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锰酸钾预氧化的除藻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邯郸市滏阳河水考察了高猛酸钾预氧化对高含藻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少量高锰酸钾既提高了对藻类的去除率,又降低了出厂水的色度和嗅阈值,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腐殖酸对高铁酸钾预氧化除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人工培养的绿藻进行了高铁酸钾预氧化除藻的静态试验,并与单纯硫酸铝混凝除藻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腐殖酸的存在使单纯硫酸铝除藻效率降低,高铁酸钾预氧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腐殖酸对混凝除藻的影响,这也是高铁酸钾具有良好除藻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达到同样的除藻效果,预投高铁酸钾可以节省混凝剂用量。另外,适当地降低pH值,延长预氧化时间将大大提高高铁酸钾预氧化除藻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原水硬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以绿藻为研究对象,在原水钙硬度为50~300mg/L的环境下进行了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实验。混凝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效果。当钙离子浓度较低时,臭氧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但当钙硬度> 90 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则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水厂原水的3组平行实验数据也证明在高硬度环境下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  相似文献   

4.
针对M水库的中营养状态,本试验研究了氯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杀藻除嗅效果,确定了相应的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预氧化剂后(单独高锰酸钾或单独氯氧化)可以明显降低沉后的藻类计数;采用联合预氧化也可以适当降低预氯化产生的氯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嗅味的去除,需再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同时联合预氧化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比单独氯氧化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有所降低;为了控制氯氧化副产物,可以投加PAC10.0mg/L时,这时三卤甲烷可以去除76%以上。  相似文献   

5.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除藻效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水中藻类的去除试验表明,投加少量的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即可显著地提高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CI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提高常规处理工艺除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藻类数为1.3 X 108个/L、浊度为10.32~15.50 NTU、温度为27~30℃的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当CIO2投量为1.0 mg/L、PDM复合药剂投量为60 mg/L时,滤后水浊度能降至0.2NTU以下,对CODMn的去除率达到46.6%,对藻类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CI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技术是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库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Cl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提高常规处理工艺除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藻类数为1.3×108个/L、浊度为10.32~15.50 NTU、温度为27~30℃的黄河下游引黄水库水,当ClO2投量为1.0 mg/L、PDM复合药剂投量为60 mg/L时,滤后水浊度能降至0.2NTU以下,对CODMn的去除率达到46.6%,对藻类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ClO2预氧化与PDM复合药剂联用技术是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库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水厂进行的半生产性对比试验得出,二氧化氯预氧化的投加量为1.0mg/L时,就可较为彻底地去除藻污染,并有效控制藻毒素的释放;能够显著提高对浊度、色度、藻类和有机物的去除率;能够抑制藻类在平流沉淀池中的再生长。游离二氧化氯能稳定持续地氧化积累在滤池中的藻类及胞内物质,有效解决了滤后水中藻毒素及致嗅物质升高问题。二氧化氯预氧化可以作为应急除藻、解决嗅味问题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南方莱水库水为试验原水,提出了臭氧预氧化与PAM联用助凝技术。把沉后水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小试研究了臭氧预氧化(0.60mg/L)对聚丙烯酰胺妒AM)的试验参数的影响,据此确定了生产性试验条件。研究表明,联用工艺能明显改善混凝效果,除浊率提高值为10.32%。考察了联用技术对水力负荷的适应能力,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的较佳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市饮用水水源水作为原水,以O3作为预氧化剂,通过中试试验将气浮和过滤出水与常规工艺进行对比,研究了O3预氧化在除浊、除有机物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经O3预氧化后,出水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均比常规工艺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微量酚类污染物在液氯消毒工艺中会产生氯酚并导致严重嗅味的问题,采用ClO2预氧化的方法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酚类,从而控制消毒过程中氯酚的形成。先通过静态烧杯试验,再用全自动微型移动式平台对试验参数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在苯酚质量浓度为280μg/L的条件下,ClO2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基本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苯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从ClO2投加量及预氧化时间方面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即ClO2投加量为0.6~1.0mg/L,预氧化时间为30~60s。  相似文献   

