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生态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一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探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结构技术发展上采用各自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态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得出以下结论:在结构技术观上,我国生态建筑的结构技术应该依托我国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及科技环境,走发展适宜技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建筑作为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遵循“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介绍了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的集成技术体系。展示和探索了符合上海乃至我国发展现状的生态建筑适用技术,以期为我国的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推广及上海2010世博建筑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可行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小武 《云南建材》2011,(21):53-54
生态建筑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面对这些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生态建筑总是要立足于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等几个方面。正如十全十美的人不存在一样,完完全全的生态建筑也是没有的。其实建筑一般实用型的生态建筑并不是一件技术上的难事,关键还在于人观念的转变。建筑师只要在深刻的理解地方条件和需求的基础上,将一些简单的做法和技术加以组合就能够产生一定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我国地域辽阔,落后地区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发达地区更要保护好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因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也有着不同的含意和对策。更主要的问题是用于生态建筑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多由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即使这样也须若干年以后才会见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及节约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可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之路在我国将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与文化的广义生态建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伟 《建筑师》2005,(4):76-84
本文论述了对生态建筑技术的概念及生态建筑多层面的认识,研究了生态建筑技术的思想渊源、发展趋势以及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运用生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方法,探讨了生态建筑的技术层面、生态建筑(城市)的技术因素、生态建筑的“健康”技术,以及自然科学影响下的生态建筑技术走向。提出了“广义生态建筑技术”的概念及其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工程。通过研究办公示范楼各项关键技术的技术目标、技术应用和技术体系集成,探讨适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生态建筑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7)
本文阐述了智能生态建筑的内涵、特征及技术,并以智能玻璃在建筑门窗幕墙工程中的应用为例,对当今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和现有水平做出深入探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笔者认为,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建筑及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伟 《工业建筑》2001,31(6):24-29
提出并建立了生态建筑技术的概念及其研究框架 ,从新的视觉探讨了生态建筑的思想渊源。指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注重生态建筑的节能技术、健康技术等高新技术运用 ,并且利用系统工程方法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发展“适用”技术 ,乃是广义生态建筑技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生态建筑的特点及设计理念,从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两方面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技术,探讨了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态势,践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走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推动生态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海鹏 《山西建筑》2004,30(21):21-22
在生态建筑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 ,从低技术、高技术和适宜性技术三个层次分析了生态建筑的技术体系 ,并归纳了各自的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对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建筑潮流,其理论并非建立在深奥的哲学思想之上,也不涉及复杂的社会伦理学说。高技术的生态建筑关注的更多是能源的节省和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人在建筑中的生理健康。文中对生态建筑的技术与形式方面进行解读分析,以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建设方面作积极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