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有机溶剂中电沉积Er-Co-Fe合金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高仁  童叶翔  刘冠昆 《稀土》2004,25(1):20-24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有机溶剂DMSO(二甲基亚砜)中Er-Co-Fe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FeCl2-0.1mol·L-1Co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当控制电位在-2.00V~-2.60V(vsSCE)范围内进行恒电位电解,可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黑色非晶态Er-Co-Fe合金膜,其中铒的质量分数可达31.63%~43.15%。  相似文献   

2.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在LiClO4-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中Er-Fe-Ni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ErCl3-0.1mol.L^-1FeCl2-0.1mol.L^-1 NiCl2-0.1mol.L^-1LiClO4-DMSO体系中,控制电位在-2.00V--2.60V范围内进行恒电位电解,可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黑色非晶态Er-Fe-Ni合金膜,其中稀土Er的质量百分含量可达31.39%~41.63%。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FeCl3·6H2O,FeCl2·4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进行了9组正交试验,探索制备Fe3O4纳米颗粒磁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镜(TEM)对磁粉进行表征,利用正交表极差分析找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A2B1C3D2,去离子水用量为200 mL(Fe3+为0.1 mol/L);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 mL;氨水30 mL;[Fe3++]/[Fe2+]=1.75时Fe3O4颗粒饱和磁化强度为62.70 emu/g.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铕、铥异核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镨异核配合物(Eu1-xREx)(ClO4)3·L5·C2H5OH(RE=Tm、Pr,x=0.000~0.200,L=C6H5COCH2SOCH3).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ClO4-有两个在内界参与了配位,而另一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表明,当Tm3 和Pr3 的掺入量分别在0.001mol~0.01mol和0.001mol~0.100mol之间时,对Eu3 的荧光产生敏化作用,且Tm3 和Pr3 的掺入量都为0.001mol时,敏化强度最大,分别可使Eu3 荧光强度增加109%和137%.  相似文献   

5.
通过1350~1550℃下Fe-Cr2O3、Fe2O3-Cr2O3和Fe Cr2O4的碳还原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不同形态铁(Fe、Fe2O3和Fe O)对Cr2O3还原的影响.同一温度下最终还原度及还原速率均呈现Fe2O3-Cr2O3-CFe Cr2O4-CFe-Cr2O3-C的趋势,三种样品的还原都经历了氧化物→碳化物→Fe-Cr-C合金的过程;低碳碳化物的产生以及较早形成金属液相使Fe2O3-Cr2O3还原更充分,合金液相中碳溶解量低导致Fe Cr2O4的还原率偏低,而碳化物偏多、合金液相偏少阻滞了Fe-Cr2O3还原率的提高.实验得到Fe-Cr2O3-C、Fe Cr2O4-C和Fe2O3-Cr2O3-C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2.90、111.84和128.9 k J·mol-1.  相似文献   

6.
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离子液体中进行不同铜锡合金的电沉积研究。使用阴极极化曲线研究铜锡合金的还原行为,使用电子显微镜(SEM)及光学显微镜(OM)对不同颜色的铜锡合金镀层的微观形貌及宏观形貌进行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积层的相组成进行研究分析,使用极化曲线对不同铜锡合金镀层及基材的耐蚀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电沉积体系得到不同的铜锡合金。在0.15 mol·L~(-1) CuCl_2·2H_2O+0.05 mol·L~(-1) SnCl_2·2H_2O体系中可以电沉积得到紫红色的锥状铜锡合金镀层;在0.10 mol·L~(-1) CuCl_2·2H_2O+0.10 mol·L~(-1) SnCl_2·2H_20体系中可以电沉积得到黑色的柏树枝状铜锡合金镀层;在0.05 mol·L~(-1) CuCl_2·2H_2O+0.15 mol·L~(-1) SnCl_2·2H_2O体系中可以电沉积得到灰黑色的冰晶状铜锡合金镀层。不同体系中电沉积得到的铜锡合金相组成不同,且只有在0.10 mol·L~(-1) CuCl_2·2H_2O+0.10 mol·L~(-1) SnCl_2·2H_2O体系中可以电沉积得到由Cu_(13.7)Sn单一相组成的镀层。耐蚀性测试结果显示基材表面不同铜锡合金的存在均可增加耐蚀性,且在0.10 mol·L~(-1) CuCl_2·2H_2O+0.10 mol·L~(-1) SnCl_2·2H_2O体系中得到的镀层耐蚀性最优。  相似文献   

