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船闸闸墙水平位移是船闸性态的综合反映,分析了引张线法进行闸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是优选方案,总结了引张线法进行某船闸闸墙水平位移监测的原理、计算方法、数据分析和维护检修的经验。通过引张线对船闸水平位移进行的多年观测和运行分析,发现:引张线法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数据精确度较高,可以为同类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政安 《治淮》2021,(4):21-22
船闸检修期间闸室内部处于低水位状态,为保证工程和施工安全,有必要对船闸闸室闸墙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本文简要介绍茨淮新河上桥船闸抢修期间闸墙变形监测方法,并对检修期间闸墙变形监测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闸墙的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变化均在允许范围内,闸墙处于安全状态的结论,为船闸特别运用期上桥枢纽的控制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冯甲林  方朝阳 《人民黄河》2012,34(7):130-131,134
根据飞来峡混凝土坝原型监测资料,选取每年最不利工况时坝顶水平位移监测效应量为计算序列,应用大坝典型监测量的小概率法,对大坝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坝顶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值,并结合2010年的实测值,分析了大坝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该坝2010年的水位、气温等环境量均未超过2000—2009年最不利工况时的环境量,并且2010年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实测值均小于安全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4.
三峡永久船闸工程变形监测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 《人民长江》2002,33(6):33-35
三峡永久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多级船闸。陡横式双侧高边坡的稳定性是永久船闸设计的一项技术难题。高边坡及建筑的安全监测是船闸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船闸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永久船闸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变形监测网以及高边坡、建筑物及基础两大部分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网又分水平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高边坡变形监测包括表层和深部水平、垂直位移;船闸建筑物主要监测南、北坡侧闸墙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重点部位在各级闸首;基础变形监测也分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监测。另外对船闸建筑物及基础变形监测设施考虑实施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5.
三峡永久船闸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瑕  郑敏 《人民长江》2010,41(20):16-18
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水工建筑物之一,其水平位移监测系统主要由布设在各级闸首和闸室的垂线和引张线组成。对永久船闸水平位移监测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近10 a来的监测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三峡永久船闸水平位移的变形规律。监测成果表明:各级闸首基础垂线监测点累积水平位移量均很小;各线闸首顶部垂线监测点位移指向闸室临空面,上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受温度影响明显;闸室边墙主要表现为向闸室中心线方向的变形,南北闸室变形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10日,三峡水库蓄水至135m高程后,永久船闸建筑物闸顶从一闸首至六闸首沉降量有明显差异,拟合模型计算结果说明,在水库蓄水后的垂直荷载影响下,船闸建筑物的垂直位移表现出线性均匀的变化特征。由于船闸建筑物与开挖岩体为整体结构,因此,这种垂直位移特性实质也是岩体的垂直变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峡船闸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和有水调试及运行初期垂线遥测数据的分析,认为闸首和闸室墙变形主要受开挖形成的边坡岩体的时间效应和岩体的年周期变化影响,船闸运行过程中闸室充、泄水的影响不大.闸室北边墙和南边墙向闸室中心线方向最大水平位移3.32 mm和3.56 mm;高温和低温季节最大变幅分别为2.16 mm和1.62 mm.闸首北边墙和南边墙向闸室中心线方向最大水平位移3.59 mm和1.48 mm;高温和低温季节最大变幅分别为1.21 mm和0.64 mm.全衬砌式结构的闸墙变形明显小于半衬砌式混合式结构的闸墙.在抽水方式有水调试时,闸墙受充、泄水的影响变化幅度在1 mm以内,在运行初期,闸墙受充、泄水的影响变化幅度在0.5 mm以内,均比有水联合调试时相应的指标要小.说明三峡船闸在有水调试及运行初期建筑物变形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施桥一线船闸的变形观测,着重讨论复线船闸施工中因地下水位的升降对一线船闸产生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垂直于闸中心线方向的横向位移)的可逆变化规律.