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拉萨夏季大气可降水量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拉萨站近40 a(1969—2008年)探空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拉萨近40 a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地面降水的演变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该站夏季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存在相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具有准3 a年际振荡和准11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近40a来两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降水的增加趋势明显,其增幅大于可降水量的增幅.进一步通过对拉萨夏季降水转化率分析得知,拉萨夏季平均降水转化率约为26.06%,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夏季降水转化率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夏季降水转化率正(负)异常年,拉萨地区低层的辐合和高层的辐散均明显增强(减弱),拉萨地区垂直速度将增加(减弱),从而有(不)利于降水形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发射的水瓶座(Aquarius/SAC-D)卫星和欧洲航天局(ERA)发射的土壤湿度与海洋盐度(SMOS)卫星的观测资料,以及Argo海表盐度资料,重点分析了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盐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年平均情况下,Argo、Aquarius和SMOS表现出相似的海表盐度分布形态,均表现了阿拉伯海中北部高达36.5 psu的高盐特征.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盐度在2—3月出现最低值,在4月之后快速升高,并在夏季西南季风的成熟阶段达到最高.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盐度显著的季节变化与季风风场引起的大量蒸发和平流输送相关.夏季风期间,Ras al Hadd急流将来自阿曼湾的高盐水向东向南输送到阿拉伯海中北部海域,使海表盐度升高并达到最高值;冬季风期间,冬季风环流系统在印度半岛西侧海域形成向北的低盐水输送,造成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盐度降低.该低盐水平流在冬季风后期能够影响到阿曼海.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盐度年际变化主要与季风驱动的季风环流系统的变化相关,尤其是冬季风期间向北流动的印度西侧沿岸流的强弱与该区域海表盐度年际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CPC(气候预测中心)Nino3区海表温度序列和NOAA的ERSST资料,研究了ENSO与我国东部夏季雨型的相互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雨型对ENSO事件的响应在1978年有一个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降水雨型与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为弱的负相关,而在突变后转为显著的正相关;滑动相关结果显示,近20 a是整个研究时段中二者相关性最强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和ENSO的相互关系在1978年也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由弱的正相关转为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引起ENSO和夏季雨型异常关系年代际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HadISST OI海温和中国东北地区92站逐日气温资料,使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结合EOF分析方法(GEFA-EOF)研究了近50 a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对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于热带和北半球中纬度5个海盆来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同期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海盆关系不显著;热带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TA3)以及北大西洋纬向上"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分别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异常偏低和偏高有显著的强迫作用,且对北部地区的强迫作用大于南部地区.热带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对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可能途径为:热带大西洋TA3模态通过在北半球激发的"正—负—正"的遥相关波列,致使东亚大槽移至贝加尔湖地区,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至东北地区,导致该地区的冷冬;北大西洋的"正—负—正"三极型模态(NA3)直接响应使得东亚大槽减弱消失,极地冷空气南下受阻,导致该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来自ECMWF的ERA-40海表10m风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44年全球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近44年期间,全球海域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 7m·s-1·a-1的速度逐年递增;在1958-1975年间,海表风速变化较为平缓;1975-1983年间,海表风速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②全球海域海表风速在各季节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其中DJF(12 2月)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103m·s-1·a-1,JJA(6 8月)的递增趋势最为平缓,约为0.0033m· s-1 ·a-1.③海表风速大致成“凸”形月变化特征,北半球的海表风速大致成“U”形月变化特征,南半球海表风速的月变化特征和北半球几乎相反.④全球海域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2.4~4.8年的变化周期和8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但不存在明显的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6.
蒸发波导作为一种随机出现在近海平面大气环境中的电磁波传输介质,是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蒸发波导特征参数通常是由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海表温度等海洋监测数据在特定计算模型下解算获得的.要想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内的蒸发波导态势分布情况,需要对多种海洋监测数据进行长时间、不间断地观测.针对传统...  相似文献   

7.
