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桩锚结构在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但在其设计计算时往往以经验为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依托在建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预留土作用下桩锚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对基坑力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桩底的位移非常小;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槽形分布,最大沉降在距离基坑边缘5 m左右的位置;弯矩分布曲线沿桩身有2个峰值点,峰值点大概位于桩顶以下3 m和10 m处;当锚索锚固角为15°时,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都比较小;锚索锚固点距离桩顶越远,桩身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越大;当预应力大于200 kN后,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几乎不再减小。  相似文献   

2.
《低温建筑技术》2020,(6):113-116
为保证深基坑周边相邻建筑物安全,文中以南宁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来研究河漫滩软土地区深基坑坑底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坑底加固在采用不同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及分布规律,得到基坑坑底加固深度的有效范围为4m。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基坑被动区加固形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以广东省珠海市某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G3D软件建立基坑工程模型,计算分析了加固体形状对基坑挡土结构水平变形量和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被动区加固可减小桩身水平位移量和坑外地表沉降量;阶梯式加固尺寸对加固效果影响较大,当各阶的宽度和高度相等时,加固效果较好;选择合...  相似文献   

4.
马静 《市政技术》2022,(11):79-84
以青岛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土岩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层中常用的“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可以采用“反压岩土+全粘结锚杆”支护结构进行优化;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和桩身水平位移大多发生在上部土方开挖过程中,因此应在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变形加密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距离基坑侧壁约1/10 h(h为基坑开挖深度)位置,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以下约1/4 h深度处。  相似文献   

5.
梁存君  普永刚  冀诚  魏敏  崔仲卉  贾鑫鑫 《建筑施工》2020,42(2):165-166,179
为验证桩锚支护在黄土地区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以西安幸福林带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载体,通过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黄土地区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结构下,不同预应力的施加对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与支护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后土体的沉降量最大值在距离基坑边缘4~6 m处,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可以减小基坑后土体沉降值,幅度在40%以上;支护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桩顶处,最小值在桩底处;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可以显著减少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减少幅度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土地区基坑底加固对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的侧移、侧压力、地表沉降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理正深基坑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排桩的侧移最大值出现在排桩顶部,坑底加固可使侧移减小1/3~1/2;坑底加固基本不改变排桩上土侧压力;地表沉降最大值发生在基坑边缘,坑底加固可使地表沉降减小约1/2;提出了坑底加固的深度和宽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的位移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常在坑底进行被动区加固,但对于开挖段的被动区加固研究则很少。针对开挖段被动区加固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存在最优加固高度,当加固高度小于该高度时,随着被动区加固宽度与高度的增大,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与坑外地表沉降均有明显的减小,但当加固高度达到并大于该高度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及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则基本趋于稳定,但可减小围护结构的顶部位移,这对于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基坑底部土体裙边加固对基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别对未进行坑底加固和采用坑底裙边加固2种工况进行模型试验。在填土过程中预先浇筑加固土体,实现坑底土体加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冠梁侧向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后土压力进行监测。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试验进行拓展,将基坑变形的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表明,对坑底土体采用裙边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小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坑顶地表沉降虽有减小,但效果不明显;桩身弯矩略小于未进行坑底加固的工况;土体开挖,桩随着坑底下某一点发生转动,造成桩上半部分土压力减小,桩底处土压力增大;裙边加固尺寸中深度相较于宽度对基坑的变形影响更大;土体加固深度与宽度超过一定范围,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加固深度宜取0.3~0.4倍的开挖深度,宽度宜取0.35~0.45倍的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09-111
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分析了支护桩变形、锚杆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与地下管线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进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基坑底面以上2~5m区域的桩身位移较大;基坑开挖对上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大,对下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小;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总体呈现V字型,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距基坑边缘6.5m处,基坑边缘土体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反弹位移。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总体呈现波浪型,最大差异沉降值为17mm。  相似文献   

10.
采用F lac3D软件对广州某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了开挖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基坑的侧壁水平位移、基坑地表沉降、坑底隆起量等技术指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排桩锚杆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基坑开挖变形,水平最大位移出现在基坑侧面顶面中级位置,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较小。因此,对以此类地质条件的基坑工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采用咬合桩围护方案的邻近高填土基坑工程进行分析,当咬合桩作为围护桩时,可采用等效刚度法计算围护桩的桩身变形;作为隔离桩使用时,忽略素混凝土桩的作用,仅考虑钢筋混凝土桩的抗弯能力。现场实测表明,邻近高填土基坑工程在开挖时,咬合桩明显地降低了基坑开挖对紧邻高填土的扰动,满足了高填土自身的稳定,保证基坑工程在高填土作用下的安全。而咬合桩作为一种新型排桩围护结构,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应力隔离作用,有效地分担了邻近超载的影响,确保了高填土的稳定和基坑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当坑内土体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时,围护结构设计应当考虑这种有利于增强围护结构稳定性和减少工程投资的土体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泥土搅拌加固软土深基坑土体是工程中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未加固和加固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对两种方案的土压力、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以及邻近铁路路堤沉降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软土深基坑加固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当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对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强度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基坑工程的设计是在原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通过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和围护桩的一维杆系有限元分析,新的围护方案在充分利用原有围护桩的情况下,采用在坑内注浆加固、增加角撑、大深度放坡开挖等技术措施,达到了安全、经济与可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南昌地铁艾溪湖东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现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工程受地下水的影响效应作简明陈述。同时,利用ABAQUS对第二施工区段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车站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围护结构变形的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最终证明在南昌富水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所设计采用的围护结构是安全合理的,围护桩与支撑组合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地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16.
拱形水泥土支护结构在马钢料槽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拱形支护结构的应用实例。该结构是把水泥土搅拌桩排列成拱形,使其受力合理,形成一种既挡土又防渗且位移很小的支护结构.在马钢120多米长的料槽基坑中,开挖11.7m,创造了在软土地基上用水泥土搅拌桩护壁的最大深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培印  李顺群 《工程勘察》2014,(5):16-20,25
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分别建立了考虑渗流影响和不考虑渗流影响的基坑开挖非稳定渗流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并考虑支护桩与土体的接触作用,研究了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坑外地表变形以及坑底隆起量随着基坑开挖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两个模型的支护桩及基坑变形性状进行对比,发现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基坑变形大于非耦合情况下的变形,说明考虑渗流应力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基坑降水引起的支护结构及基坑土体变形特征。最后,为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围环境,在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又研究了预留反压土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及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内侧预留反压土堤可有效降低基坑及支护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双排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应用在不能实施锚杆或内支撑的基坑支护段,且施工简单,工期较短。《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没有关于双排桩结构的设计方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cJ120—2012)对以往的双排桩工程实例进行了总结,并通过模型试验与工程测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双排桩设计计算的简化实用方法。为了深入探讨双排桩的设计计算及其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本文对规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广州亚运城某基坑支护双排桩结构的算例分析,结合理正基坑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本工程中需对基坑北侧人行天桥桩基础进行保护以及控制基坑变形,双排桩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蔡群 《江苏建筑》2008,(3):55-57
达鑫龙庭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8 m,基坑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钢管桩超前支护、预应力锚索控制基坑位移的复合型喷锚支护结构方案,采用该方案后,基坑各种变形均在控制范围内,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实例,分析加筋(钢管)水泥土桩和锚杆加固结合支护的优点,倡导基坑工程应加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