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Φ150mm CADI磨球分别用盐浴等温淬火、油淬等温淬火和水-空交替等温淬火三种等温淬火工艺进行热处理,测定了热处理后磨球的洛氏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对大直径磨球内部不同部位的物相和微观组织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热处理后的大直径CADI磨球的微观...  相似文献   

2.
余热淬火贝氏体/马氏体复合铸铁磨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爱民  马振生 《铸造》2000,49(7):402-405
研究了一种复合铸铁磨球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和淬火工艺对这种复合铸铁磨球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微量的硼和适量的铜可以明显地提高磨球的淬透性,经过余热淬火得到了贝氏体或马氏体基体组织,从而提高磨球的硬度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标准金相技术并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沿直径方向对铸态和淬火态磨球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对比分析了国内磨球与蒙古磨球由表层至心部的铸态组织和淬火态组织的差异,揭示了磨球表面激冷层相组成对磨球整体传热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改善铸态组织和降低奥氏体稳定性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化学成分的调整方向,成功地解决了蒙古CADI磨球组织异常、心部淬不到、性能不达标等的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斜轧半钢磨球在淬火介质SST301中淬火后的硬度,淬裂敏感性,结果表明:适合斜轧半钢磨球淬火介质SST301的浓度应在1.0%-1.5%之间,且温度低于4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磨球材质—低锰复相球墨铸铁,该铸铁经适当的热处理便可获得所需要的组织,采用特殊的淬火介质可保证Φ40~120mm磨球完全淬透而不产生淬火裂纹,使综合性能指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高铬铸铁磨球分别采取了淬火+回火热处理、常规等温淬火和分级奥氏体化等温淬火热处理,并对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磨球经等温淬火后的冲击韧度和抗冲击疲劳性较高。对于服役于大直径球磨机的高铬铸铁磨球,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较好。  相似文献   

7.
杜鹏翔 《热加工工艺》2001,(6):27-28,30
马氏体基球墨铸铁磨球一般采用砂型(或金属型)铸造成形后,再重新加热进行淬火。若采用余热淬火可大大降低磨球的成本。本文从理论上对该类磨球的余热淬火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余热淬火所需要的成分及工艺条件,并对影响余热淬火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采用余热淬火生产磨球时的常见组织和性能缺陷产生原因也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碳低合金磨球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并分析了钢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具有高淬透性,在水、油中冷却的临界淬透直径均大于100mm,回火稳定性较高。该钢经850 ̄900℃淬火及200℃回火后,可获得具有高硬度和一定韧性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邱联昌  李明喜 《热处理》2010,25(4):43-46
制作了一种可用于磨球的新型含钼低铬合金铸钢;测定了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钢的组织和磨损面形貌。结果表明,钢的淬火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淬火温度过高,硬度反而下降。从相同温度淬火后,钢的硬度均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850℃油淬和300℃回火后,钢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最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淬火工艺对大尺寸厚壁钢管淬火过程中组织和残余应力有很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30Cr2NiMo钢管经过不同工艺淬火后的温度、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尺寸厚壁钢管淬火后内应力主要集中在台阶处,可达600 MPa左右,在传统淬火过程中空冷一段时间,可以在保证组织与常规油淬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降低台阶处的内应力,将内应力最大值控制在500 MPa以内,降低了钢管淬火开裂的倾向。根据模拟结果得出本试验条件下30Cr2NiMo钢管优化后的淬火工艺为:油淬420 s+空冷480 s+油淬,淬火后钢管的细管处的组织为马氏体组织,粗管处表面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心部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1.
郭长庆  程军 《铸造》2006,55(8):814-816
介绍了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EPC)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窘球的工艺、窘球的组织、力学性能、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性能,并与采用金属型铸造的相同材质的磨球进行了对比。工业实验表明: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的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的耐磨性约是采用金属型铸造的低铬铸铁磨球的2倍。  相似文献   