7.
纳米孪晶强化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视为是传统线材面向苛刻工况应用的潜在替代品。采用电弧熔炼、冷热机械加工、剧烈冷变形技术制备纳米孪晶强化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分析其微结构,利用电化学分析在3. 5%(质量分数) Na Cl,1 mol·L~(-1)H2SO4,1 mol·L~(-1)Na OH溶液中分别分析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的腐蚀行为,采用FESEM观察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形貌,分析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机制。结果表明,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经冷变形后呈纤维状组织,其在3种典型环境下的耐蚀性均较为理想。其在3. 5%Na Cl溶液中的腐蚀机制主要为点蚀,自腐蚀电流密度低至3. 85×10-7A·cm~(-2),腐蚀后仅有极少量蚀坑存在。而在1 mol·L~(-1)H2SO4与1 mol·L~(-1)Na OH溶液为均匀腐蚀,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可达1. 26×10-6,7. 88×10-6A·cm~(-2),腐蚀形貌呈均匀腐蚀特征。CoCrFeNi高熵合金线材在3. 5%Na Cl溶液、1 mol·L~(-1)H2SO4溶液与1 mol·L~(-1)Na OH溶液中均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具备在这几种典型环境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溶液中微量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稀盐酸介质中,偶氮胂Ⅲ-Eu3+体系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654nm,当溶液的pH值为4.22时,Eu3+浓度在0~10.80μmol·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0499c(μmol·L-1)-0.000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99×104 mol-1·L·cm-1.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度高.方法灵敏、简便.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实验炉,在1 350℃,氮气保护气氛条件下对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碳球团进行了阶段还原试验,通过TG-DSC、XRD、SEM等检测方法对不同时间内配碳球团还原的组织成分、显微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钒钛铁精矿的还原历程依次为Fe2TiO4和Fe3O4、3(Fe3O4)·Fe2TiO4、Fe3O4·Fe2TiO4、Fe2TiO4和FeO、Fe和FeTi2O5;在磁铁矿大量还原生成浮士体的阶段,钛铁矿与新生成的浮士体发生"钛铁晶石化",最终还原转变为单质铁和含铁黑钛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异辛胺 Span 80 甲苯乳状液膜迁移、分离Mo(Ⅵ )的行为。确定了最佳迁移、分离条件 :当膜相组成为 0 0 2mol/LTOA 3% (W/V)Span80 ,内相为 0 0 5 0mol/LNaOH ,外相为 5 0× 10 -3 ~ 2 0× 10 -2 mol/LHCl时 ,实现了Mo(Ⅵ )与Fe(Ⅱ )、Co(Ⅱ )、Ni(Ⅱ )、Mn(Ⅱ )、Zn(Ⅱ )、Cd(Ⅱ )、Cu(Ⅱ )、Pb(Ⅱ )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板形板厚的数学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板形计法 (板形测控数学模型 ,解析板形刚度理论和板形板厚协调规律 )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得出了更为简明的计算公式 ,并得到基本模型的三参数 (柔性系数 ,干扰系数和轧辊实时凸度 )的自适应方法。板形板厚目标的统一 ,DAGC实现板形板厚最优控制等 ,推进了最优控制理论在轧制过程的工业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Newachievementsintheapplicationofrareearths (RE)tothermochemicaltreatmentssuchascarburizingandnitridinghavebeenmadeoverthepast 1 5years .TheresultsshowthattheadditionofREnotonlyresultsinpro cessacceleration ,butalsosignificantlyim provesboththemicrostructu…  相似文献   

14.
蓄热式燃烧器蓄热室传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流体流经蓄热室的阻力特性系数和传热系数与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了单位球层上的无因次阻力(单位阻力系数)与孔隙度,流体速度,温度的依变关系,提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方法;分析了传热系数受蓄热球填充层中气流速度和材质的影响及烟气的排放温度与换向时间,蓄热体蓄热/放热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测板坯表面温度和大坯壳厚度,得出了各冷却区的平均换热系数和综合凝固系数。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评价了现有铸机的二冷技术现状,为二冷制度的优化和铸机的高效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光  许永贵 《冶金能源》1996,15(1):44-47
本文研究了两种形式的插入件对辐射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K的影响。比较可知,网状插入件与板翅状插入件相比对提高换热器的K值更有效,同时也研究了换热器的操作参数对综合传热系数及阻力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轧辊温度场热交换系数的一种简便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  肖刚  胡秋 《钢铁研究》2002,30(2):37-38
轧件与轧辊之间的传热系数和冷却液的对流换热系数是研究轧辊温度场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联立求解轧辊与轧件的热平衡方程,提供了一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轧辊磨损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Φ1 1 50万能板坯初轧机的轧辊磨损进行了研究。从工程实测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所采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对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合理制定轧辊切削工艺制度和轧钢生产制度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连铸结晶器综合传热系数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宝钢2号连铸机现场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在线宽度对结晶器综合传热系数没有影响。钢水过热度对综合传热系数也影响不大,但拉坯速度对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很明显,保护渣可有效地控制结晶器的冷却强度和冷却均匀性,是消除铸坯纵裂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