验证了施工中采用地下防渗墙和回灌方式控制一线船闸墙后地下水位不低于真高±00m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奔牛枢纽船闸上闸首结构及受力复杂问题,采用三维有限元ABAQUS软件,分析研究闸首结构在不同的工况下的位移场及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奔牛枢纽船闸上闸首各部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各工况下的结构底板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拉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能较直观、准确反映建筑物整体强度与位移状况,可以为评价结构安全性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结构有限元方法,建立船闸闸首结构的仿真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闸首的位移、内力等指标,分析船闸闸首在各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规律,为船闸闸首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深层岩体变形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深层岩体变形监测成果表明,船闸开挖引起的岩体垂直变形表现为同弹,最大回弹变形10.39mm;岩体水平向位移表现为向闸室方向,最大变形为26.14mm,随着开挖的结束,变形基本趋于稳定,目前高边坡深层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富春江船闸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富春江船闸变形观测资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富春江船闸的水平位移、开合度、沉陷等变形规律,对船闸的工作性态作出了评价,并对今后船闸监测系统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三峡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高边坡岩体内部水平位移的测点布置,叙述了测斜仪的施工埋设步骤及观测方法,对三峡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高边坡测斜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定性分析。测斜仪观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高边坡的变形较小,整体稳定性态是正常安全的,个别测孔的测值偏大,说明高边坡中局部可能存在薄弱环节,今后需加强观测,注意局部岩体内部水平位移的发展动向及变化规律。说明采用测斜仪进行岩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是可行的。通过现场施工,对测斜仪的施工埋设也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边坡安全监测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排桩支护结构下邻近船闸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已建船闸闸室墙及支护桩的位移、闸室墙后土压力及地基反力随开挖深度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邻近船闸基坑开挖时,维持墙后的土压力,可以避免闸室墙前、后趾处的地基反力相差过大,有效地减少其横向位移,以确保闸室墙的稳定。此结论可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3号船闸原有安全监测设施较为简单,仅集中在闸面,且监测精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通过安全监测更新改造布置和监测仪器的设备选型、率定检验、埋设安装及观测,以及对3号船闸变形规律的初步分析,说明更新改造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建立监测自动化系统奠定了基础.新的监测仪器观测结果表明,船闸运行过程满水位时,相对于空闸闸墙张开量不足2 mm;闸室左右纵缝、底板与建基面结合部位的开合小于0.1 mm,其变形与闸室水位、气温升降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符合水工建筑物一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隔墩由于三面临空且各部位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等原因,在闸室开挖过程中变形较为复杂,总体上岩体呈现向临近闸室临空面位移;在二、三、四闸首部位两侧表层测点呈现同向位移,仅反映表层岩体位移情况,主要受闸首地质条件及两侧闸室开挖次序有关;中隔墩岩体变形在开挖结束后收敛很快,目前变形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大坝水平位移监控指标仪定的混合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混合法拟定了大坝水平位移的监控指标,即通过结构分析和建立数值模型,计算了大坝水平位移的水压分量和给定概率水平下的温度发量极值,进而拟定水平位移监控指标,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8.
船闸是水利枢纽中重要的通航建筑物,其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目前,关于船闸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究工作还很少。以杨家湾船闸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船闸结构的主要病害与安全要素,进行了船闸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设计研究,包括:监测项目的选择、监测测点布置以及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构成等内容。根据内河航道通航特点以及船闸结构特点,进行了数据查询与管理子系统、结构监测预警与安全评估系统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DFOS)在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其应用于船闸水工结构的安全健康监测中,运用以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和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应变感测技术对船闸闸首和闸室结构在施工中的应力、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运用以光时域反射(OTDR)和拉曼散射光纤感测技术为原理的ROTDR系统对船闸闸首底板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进行了监测,并由此对应变监测结果进行了温度补偿。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过程和上部荷载双重作用下船闸闸首结构内部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过程,并验证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船闸等大型水工结构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