保德煤矿8#煤层上覆3层关键层,其中主关键层位于距煤层103 m处,采用考虑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计算方法时,得到的理论导高为103 m,而采用传统经验公式得到的导水裂隙带理论高度分别为41.2~61.8 m和57.8~87.7 m;通过分析钻孔水位变化、冲洗液漏失量变化以及钻孔窥视结果,得到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06 m。由此可知,关键层判别法较经验计算法适用性更强,为保德煤矿覆岩下沉及导高预计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唐安井田内的18个钻孔资料,计算了导水裂隙带对地表河流及章庄水库、掌握水库的影响,并分析了3号煤层开采后地表沉陷产生的冒落带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矿顶板突水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煤矿开采》2007,12(5):74-76
通过黄陵一号煤矿顶板突水案例,分析了突水原因,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煤层顶板有效隔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水压等方面对煤矿突水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家峁井田含煤5层,研究采煤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仅涉及矿井充水含水层分析和涌水量预测,而且对于含水层结构和常家沟水库水源地保护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开采5-2煤层的15204长壁综采工作面的探测,确定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5.10~69.17 m。其4-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局部地段已延伸至地表。5-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已延伸至4-2煤层底板以上,在接近沟谷上覆基岩厚度较薄地段已延伸至土层,局部地段延伸至地表。虽然各煤层间含水层含水性极弱,层层累加的采空区积水可能会对矿井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8.
9.
朱家河煤矿自投产以来,采场支护顶板管理困难,顶板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地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论文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5—2煤层赋存条件的综合分析,并通过煤矿5—2煤层顶板岩层结构、岩性,及其岩石的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确定5—2煤层顶板类型,提出5—2煤层合理的顶板支护管理方法,为5—2煤层顶板支护管理和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750m水平东--下山采区7107工作面发生顶板掉水事故后,通过井下出水点水量调查,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化验,含水层水位观测等几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工作面涌水特征、导水裂隙带高度及7煤顶板砂岩厚度等情况分析,搞清了顶板掉水水源及通道情况,为事故治理及顶水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张家峁煤矿15201试采工作面切眼为例,介绍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矿压观测和监测分析.从施工及监测结果,都说明该切眼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是成功的,为今后开拓其他工作面切眼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大柳塔煤矿2^-2煤旺格维利采煤工艺的设备配套、巷道布置、劳动组织等,分析总结了该工艺条件的顶板管理方法,对进一步完善旺采工艺及提高旺采顶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卞晓顺 《陕西煤炭》2020,39(2):16-20
大柳塔煤矿大柳塔井5^-2煤五、六盘区利用直流电法勘探和三维地震勘探时,探测到存在异常区域和WF2正断层。为了对上述探测结果进一步验证,神东地测公司开展了补充勘探工程,施工探煤孔11个、物探异常验证孔8个、断层探测孔4个,总工程量为3308.15 m。通过对补勘成果分析,发现8个异常区验证孔,仅有1个钻孔(T46)与5^-2煤采空区贯通,且无水;验证了五盘区D区、E区物探WF2断层存在,确定了断层的走向、倾向、落差等断层要素;进一步掌握了大柳塔煤矿大柳塔井5^-2煤五、六盘区地质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袁亮  刘泽功 《煤炭学报》2003,28(2):149-152
针对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根治技术这一难题,开展了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项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实验室相似材料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方法,找到了顶板抽放瓦斯钻孔或顶板巷道合理布置的位置,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率达到60%以上,使淮南矿区采煤工作面瓦斯灾害问题得到了根治.  相似文献   

15.
就变频技术在张家峁煤矿15201首采工作面顺槽胶带运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15201首采工作面推采过程得出变频技术在胶带运输机中具有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阳煤矿1512工作面胶带巷沿5号煤层顶板掘进,煤层松散顶板破碎,巷道支护难度大。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地应力大小和方向、顶帮煤岩体强度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顶底板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等手段,揭示巷道变形机理为煤层强度低且松散,顶板砂质泥岩完整性差,顶底板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和膨胀,加之锚杆锚索预紧力低且护表构件面积小,锚杆锚索预紧力不能实现有效扩散,巷道初始支护强度低,以上因素综合影响致使巷道产生较大变形。针对性提出以提高锚杆锚索预紧力并增加支护构件护表面积为技术核心,设计了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矿压监测结果显示,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喷浆支护的协同控制技术方案,基本解决了安阳煤矿松散煤层破碎顶板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距离薄煤层群不同间距下层间顶板破断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顶板厚度将近距离煤层群顶板结构分为3类:散体结构顶板、块体结构顶板及板式结构顶板。建立了不同顶板结构下的3DEC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推进距离下顶板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散体结构顶板破坏时为散体破坏,不具有承载能力;块体结构顶板破坏时为块体破坏,表现出一定的承载能力,矿压显现不明显;板式结构顶板破坏时为板式破坏,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并具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特点。对官地煤矿3318工作面矿压现场实测,3318工作面直接顶初次破断来压步距约为22.3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9.8 m。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表明3318工作面顶板为板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东雪  赵云良 《煤炭与化工》2021,44(11):26-31,34
煤层顶板涌(突)水一直是困扰华北型煤田开采的一个主要问题,顶板由于处于煤层上部,煤层的开采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并诱发采场围岩破坏,当裂隙波及顶板含水层时,就可能导致顶板突水.以玻璃沟煤矿为例,在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煤层顶底板充水因素,采用较为成熟的"三图法"对煤层顶板涌(突)水进行评价,为井下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倾斜煤层炮采顶板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倾斜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特点,分析了倾斜煤层开采工作面的常见大面积漏冒,靠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放项线附近的漏冒,复合顶板推垮型、顶网下推垮型冒顶的原因,提出了各种常见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