马林鱼(Makira sp.)是斯里兰卡一种有名的海洋鱼类.为了降低在近海区域捕获马林鱼的成本,研究马林鱼的丰度是否受温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对2~13.5°N,76.5~88°E区域内2006年的Aqua/MODIS海表温度数据和从斯里兰卡国家水产资源研究和发展机构获取的2006年的马林鱼捕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海域的数据分别绘图,分析海表温度和鱼类供应的时空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马林鱼最大的鱼获产量区域位于斯里兰卡海域的西部海域;渔业单位捕捞量随着海表温度变化而变化;捕获马林鱼最大频率的海域海表温度为27~28℃.根据经验累积分布频率(ECDF)分析的结果,渔获率与22~31℃海表温度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尤其与26~31℃海表温度的关系最为显著.对于不同的区域,捕捞马林鱼最合适的时间也不同,东北海域的3—5月和7—10月、西北海域的2—6月和8—9月、东南海域的2—7月和9—12月以及西南海域的3月—次年1月均适合马林鱼的捕捞.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1979—2016期间斯里兰卡在西南季风期间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以及与印度洋海温的联系.首先用经验正交的方法分析了斯里兰卡以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现前两个模态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其中第一模态为均一模态,且其PC1以及斯里兰卡7 a滑动平均降水序列都有年代际变化,降水异常在2000年前后异常偏多和偏少.通过合成分析发现2000年之后降水的异常减少与热带西部、中部印度洋的暖海温异常有关.暖海温异常通过调整经向环流引起了斯里兰卡上空的下沉运动,抑制了降水.在第二模态中,负的信号出现在斯里兰卡大部分地区,只有在斯里兰卡北部海角很小地区出现了正的信号.PC2表现出了年际变化,且与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异常有显著的关系.通过Gill-Matsuno响应,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异常造成热带北印度洋上空的气旋性环流异常,引起了水汽的辐合,从而利于降水.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7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季、年降水资料,应用降水Z指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北省年、各季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最常见的是全省一致的干旱(雨涝)型,其次是南涝(旱)北旱(涝)的南北相反分布型;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年、各季干旱的出现不仅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变化,而且年际变化也显著;河北省年干旱指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后,年干旱指数发生突变,该区域进入干旱期.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2004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用Morlet小波分析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44 a来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量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极端降水时间多年和少年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极端降水天气发生的次数并没有减少,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多年,印度季风强度较强且能够伸展到我国东北地区,副热带高压强度也较强且位置偏北,在我国内蒙古北部和贝加尔湖南部有气旋性环流存在,造成极端降水量偏多;极端降水少年,印度季风强度较弱,水汽仅输送到较低纬度,从而导致北纬30°以北地区水汽大量减少,副热带高压强度较极端降水多年弱且位置偏南,造成极端降水量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北省及邻近区域7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年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应用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典型旱涝年份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旱涝异常的空间型分布主要有2种,这些空间型的时间变化除了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外,还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SVD(奇异值分解)分析揭示的河北省旱涝和海气异常的关系表明,当赤道东太平洋年平均海温异常偏低,北太平洋海盆中部年平均海温异常偏高的年份,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容易偏涝,反之,易干旱.典型干旱年,500hPa平均高度场上贝加尔湖西南部以及极地500 hPa年平均高度场为正异常,阿留申地区南部为负异常;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从西到东呈现-+-的环流异常纬向分布.而典型雨涝年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贝加尔湖西南部以及极地500hPa年平均高度场为负异常,阿留申地区南部为正异常;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从西到东呈现-+的环流异常纬向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LEVITUS94季节平均资料(7—9月,10—12月),对南黄海上层水体水质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无论0 m还是10 m层,7—9月平均盐度值均低于32,10—12月平均盐度值最高可达32.8,出现在东南部的深水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7—9月南黄海西南部,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较大,其在0 m层的分布范围明显大于10 m层。(2)溶解氧体积分数呈现由北向南递减趋势,DO季节变化规律明显,7—9月平均体积分数小于10—12月。(3)表观耗氧量分布季节变化明显,7—9月平均体积分数低于10—12月,同时下层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上层。从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夏季西南部海域上层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明显,秋冬季节东南部海域受黄海冷水团减弱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雷达探测威力预报中海表温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修正方法.