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射流扩散理论,构建带风井近接隧道在四种送排风方式下的窜流比模型。计算表明,利用风井送排风可有效抑制近接隧道的污染物窜流现象,其效果受风井送排风量、上下游隧道需风量、隧道洞间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就抑制窜流而言,在下游隧道设置排风竖井是效率最低的措施;当上游隧道需风量较小时,上游排风方式的抑制窜流效果最佳;当上下游隧道需风量接近或下游隧道需风量较小时,下游送风方式的抑制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毗邻隧道污染物窜流会引起下游隧道的二次污染,造成通风运营成本和能耗增加。以叶麻尖隧道为工程原型,通过CF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一系列全尺寸数值计算,研究了毗邻隧道CO、烟尘污染物的窜流特性。结果表明:上游隧道出口风速和下游隧道进口风速相等时,风速大小对污染物窜流影响很小;烟尘颗粒的窜流与颗粒粒径有关,0.08μm(超细颗粒物)烟尘的窜流效应要小于粒径颗粒为0.9μm(积聚颗粒物)和5.3μm(粗颗粒物)烟尘的窜流效应,差值为10%左右,后面两者的窜流效应相差不大;变风速工况下,风速比是污染物窜流的决定因素,污染物窜流比随着风速比的增大而增大,风速比小于1.5时,增长趋势较快,接近线性增长,当风速比大于1.5时,增长趋势缓慢,而毗邻隧道污染物窜流的浓度比随着风速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李博 《城市建筑》2023,(8):135-138+142
文章以兰州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近接在建暗挖隧道施工为背景,结合地表沉降、附近建筑物沉降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数据,对富水强风化粉砂岩和砂卵石复合地层下盾构隧道近接暗挖隧道施工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断面处靠近盾构隧道侧变形较大,远离侧变形较小;建筑物靠近路线外侧沉降平均值更大,为8 mm;靠近线路内侧沉降平均值较小,为3 mm;地下管线靠近盾构隧道侧沉降值最大为26mm,远离盾构隧道侧最大沉降值为10 mm。建筑物沉降值和地下管线沉降值均远小于地表沉降值,表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均可抵消部分地层变形影响。监测数据均在设计要求之内,表明暗挖区域洞内深孔WSS注浆、盾构管片增加环向支撑等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隧道和地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施工风险进行了改进,得到一种更加先进的评价方法,之后以此为基础,选择某工程双侧近接段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予以验证。通过验证可以发现,新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可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中,为现代双侧近接既有隧道工程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向洋  杨登平 《山西建筑》2013,(2):195-197
结合广州地铁5,6号线区庄换乘站近接隧道施工,对拟定的先开挖5号线后挖6号线和先挖6号线后挖5号线的动态施工力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有利于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地铁5、6号线区庄换乘站近接隧道施工,对拟定的先开挖5号线后挖6号线和先挖6号线后挖5号线两种工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下开挖会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以某拟建隧道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近接既有隧道开挖施工力学,分析了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变形情况,为近接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程昊  白晨光 《建筑科学》2012,(Z1):250-252
本文旨在以苏州地铁一号线近接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近接施工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近接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高速发展,建筑密集化程度日益加深,地铁盾构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运用,关于盾构近接既有线施工也越来越多。施工中穿越、重叠问题直接对整个既有地铁线路的影响越发深刻。科学了解盾构隧道近接施工影响规律,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当前城市地铁建设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的影响,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但现阶段对此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隧道影响机理,设计了能够模拟隧道分步开挖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并用该试验装置进行了砂土地层中新建隧道施工引起近接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试验研究。试验重点研究了两平行隧道间净距、埋深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既有隧道拱顶和靠近新建隧道一侧拱腰部位的位移发展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新建隧道开挖会对既有平行隧道结构产生侧向挤压效应,隧道埋深和净距对既有隧道的位移都有影响,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位移量的影响更大。当隧道间净距大于2倍隧道直径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水平平行隧道位移的影响非常小。研究成果可为砂土地层中近距离平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城市竖井型自然通风公路隧道,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建立了全长隧道气流与污染物分布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分类研究了不同竖井间距、竖井截面尺寸、交通量、车速和主体长度工况下,隧道内气流与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得出了在浅埋竖井型市政公路隧道的修建与运营过程中,降低主体长度与提高车速可有效改善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2.
华实  眭斌 《建筑节能》2016,(7):95-98
2008年江苏省建设厅颁布了《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专门增设了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实施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成熟适用技术推广等建筑节能重点工程领域。镇江扬中市西来桥镇幸福花苑一期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没有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建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2#楼进行建筑能效测评与节能改造研究,对推动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某自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节能效益评价对该博物馆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应用CFD技术对外场风速风向典型工况、不同室外气温条件下建筑内部自然通风除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利工况下机械辅助通风的建筑除热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合过渡季节空调部分负荷下的建筑能耗模拟数据,对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及带有机械辅助通风的混合通风方式下减少使用空调带来的节能量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初投资计算,对混合通风在该博物馆中应用的投资回收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混合通风应用于该建筑的累积天数为98 d/a,节能量为132 587 kW.h/a,静态回收期约为3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西部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探讨了西部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气系统是医院工程的能源中心。所有用电设备的运转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如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照明等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是使用电能的过程。所以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采用低能耗的工艺流程或技术和选用节能电气设备是电气节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中的节能率、基准建筑、参照建筑、比对建筑以及测评标识建筑名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比较研究了基础项相对节能率与基础项节能率,基础项相对节能率在现行建筑节能的前提下作为能效等级标识等级指标具有科学性;对建筑能效五星标识等级和三星标识等级比较分析,民用建筑能效标识划分为3个等级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被动式建筑节能,是通过利用自然气候资源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赋予建筑本身节能自然特性而实现的建筑节能,因而更为绿色环保,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节能积极倡导的方向。本文就夏热冬暖地区被动式建筑节能,从设计原理、应用技术、设计实践及节能效应进行分析总结,提供相关的设计实践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晓静  邢燕 《建筑节能》2011,39(5):78-80
随着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节能技术在世界各地被大力推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建筑数量也在成倍增长,随之建筑耗能也在成倍增长,农村建筑的节能势在必行.以豫南农村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包括光伏发电、天然光利用和风能发电三方面在建筑中的应用。论述了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应用方式等,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节约能源消耗,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给建筑节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