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近距离穿越某建筑桩基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盾构穿越施工和荷载转移措施对结构及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从桩端穿越时,有无采用梁包柱形式的桩基托换措施对隧道结构内力影响较小,但该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被托换桩的最大沉降和各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桩基托换使距隧道较近的两桩轴力减小,距隧道较远的桩轴力增加,在所有桩体上均产生附加弯矩,但量值较小。建筑结构的最大弯矩发生在距隧道最远处的柱与右跨梁的刚接位置,桩基托换有效减小梁、柱的最大弯矩。监测数据表明,盾构穿越施工对桩基影响较小,桩基托换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地铁隧道与既有建筑物桩基础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应设法减少隧道对桩基础的影响。结合成都地铁7号线八里小区站~东区医院站区间隧道穿越青龙立交桥工程,对桩基托换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多跨连续梁桥桩基托换设计的重难点、托换方案及施工监测等内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对托换效果的对比分析,认为桩基托换技术具有托换效果彻底、盾构过站时影响小、力的传递过程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圳地铁一期工程 4A标段工程实例介绍施工隧道穿越广深铁路桥桩基托换施工技术 ,对托换原理、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及工艺要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国内地下工程建设中,桩基托换已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应用,但大部分托换工程均因地铁施工引起,地铁隧道断面较小(多为盾构隧道,直径6m左右),托换梁跨度小(约10m左右),容易施工,托换工程理论上可行,但是对于市政道路交通隧道工程,由于其断面跨度大,施工工艺目前尚不成熟,大跨度梁式托换工程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广州某市政公路隧道下穿9层的Z大厦为例,对桩基托换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及优化,可供相关工程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铁二号线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下穿隧道穿越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主线桥桩基,与两处桥墩发生干扰,设计采用桩基托换的方式,确保暗挖隧道正常施工及上部桥梁结构安全。工程中托换结构和既有承台、桥墩采用"钻孔植筋+连接面凿毛+新旧混凝土界面胶"的连接方式。新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托换梁降温管对其做降温处理,防止水化热过大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开裂。该工程的桩基托换的成功实施,对黄土地区既有桥梁桩基托换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健  纪展鹏  张鑫磊  蔡鑫涛  汪源 《江苏建筑》2022,(6):100-104+109
文章以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穿越市政公路桥梁桩基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和预测盾构穿越对完成桩基托换后桥梁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和范围。整个三维数值模型包括桥梁结构、地基、盾构隧道3个部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的分布符合一般规律,量值较小,隧道上方土体下沉量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均在安全允许范围内;隧道开挖后,桥面板最大压应力有所增大,而最大拉应力略有下降,桥梁面板的附加挠曲变形不大,面板应力在安全范围内;隧道正上方桩的桩身轴力降低,边桩桩身轴力增加约18%,不会造成桩基破坏。研究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广佛线地铁盾构工程实践,介绍了桩基侵入隧道的建筑物处理方法——桩基托换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工艺,并提出了桩基托换施工的控制要点,以及自己对工程进度控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受原先城市规划的制约,新的地铁隧道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部分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本文以深圳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某立交桥为例,对桩基托换设计、施工工艺及其关键工作等做了详细论述,为在复杂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下进行既有桥梁桩基托换和承载力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申军波 《江苏建筑》2016,(4):51-52,55
在南京地铁三号线卡子门站北端盾构区间穿越龙蟠南路高架桥主线桥路基段与高架过渡段,桥桩侵入盾构区间隧道。经过多种方案比选后,采用桥下增加2座临时竖井,矿山法开挖,洞内桩基截除,填充隧道和竖井,盾构正常掘进通过等措施。文章对方案比选、桩基托换和盾构穿越矿山法隧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王长江 《山西建筑》2011,37(11):183-185
系统介绍了机场路隧道跨越城市既有人行天桥进行的桩基托换的设计、施工步骤和监测,本项技术对成都地区人行天桥托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今后同类桩基托换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的托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受原先城市规划的制约,新的地铁隧道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部分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基础。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线路区间隧道穿越公路桥梁桩基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桩基托换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和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其方法和设计思想可为将来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盾构区间下穿某人行天桥桩基础,人行天桥为桩柱式基础,工程场区地质为富水砂层。受周边环境限制,人行天桥桩基础无进行桩基托换的条件,本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顶托+加固"法对人行天桥进行保护,以保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人行天桥的营运安全及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为检校保护方案的加固效果,本文对加固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桥梁桩基础将使桥梁桩产生较大变形,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在无条件进行桥梁桩基托换作业的情况下,对桥梁采取上部结构顶托+桩基础周围注浆的保护方案可显著改善盾构隧道的施工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曲阳路-溧阳路区间隧道穿越四平路沙泾港桥群桩基础这一工程案例,结合对既有桥梁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施工条件以及作业空间的调研,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式基础托换以及盾构机直接切桩的施工方案。