分析了红外传感器产生测量偏差的原因,通过对海面红外辐射及反射情况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天空温度对海表面温度测量结果和雷达威力预报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海表温度的修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到雷达威力预报中,预报结果与实际雷达威力相对误差小于20%的概率高达80%,显著提高了雷达威力预测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国近海MODIS数据中气溶胶参数与云参数的相互关系,讨论了该区域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及其对于云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近海,气溶胶具有明显的间接效应,而且由于气溶胶种类和水汽的季节变化,使得气溶胶的间接作用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化特征.在夏季,由于人为气溶胶占主导,它作为有效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有正相关、与云滴有效半径(CER)有负相关性、与云光学厚度(COT)也存在着正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明显;在春季,由于沙尘气溶胶盛行,同时沙尘并不是很好的云凝结核,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OT)分别与云凝结核数(CCN)的正相关减弱、与云滴有效半径(CER)则由夏季的负相关变为正相关、与云光学厚度(COT)存在弱的负相关,气溶胶的间接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拟建海堤的选型及其对邻近桥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圳市大铲湾(宝安中心区段)海堤(西侧)工程与深圳市沿江高速公路桥桩工程,通过对抛石海堤排水固结处理软基、大袋砂海堤排水固结处理软基、抛石海堤爆破处理软基、抛石海堤挖淤处理软基等4种不同类型海堤的基本结构型式及其技术特点进行对比,确定了拟建海堤(西侧)的结构型式;并基于FLAC软件数值模拟拟建海堤(西侧)施工刚完成时对沿江高速公路桥墩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建海堤(西侧)采用重力式斜坡堤,并使用大袋砂海堤排水固结处理软基方案比较合理;拟建海堤(西侧)施工刚完成时,离海堤边线40.8m处的桥桩水平向最大位移约为7.5mm,离海堤边线176.8m处的桥桩水平向位移更小,显然拟建海堤(西侧)施工时对已建桥桩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成矿亚带,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矿石金属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平均为31.03×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为8.07~16.14;δCe值为0.94~1.19(平均为1.06);δEu为0.45~0.76(平均为0.56)。矿石金属硫化物与来姑组岩石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明显的右倾型,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平坦型等特征,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来姑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来姑组岩石可能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7.
4种湿地植物受污水胁迫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其抗性研究是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的关键所在。对人工湿地植物受污水胁迫生理生化指标与污水停留时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人工湿地植物耐污水胁迫能力的强弱,可为人工湿地植物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研究了污水胁迫不同时间(2d、4d、6d)对芦苇、香蒲、芦竹和美人蕉4种山东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污水胁迫天数的增加,芦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污水胁迫时间呈正相关、香蒲呈负相关,芦竹和美人蕉的叶绿素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植物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均呈负性相关;MDA的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均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贺兰山南段大战场花岗闪长石岩体化学特征和时代,对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露于贺兰山南段大战场的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岩相分带性不明显.该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与中国花岗闪长岩较接近,特别与我国华南地区花岗闪长岩平均化学成分十分相近.里特曼指数、碱度率和皮科克指数表明其岩石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w(K)∶w(N)比值、铝饱和度显示属过铝-次铝的岩石类型;长英质指数、分异指数反映岩石为中酸性,有岩浆分异较强的特点;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形成该类岩石的岩浆分异较强,具有中—晚期岩浆的特点;氧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大战场花岗闪长岩属高δ(18O)花岗岩类,氧同位素来自于地壳,与我国南岭S型花岗岩δ(18O)相似.根据锆石TIMS法,U—Pb年龄为(223±26)Ma(下交年龄值),并结合岩体侵入于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侏罗统延安组不整合于其上的事实,将其形成时代厘定为印支期(晚三叠世).可为该地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职业延迟满足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职业延迟满足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131名在职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职业延迟满足在性别、工作级别、工作年限与工作性质上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职业延迟满足总分(包括两个维度)与取得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