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青 《建筑师》2013,(6):6-11
本文作为黑格尔建筑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分。从“形式”问题出发。讨论了在精神(意志)与形式(形态)之间的联系。从哲学和建筑理论的角度具体展开了关于形式的“抽象与移情”的判断和分析,并且从形式上讨论了建筑文化形态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相似文献   

2.
李宇宏  蒋佳俏 《园林》2022,(4):116-1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城市病"的出现对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植物配置作为景观表达的主要手段,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的实用意义,同时有着文教功能,能够宣传道德情操,丰富城市美的内涵.竹因其君子品性深受北宋文人垂青,常被作为描写对象.以北宋诗、画、园林中的竹为研究对象,从"移情和反哺"的视角切入,分析北宋文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刘强 《四川建筑》2014,(3):55-56
建筑审美情态是审美的精神领域活动。文章从审美情感出发,结合美学理论中的嫁接、移情、意境理论来阐述建筑的审美意义,详细分析了这三种情态效应的内容与机制,最后结合笔者自身实践项目论述嫁接、移情、意境的具体应用与表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美学的精神角度阐述建筑审美所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现实的羁绊往往使欣赏美和创造美化为泡影,只有以艺术家的眼光才能发现生活中令人心动的瞬间。执着于现实利益考量的人无法体会艺术家抛开功利目的所获得的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快乐,艺术家在物质生活中可能是贫穷和简单的,但是他的心灵是纯净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采用大学生道德推脱问卷、大学生移情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江西省3所高校的5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呈正相关关系(r=0.54,P<0.01),移情与道德推脱和网络欺负分别呈负相关关系(r=-0.34,r=-0.29,P<0.01);移情在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哲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12,28(12):79-83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在思想框架上突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原则,然而其设计观念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以人本主义为视角,基于城市体验活动的内在特点,提出景观设计存在着从隐喻到移情的变化趋势,并解析了其思想背景、潜在意义与规律。尝试用一个新的视角"看景观",并对"隐喻—移情"的景观设计观念及作品进行了当代文化语境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工作室关注建构问题,并不仅仅是理论的需要,还有在空间设计上的意义。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盛行的当下,板片建造的研究不仅有其必要性,也能拓宽我们的创作思路。因此,工作室近年连续有两篇研究板片建筑的论文——《当代建筑空间的垂直叠合研究》和《抽象层板的建筑空间架构建造实践》出现,试图对板片建造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153-156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进入大学阶段普遍存在的瓶颈现象,也是大学英语课堂必须解决的关键性课题。笔者通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及社会文化发展理论(SCT)对"石化现象"研究的启示,试图将"移情"因素导入二语学习过程,通过情感关注和文化导入,充分调动促进学习者语言发展的积极因素,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习者亲其师而信其道,达成从情感上认同,从思想上接受,从而摆脱"石化现象"的桎梏。  相似文献   

10.
方振宁 《建筑师》2023,(6):132-137
<正>10月末,我在东京上野的西洋美术馆看完《立体主义展:美的革命》之后,买了一本2022年新出版的画册《毕加索与抽象》(Picasso & abstraction)。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与抽象不是一个新话题,毕加索在立体主义上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立体主义绘画本身就是抽象绘画。这本画册吸引我的部分是一个迄今为止很少被触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2):37-39
<正>客体关系理论中的"移情"是精神分析批评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现实客体和过渡性客体对主体的不同价值及主体对二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当现实客体使主体感受到爱、温暖、接纳等积极的情感信号时,主体会产生心理满足感并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反之,主体将转向过渡性客体寻求安慰。《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对母亲的疏离和对凯蒂的依赖、《抓住时机》里汤米与阿德勒紧张的父子关系和与塔姆金轻松的伙伴关系,都是移情现象的反映。本文运用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等人对客体关系的论述,从原因、表现、结果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班吉和汤米的移情行为,旨在将二者进行对比,说明过渡性客体的选择对移情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6,(8):83-85
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为例,从文化影响、建筑形态及与其周边关系、色彩处理、空间体验等方面来探究建筑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从建筑心理学角度对高校图书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琼宇 《南方建筑》2005,(3):104-106
通过对情感在建筑中传达与被阅读过程的描述,指出情感表达对建筑艺术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以安腾和巴拉干的建筑作品为例探讨如何用情感营造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3)
《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画。这幅画无论是从长度、内容还是技巧方面来说,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是罕见的杰作,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珍宝。该文以绘画形式和绘画手法为出发点,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3)
民间传统吉祥图形是意与形的完美结合。寓意是图形在视觉外部表现形式背后透露的抽象、复杂的思想情感。插画的创作也建立在文字意义的基础上,注重内容的确切传达,再通过有形的视觉语言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该文针对两者的艺术共性,寻求将博大精深的民间传统吉祥图形中"移情于物"的创作思维与现代插画教学相结合,对民间艺术传承与插画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石圆圆 《门窗》2014,(5):56-57
在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追求建筑功能合理的最优方案,然而随着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精神层次要求的提高,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日益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从光影效果、空间尺度、空间形状、建筑色彩四方面分析环境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2,(8):260-260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句为人所熟知的语句虽流传已久,但二者之间的联系究竟在何处却往往很难说得明白。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王昀博士.试图将从音乐乐谱中抽出的空间图式与建筑实体空间建立关联性.并将乐谱空间转化为建筑空间。而这种将乐谱与空间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思考以及将这种联系的转化过程加以示范的努力过程构成了本书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4)
水彩画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发展中融合东西方绘画精髓,在挖掘抽象与意象之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文章分析水彩画抽象之美与意象之美的艺术表现,对水彩画的抽象形态构成、意象特点表现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水彩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俞韩峰 《中华民居》2012,(12):17-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更新,各城市不断涌现出各种造型新颖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投资力度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增加,从而对高层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设计提出更高要求。高层建筑形体及其构件规则性问题可能造成扭转效应,应力集中后造成建筑结构薄弱环节。因此,可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确保高层建筑有良好的内容、风格、形式以及平面、立面的布置规则。本文从介绍高层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规则性的设计规范要求、性能设计要求、防震设计要求出发,分析提高高层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规则性的符合计算模型、拓宽设计思路、改善形体设计、提升设计细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据预测:21世纪将是人类进一步潜入地下的新世纪。影响人类地下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环境受到的威胁和回归大地母亲怀胞的精神需求。本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地下空间的环境特性;地下环境中人的认识模型和反应模型;地下环境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心理环境设计对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学科——地下环境心理学,为人类的地下化事业消除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