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胡强 《合成纤维》2024,(1):12-14+19
由于石墨烯发射的远红外波振动频率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非常接近,可以与人体内分子共振产生热能,热能深入皮下组织,引起温度升高,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利用石墨烯的上述功能,将石墨烯与尼龙6相结合,生产出石墨烯/尼龙6功能性切片,介绍了石墨烯/尼龙6聚合生产时的原辅料和公用介质,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尼龙6的聚合工艺。  相似文献   

3.
介绍尼龙6生产中低聚物产生的过程,以及利用低聚物直接聚合生产工程塑料用尼龙6的工艺方法,对低聚物直接聚回收利用与低聚物解聚回收单体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强 《合成纤维》2023,(10):1-4
为提高萃取液的利用率,采用裂解工艺,先对尼龙6聚合过程中未完全反应的低聚物和单体进行解聚,解聚后的产物直接进入反应器中,可用于高黏度有光尼龙6切片的聚合生产中。对比了优化前后的聚合工艺流程,具体介绍了纯化、浓缩、裂解、聚合、切粒、萃取、干燥等工序。采用优化工艺,既省去了复杂的蒸馏和精制工序,又节约了能源,制得的高黏度有光尼龙6切片的分子质量分布可达1.008左右。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以单条聚合生产线进行多品种生产的可行性。通过生产实践,在原设计为民用纺丝级半消光切片生产线上,先后生产出全光低粘切片、中粘发片及高粘切片,并实现了各品种生产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阴离子开环聚合尼龙6(APA6)及其复合材料在学术和工业上的研究成果.APA6复合材料包括短纤维增强APA6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APA6复合材料、纤维织物增强APA6复合材料、自增强APA6复合材料和APA6纳米复合材料.详细介绍了相关APA6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APA6聚合过程中工艺参数、成型工艺、反应体系和...  相似文献   

7.
对国产技术和引进技术生产的两种尼龙 6切片分析表明 :其粘度、含水量、可萃取物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晶度等质量指标基本相同 ,但差热分析图谱存在较大的区别 ,国内技术切片只有一个吸热峰 ,而引进技术切片却有两个吸热峰和一个放热峰。两种切片均能高速纺丝 ,但后者在加工性能方面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1 装置特点阿加菲公司 LDR(Lactam Direct Recycling)己内酰胺直接回收聚合工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不浪费任何原材料 (原料消耗 1 .0 0 1 kt己内酰胺/kg熔体 ) ,内酰胺 1 0 0 %使用 ;封闭的水回路 ;无废水 ;无内酰胺和低聚物废料 ;公用工程消耗极低 ;切片干燥后 ,几乎无粉尘 ;装置生产简单 ,维修少 ,费用低 (见表 1 )。表 1 公用工程的消耗项目参数项目参数电 / k W· h 1 0 0冷冻水 / m3 3 0热媒 / k W· h 2 1 8脱盐水 / m3 0 .1蒸气 / kg 1 0 1 3氮气 / Nm3 5冷凝水 / m3 50压缩仪表气 / Nm3 52 内酰胺混合内酰胺从液体内酰胺储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通过化学方法改性尼龙6的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用各种弹性体、刚性链段以及共聚单体等,弹性体可采用四氢呋喃聚醚(PTMG)、环氧丙烷聚醚(PPG)、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丁腈橡胶(ATBN)等,刚性链段如聚酰亚胺、N酰化己酰胺末端基芳香族聚酰胺、氯封端聚醚砜等;单体共聚采用己内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工业用高粘度锦纶 6切片聚合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聚合生产设备技术及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建议尽快实现高粘度锦纶 6切片聚合装置的大型化、国产化。  相似文献   

11.
对纳米氢氧化镁(NMH)进行硅烷(KH-550)接枝处理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制备了PA6/MNMH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热失重分析、电子拉力机和熔体流动速率仪对改性前后NMH填充的PA6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后NMH的表面成功接上了硅烷.以改性NMH(MN-...  相似文献   