12.
《铸造》2019,(4)
采用油淬+空气等温热处理工艺制备CADI磨球,利用不同的油淬时间获得组织不同的CADI磨球。使用OM、SEM、XRD和冲击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显微组织对CADI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短时油淬时,CADI磨球的基体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而长时间油淬时,CADI磨球基体形成了马氏体。在冲击功为1.2 J的冲击磨料磨损试验中,马氏体CADI试样在初始阶段耐磨性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磨损失重越来越大,超过贝氏体为主的CADI试样。冲击磨损过程中,试样会产生形变层,形变层内石墨球和基体的界面处会产生较大应力集中;当组织韧性不足时,裂纹极易从石墨球和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和扩展,导致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Cr12铸铁淬火+回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当Cr12铸铁的铸态组织有珠光体时,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在l050℃淬火时,淬火硬度值最高;回火温度升高,显微组织也发生变化,硬度提高,耐磨性较好。在作为磨球使用时,最佳处理工艺为1050℃淬火 400~500℃回火。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锻件存在组织不均导致淬火开裂的现象,采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对中碳Cr-Ni-Mo-V耐热高强钢大型锻件940℃淬火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组织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中碳Cr-Ni-Mo-V耐热高强钢淬火过程中的锻件心部与表面温差超过600℃,内应力主要集中在台阶位置。根据模拟结果,实际锻件采用“水淬14 min+空冷10 min+水淬”的淬火工艺,可以在保证组织与常规水淬相似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台阶位置的内应力,避免锻件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Cr26高铬铸铁磨球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具仓  赵爱民  王丽娜 《铸造》2005,54(9):912-9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r26高铬铸铁磨球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采用Cr26高铬铸铁制造φ50 mm磨球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采用1 030℃×5 h特殊淬火液淬火 275℃×4 h空冷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出的Cr26高铬磨球硬度达60HRC以上,冲击韧性达5 J/c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计算机模拟所制定的针对大型塑料模具718钢的热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采用特殊的端淬装置和端淬试棒进行特定工艺的淬火冷却,模拟大型塑料模具718钢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及组织变化.本文是在端淬试验的基础上,对淬火后的端淬试棒硬度随回火工艺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保证718钢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硬度达到不同硬度差范围的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7.
对从40 mm厚板坯上切取尺寸为20 mm×40 mm×200 mm的20MnCrNiMo钢试样,分别进行了860℃水淬,860℃水淬再860℃水淬二次淬火,900℃水淬再860℃水淬二次淬火,以及900℃水淬、860℃水淬再860℃水淬三次淬火。经1~3次淬火的试样均于620℃回火。随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了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多次淬火可细化钢的晶粒,改善钢的力学性能;三次淬火对组织细化及性能改善的效果好于两次淬火;对于这种钢的两次淬火工艺,初次淬火温度为860℃的工艺能使钢的晶粒更细小,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SEM)、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球化退火工艺对60Si2Cr磨球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前球化退火可使60Si2Cr磨球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化、均匀化。球化退火降低了60Si2Cr磨球钢的淬火开裂倾向,提高了其淬火后的冲击性能,但对硬度影响不大。60Si2Cr材质钢球淬火前球化退火可以提高钢球的平均体积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而提高钢球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梅尼尔组织预测预报数值模拟模型,采用自编程序,对钢件感应淬火后淬硬层组织及其含量分布情况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说明梅尼尔模型也可用于对感应淬火工艺下零件淬硬层分布及组织含量的模拟预报。  相似文献   

20.
余热淬火低合金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长庆  宫凤林 《铸造》1996,(10):31-32
通过化学成分优化设计,组织及性能研究,研制出一种利用冲天炉化铁,金属型铸球,余热淬火、低温回火为生产工艺的新型低合金球墨铸铁磨球。这种磨球使用寿命为普通碳素锻钢磨球的4倍,为贝氏体锻钢磨球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