为了确保在桩基托换及刀盘切桩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通行功能的发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桩基托换施工过程中桩基合理开挖暴露长度、桩-筏体系受力转换机理以及盾构切桩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加固及扩大板式基础托换法能够有效减小施工期间桥梁的沉降、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性态;由于原桩基承担荷载大都转移到托换后的筏板基础上,因此部分桩基的切除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沉降变形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工程的方案制定合理、施工措施得当,桥梁结构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桥梁下方桩基托换过程中开挖暴露长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溧阳路站-曲阳路站区间隧道的施工中,盾构在推进至四平路沙泾港桥梁位置时,将不得不从桥梁的桩基中穿过。由于桩的入土深度已经贯穿了整个隧道断面,导致必须对桩基进行拔除或切断等处理。为了在去除影响盾构推进障碍物的同时保证施工中旧桥功能的发挥,本工程采用扩大板式基础托换和隧道内除桩的方案。为此,需要确定桥下桩基托换过程中的合理开挖暴露长度。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合对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内力和变形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开挖暴露长度,从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施工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新技术进行解决。针对车站施工,探讨了轨道交通枢纽站施工综合技术、新型盖挖法施工技术和深层地基加固等新技术;针对区间隧道施工,探讨了复杂工况下盾构机始发接收技术、盾构切削障碍物辅助技术、盾构穿越运行中轨道交通的施工技术、国产地铁盾构设计制造技术和DOT双圆盾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吴圣贤 《山西建筑》2012,38(12):224-226
利用基于地层损失率的FLAC2D数值模拟方法,对武汉地铁4,6号线多隧道施工穿越铁路桥桩的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综合考虑了地层、桩隧分布、隧道与桩基结构性状等影响因素,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合理且有效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占颂嵩  王俊峰 《山西建筑》2009,35(18):320-322
依据上海市地铁新一轮发展的特点,以上海市地铁M10线沙泾港桥段的盾构穿越桥梁基础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地基加固和托换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最后给出了适合沙泾港桥处盾构穿桩工程问题的托换施工的初步解决方案,为今后遇到该类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更经济、省时、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线路站位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制约,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在施工过程中成功研究并应用了SEW工法、暗挖导洞群桩基托换法,针对江中超浅埋泥水盾构过江、土压平衡盾构过溶洞群、超小曲线半径重叠隧道盾构等施工难点采取新技术和新工法,并在盾构过砂层时采取TAC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有效控制了盾构施工中土体稳定和变形,保证地铁五号线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of Shanghai metro line 10, the interval tunnel from Liyang Road station to Quyang Road station has to cross through the group pile foundation of Shajinggang Bridge on Siping Road. Therefore, how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traffic function and the safety of bridge structure during the tunneling process becomes a challenge to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ile underpinning technology was recommended for this project. This specific scheme mainly comprises following steps, i.e. ground improvement behind abutment,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under bridge deck, underpinning pile with raft and cutting pile with shield machine directly, etc.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cheme,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explore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bridge structur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bridge static loads and traffic live loads can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from pile foundation to raft after pile underpinning, and the removal of obstructed piles during tunneling has very limited influence on bridge structure. Furthermore, real-time field monitor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settlement of bridge deck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pipelines, etc.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nsure smooth construction. The monitor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nes, which prove again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reasonable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