13.
采用1 m^3/h中试装置高锰酸钾预氧化-微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并考察了对水中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效能及对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有效提高超滤系统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且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5 mg/L时组合工艺运行效果达到最佳。此外,高锰酸钾可以改善膜渗透性能,延缓了跨膜压差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净水厂重度含藻水污染问题,提出了机械絮凝池与压力溶气气浮池联合工艺,以达到高效处理含藻水的效果,并在对主体构筑物进行设计及设备选型后,对药剂投加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5 mg/L,氧化5 min后投加PAC 30 mg/L对藻类、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达到62.9%,69.5%和94.5%,减轻了后续处理构筑物负担,研究结果为重度含藻水厂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或提升"教育产出"。为适应新时代新水利背景下水利科技人才培养需求,同济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从培养方案修订着手,通过修订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以及持续改进课程体系等方法贯彻OBE理念,实现从培养"学科导向型"人才到"工程导向型"人才的转变,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期达到水利工程师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与此同时,建立了课程达成情况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机制,并结合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实现了对本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中长期跟踪评价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杨丽静 《山西建筑》2011,37(26):247-248
从提高国有施工企业领导人员治企能力动力机制的意义着手,通过理论分析,探索了构建提高国有施工企业领导人员治企能力动力机制的途径,以带领国有施工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速凝剂对水泥水化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刘烈淘 《山西建筑》2007,33(36):158-159
采用XRD对选用的两种速凝剂进行成分分析,通过试验比较两种速凝剂的性能差异,并利用SEM测试,观察研究了掺速凝剂的水泥水化产物的形貌特征,分析其水化作用机理,对速凝剂在工程中更好地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玻璃粉既能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又能有效抑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当前绿色混凝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比恒温恒湿环境和自然环境养护下,玻璃粉掺量、粒径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效果和变化规律,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恒温恒湿和自然环境养护下,掺入10%~30%掺量和0~75μm粒径的玻璃粉均能有效抑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2)玻璃粉抑制干燥收缩的效果随玻璃粉掺量增加而增大,随玻璃粉粒径减小而增大;玻璃粉掺量对混凝土干缩率的影响效果大于玻璃粉粒径对混凝土干缩率的影响效果;(3)相较于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对玻璃粉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The flutter contro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entral-slotting, which have gradually been adopt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ng-span bridges as an effective flutter controlling measur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wind tunnel test. Five basic girder cross-sections representing five typical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central-slotted with two different slot widths. Then, a series of sectional model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three-degrees-of-freedom coupling flutter analysis method (2 dimension-3 degrees of freedom method, 2d-3DOF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erody namic performance, flutter mechanism and flutter modality of the five basic sectio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entral-slotted se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ntral-slotting can not always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stability of bridge structure. The control effect of central-slotting depends on the aero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the original girder s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entral-slotting width. If the original section is inappropriate or the slot width is unsuitable, central-slotting will even deteriorate the structural flutter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flutter control effects come from the differen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erodynamic damping, and flutter modality especially the participation level of heaving motion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trol effect of central-slotting.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6, 39(7): 74–80 [译自: 土木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桥梁中央开槽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风洞试验的方法,对中央开槽这种已经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逐步得到应用的颤振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选取5种不同气动外形的基本断面,采取2种开槽宽度分别对其进行中央开槽处理。对全部5个系列15种断面开展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并应用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对各断面开槽前后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开槽并不总是能提高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效果同基本断面的气动外形以及开槽宽度密切相关,当槽宽不恰当时中央开槽的控制效果会严重削弱,而对气动外形比较钝化的断面采用中央开槽后其颤振性能反而会恶化。对控制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控制效果差异的原因在于各断面气动阻尼的形成和随风速发展规律存在明显差别,而颤振形态特别是竖向自由度的参与程度也影响到中央开槽的颤振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