12.
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2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对纳米SiO2复合材料进行偶联化处理,其表面均将在原位聚合过程中与尼龙6产生接枝;SiO2表面接枝物的生成,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体系结晶程度的降低,但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主要由SiO2粒子的分散程度、粒子和其体之间的相界面性质等因素决定;采用经偶联剂处理并具有较小粒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SiO2对尼龙6进行复合,可使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且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是为SiO2的3%左右。  相似文献   

13.
赵献峰 《山西化工》2021,41(1):26-28
尼龙6(PA6)由于其良好的特性,常被用作纤维制品.随着人类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抗菌功能的人造纤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纤维的抗菌改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制备具有抗菌作用的尼龙6切片,在增强尼龙的综合性能同时,也拓宽了尼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国外公司的不同尼龙 6浓缩液直接在己内酰胺聚合中回用的工艺特点 ,国内引进装置采用该工艺的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保持聚合进料组成稳定和防止浓缩液析出是成功地采用浓缩液直接在尼龙 6聚合中回用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PA6聚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外PA6聚合生产工艺与设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聚合方法及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德国Zimmer公司、KarlFischer公司;瑞士Inventa公司;意大利NOY公司等的工艺技术设计合理,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分子量分布均匀。其设备特点是在聚合管内广泛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整流器,萃取塔采用狭缝式结构,干燥塔内采用热氮气干燥,聚合过程采用DCS集散系统控制,生产过程全部连续化。建议各地在引进新装置时,应围绕技术经济性、产品用途作全面评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 世界上应用玻璃纤维(以下简称玻纤)对热塑性塑料进行增强改性始于50年代,1952年美国Fiborfil公司首先开始研制成功长玻璃纤维(以下简称长玻纤)增强尼龙6,并于1956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挤出包覆法~[1],与电缆包覆法极其相似。国内最先生产玻纤增强尼龙产品的是  相似文献   

17.
采用HDI脲二酮接枝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再用己内酰胺封端异氰酸酯基团,制得橡胶改性剂,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得液体橡胶改性尼龙(PA)6树脂。分析表明,HDI脲二酮接枝到HTPB的羟基上后被己内酰胺成功封端,进而阴离子聚合生成橡胶改性PA6共聚物。冲击断面分析,当橡胶质量分数高于15%以后,改性PA6树脂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脆断后甲苯刻蚀表明,随着橡胶活化剂含量增加,未参与聚合橡胶含量增加,导致橡胶微相尺寸变大且均匀性下降。在180℃条件下,聚合生成橡胶改性PA6树脂表现为α晶型,橡胶的加入并没有改变PA6的晶型;树脂熔融再速冷结晶后,PA6以亚稳定γ晶型为主,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α晶型明显增强,说明橡胶相的存在有助于形成较稳定的α晶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流动性尼龙(PA)6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玻璃纤维(GF)增强无卤阻燃PA6材料。考察了材料配方和挤出工艺对改性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PA6相比,高流动性PA6由于熔体黏度低、MFR高,有利于无卤阻燃剂和GF在基体材料内的混合和分散,因此在同样配方和工艺条件下,显示出更好的阻燃效果与更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山田 《合成纤维》2009,(1):56-56
德国工程企业Uhde Inventa—Fischer承包了俄罗斯kuibyshevazot年产5.4万t规模尼龙6聚合厂项目。  相似文献   

20.
对纳米氢氧化镁(NMH)进行硅烷KH570接枝改性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之共聚获得表面改性的纳米氢氧化镁(MNMH),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制备PA 6/MNMH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热重分析和电子拉力机对NMH及PA 6/MNMH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的NMH表面成功接枝了KH570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 6/NMH-KH570-PMM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比PA 6/NMH纳米复合材料的提高34%。NMH或其改性NMH的加入提高了PA 6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