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加工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熔喷聚丙烯系列吸油产品在京通过技术鉴定北京市超给无纺技术公司在多年熔喷非织造布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开发成功高效熔喷聚丙烯系列吸油产品─—吸油毡、吸油棉、吸油枕、吸油索,并于1994年8月19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  相似文献   

3.
探讨经氧化石墨烯溶液处理的丙纶纺黏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吸油性能。针对目前市场上丙纶熔喷非织造材料吸油倍率普遍不高的问题,采用浸渍烘干法,将丙纶纺黏熔喷复合非织造布浸渍于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处理,对比了处理前后非织造布的吸油性能。试验表明:经氧化石墨烯处理后的丙纶纺黏熔喷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吸油倍率成倍增加,吸油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认为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改善丙纶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熔喷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聚乳酸熔喷超细纤维吸油材料,所得纤维直径细,约为1~10μm,结构蓬松。测试聚乳酸熔喷非织造布与丙纶熔喷非织造布对于大豆油、大豆油废油、废机油、92#汽油、0#柴油的吸油速率及吸油倍率、压力下的保油性能、吸水率以及油水选择比。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熔喷超细纤维吸油材料对于5种油的吸油倍率分别为27.7、30.2、47.2、7.61和18.85倍,吸油性能显著优于丙纶熔喷非织造布;其在2 500 g砝码下重压5 min的保油率分别为38%、34.5%、25.3%、39.3%和58.33%,压力下的保油性能略低于丙纶熔喷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5.
熔喷非织造布吸油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作为吸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介绍了可开发的熔喷吸油产品的各类用途。  相似文献   

6.
对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的优势,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研发状况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常见吸油材料的应用形式,指出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赵博 《产业用纺织品》2022,(11):24-28+50
选取5种不同面密度的保温及吸油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透气透湿性能、拒水性能及吸油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面密度、厚度及孔隙率对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面密度及纤维在材料中的分布状态决定着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硬挺性能。孔隙率是影响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透气透湿性能、保温性能及吸油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吸油或擦拭过程中,对材料在压力下的吸油性能要求较高。将4种聚丙烯树脂在相同的成形工艺条件下制成熔喷非织造材料,测试其表观密度、纤维直径、透气量和接触角以及其在有无压力下的吸油倍率,探究熔喷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与吸油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蓬松性是影响熔喷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纤维直径,而5.6°之内的接触角变化对吸油倍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在受力吸油应用工况下,需要考虑材料的回弹性。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切片为原料进行熔喷加工,可制得微米级吸油材料,该材料孔隙率大,吸油速率快。对比于几种常规吸油材料,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对0#柴油的吸附能力仅次于聚氨酯泡沫(海绵),但其保油性能优于聚氨酯泡沫(海绵)。其对常见生活用油及废机油的吸油倍率在自身质量的40倍以上。该材料吸油性能稳定,受温度影响较小,且重复使用后性能仍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作为口罩核心材料的熔喷布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介绍了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的国内外现状、熔喷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与织造技术、熔喷法非织造布在医疗卫生、保暖材料、过滤材料、吸油材料方面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徐朴 《纺织导报》2002,(5):183-187
熔喷非织造技术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据资料统计:1991—2001年10年中丙纶熔喷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3%。由于熔喷技术发展迅速,熔喷产品不但在过滤、吸油、保暖材料等领域迅速得到应用;而且在电子电气产品、吸生器内衬、揩布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用途。据专家预测,今后熔喷布的市场前景仍将看好。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熔喷聚苯硫醚(PPS)非织造布作为吸油材料,综合考察其吸油性能。结果表明:熔喷PPS非织造布对不同种类油都有着良好吸附能力,对食用油、原油、机油、柴油的饱和吸油量分别为45、38、39、30 g/g;对4种油的持油率都在80.00%以上,吸油10 s即可达到饱和吸油量的90%,持油性能好,吸油速率快;在重复试验5次后,其饱和吸油量约为初次使用的50%,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熔喷丙纶非织造布吸油产品的加工方法和主要产品种类作了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综述聚丙烯、聚乳酸吸油材料的优缺点以及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根据国内学者研究,分析以聚丙烯/聚乳酸共混吸油材料的优缺点和可行性,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并指出聚丙烯/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应用前景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熔喷非织造布是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在国内外被誉为是流程最短的聚合物一步法生产工艺。其产品具有纤维超细、柔软、过滤阻力小、过滤效率高和纤维自身粘合缠结等许多明显的优点。近年来,其在医卫防护、过滤、吸油、吸音、保暖以及电池隔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熔喷非织造工艺原理和原料,重点综述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过滤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新型吸油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面上的浮油一般是通过吸油材料吸除的 ,这类吸油材料包括木浆基纤维素材料或聚合物纤维非织造布。纤维素材料具有亲水性 ,也具有亲油性 ,因此其不但吸油 ,也会吸水。聚合物纤维非织造布 ,如 PP熔喷非织造布 ,只具有亲油性 ,但不具亲水性。美国 Kimberly- Clark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由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美国专利US5834385) ,这种新材料是由以纤维素纤维作填料 ,外层包裹可透液 PP熔喷非织造布组成。外层的非织造布可吸油并将油转移到纤维素填料层中 ,而水却被挡在了外层。由于纤维素纤维是可更换的材料 ,而 PP则为不宜更换的材料 ,因此这种结构可以大大节省 PP熔喷布的消耗。新型吸油材料是由两片外层材料中间夹裹吸收填料而组成 ,面向水面的一面经凸凹轧纹处理后形成方形截面或其它形截面的凸凹结构 ,这种结构的作用是提高与油面的接触 ,有助于非织造布层的透油速度。两外层的搭边处向外延伸一段并封合好以形成良好的接缝 ,保证内层吸收材料不会向外透出 (新型吸油材料的结构如图 1所示 )。在两片外层材料间充填芯材后 ,整体吸收体呈圆柱体形。它是由一系列内连的部段组成 ,每个部段可以是两端闭合的圆柱形...  相似文献   

17.
利用熔喷法非织造布纤维细、柔软、透气性好、过滤效率高的特性,开发了吸油材料、医卫材料、超细绒保暖絮材、过滤材料、电池隔板等产品.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6,(3)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熔喷聚丙烯无纺布(PP)进行改性,在其表面引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以提高其吸油性能。研究溶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优化液相接枝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单体成功接枝到聚丙烯材料表面上,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油性和保油性,且机械性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经济地处理油品泄漏引起的污染问题,利用聚丙烯(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后制备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然后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铜(CuO)进行疏水改性.对改性前后非织造材料的形貌、结构、水接触角、吸油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负载纳米CuO后,CuO/PP/POE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结晶度下降,熔...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PLA)基熔喷非织造材料存在柔韧性不足、驻极耐久性差、功能性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其作为高性能吸附与过滤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全面总结了PLA基熔喷材料在原料设计、加工成形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LA基熔喷材料的加工成形方法及其改性,主要包括母粒改性(共聚/嵌段、增强增韧、功能性改性等)和后整理改性(静电驻极整理和功能整理);阐述了PLA基熔喷材料在空气过滤、医疗防护、卫生保健、组织工程、清洁擦拭、吸油、保暖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对PLA基熔喷材料的纤维微纳化、多组分化、复合化、耐静电驻极化、功能和智能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PLA基熔喷材料的高质化和高值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