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轻质油品脱臭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轻质油品脱臭技术进展夏道宏,苏贻勋,钱家麟(石油大学炼制系,山东东营257062)关键词轻质油品,工艺,分子筛脱臭,Merox脱臭,无碱液脱臭,硫醇,进展1引言石油中含有相当多的非烃化合物,硫化合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对原油加工过程及石油产品性质有特殊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叔丁硫醇,正丁硫醇和正辛硫醇组成的混合硫醇体系的均相催化共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首次发现伯硫醇的存在能促进叔丁硫醇的氧化反应,提出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4.
固体碱技术在液化气脱硫醇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哈尔滨石化分公司采用固体碱技术进行液化气脱硫醇预碱洗工业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碱洗能够达到或超过液体碱洗的效果;固体碱洗不仅脱硫化氢效果好,而且具有脱硫醇和总硫的功能;使用固体碱没有废碱液排放,对环保有利。采用固体碱技术的新型液化气脱硫醇工艺,不仅可以实现装置扩容,而且可以综合提高油品精制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活性炭负载金属常温油品脱臭催化剂,在常温下可将硫醇转化为二硫化物,硫醇转化率>99%。可满足进口硫醇含量高,液空速大,精度要求高的油品脱臭工况。使用该催化剂进行脱臭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无废碱液排放。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汽油预碱洗方式的改进:SB—1固体碱代替液体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固体碱洗代替传统的NaOH液体碱洗是解决当前FCC汽油预碱洗明废碱液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开发物SB-1固体碱具有吸收酸性物质(H2S)能力强、机械强度高、再生简单等特点。本文介绍了SB-1固体碱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并在实验室模拟工业装置上考察其预碱洗效果,结果表明:经SB-1碱洗汽油脱臭催化剂寿命比未碱洗持大大增长,与液体碱洗效果相同,说明SB-1固体碱能够代替液体碱预碱洗。  相似文献   

7.
固体碱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概述了固体碱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固体碱催化剂在(1)双键异构化反应;(2)氧化反应;(3)还原反应;(4)酯交换反应;(5)A ldol缩合、M ichael加成、Knoevenagel缩合、甲苯的甲醇侧链烷基化等C—C键的形成反应;(6)C—S i,C—O,C—P等碳杂键的形成等催化反应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固体碱催化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固体碱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向召  江琦 《天然气化工》2005,30(1):42-48,53
综述了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情况 ,包括固体碱催化剂类型及各种固体碱催化剂碱位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并对固体碱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活性剂、活化剂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固体碱完全可以取代液体碱而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精制.相对于液体碱洗-固定床脱臭工艺,无论再生前还是再生后,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使装置运转时间延长一倍以上.介绍了该组合工艺的流程设计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无碱脱臭工艺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碱脱臭工艺的工业应用杜平(中国石化金陵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南京210033)为了提高脱臭装置固定床反应器内的脱硫醇效率,使汽油中大于C5的硫醇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满足90号无铅汽油的质量要求。为此,该装置于1992年10月开始采用石油大学开发...  相似文献   

11.
光稳定剂在加氢裂化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IFP紫外光安定仪分别考察了苯并三唑型光稳定剂、受阻胺型光稳定剂、抗氧剂及其复配后对兰州炼油厂HVIWH12 5基础油抗紫外光吸收性能的影响。这 3种添加剂复配后的协合效应 ,解决了HVIWH12 5基础油的光不安定问题。还考察了柱层析 (除去极性化合物 )后的HVI WH12 5基础油加入上述 3种添加剂后的抗紫外光吸收性能 ,结果证明了加氢裂化润滑油基础油中的极性化合物是引起光不安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微波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毅  邓宇  郝敬梅  甘灰炉 《石油化工》2007,36(11):1162-1167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采用KNO3/Al2O3固体碱催化剂,大豆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KNO3的负载量(质量分数)35%,700℃下焙烧5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Hammett滴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KNO3在Al2O3表面分散形成的Al—O—K物种和KNO3高温分解产物K2O为反应提供了活性位。该反应的优化工艺参数:微波输出功率360W,反应时间35min,催化剂质量分数6.0%,甲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13。在该条件下,大豆油的转化率达到97.5%。与水浴加热方式相比,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方式,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能耗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克拉玛依环烷基高压加氢基础油光安定性劣化的主要成因,本文采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手段,分析了环烷基高压加氢基础油及其相应芳烃组分、光照沉淀物的烃组成和结构。通过对比各试样的光谱图及结构参数的变化可知,基础油经过强紫外光照射后发生了氧化缩合反应,生成了酸类化合物并逐渐产生沉淀,沉淀物主要由多环短侧链芳香烃所形成。研究表明:克拉玛依环烷基高压加氢基础油光安定性劣化及产生光照沉淀的原因是由极性芳烃造成的,其中多环短侧链芳烃的影响占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F/CaO,K2CO3/CaO,KF/γ-Al2O3,K2CO3/γ-Al2O34种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对棕榈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催化剂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催化剂中活性组分负载量为20.0%(相对于载体的质量分数)、n(甲醇):n(棕榈油)=12、m(催化剂):m(棕榈油)=0.09、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收率依次为97.3%,93.4%,77.7%,96.2%。以CaO为载体的催化剂再生后活性较低,而以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再生后活性较高。X射线衍射和热重-差热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的差异与煅烧过程中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新晶相有关,再生后催化活性的降低是由于活性组分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法合成不同n(CaO)/n(Al2O3)的铝酸钙固体碱催化剂,采用N2吸附技术、FT IR、XRD及Hammett指示剂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双管反应器进行铝酸钙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减压渣油裂解反应和待生剂气化再生,考察了铝酸钙的n(CaO)/n(Al2O3)对其催化减压渣油裂解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不同n(CaO)/n(Al2O3)的铝酸钙催化剂待生剂气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n(CaO)/n(Al2O3) 铝酸钙具有相同的碱强度和不同的总碱量,较低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n(CaO)/n(Al2O3)=17的铝酸钙固体碱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性能较优,总烯烃和焦炭产率分别达到170%和35%,裂解液主要由汽油和柴油组成。不同n(CaO)/n(Al2O3)的铝酸钙催化剂待生剂的气化性能差异不大。气化所得合成气以H2和CO2为主,体积分数达87%,CH4体积分数少于02%,且H2体积分数达到550%~584%,H2/CO体积比较高。因此,铝酸钙适宜用作同时催化重油裂解和气化制氢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汽油脱硫醇装置尾气排放膜法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庆阳石化公司汽油脱硫醇装置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考察各种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吸收法和膜法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对尾气中的油气进行回收,设计并建成了处理量为100m3/h的工业试验装置。对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标定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汽油脱硫醇尾气中非甲烷烃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5g/m3,油气回收率达95%以上,对于油气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降低炼厂油气损耗,实现炼油装置的清洁生产开辟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汽油脱臭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油中引发臭味的含硫物质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和各种含硫物质的含量分布。重点介绍了加氢精制脱臭、分子筛脱臭、Merichem精制脱臭、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作脱硫剂脱臭、等离子体脱硫脱臭、Merox法脱臭工艺、清洁汽油的吸附脱臭等工艺,分析了每种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对汽油脱臭工艺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原油性质对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影响,对比了大庆原油、混输原油(大庆原油中混兑8%俄罗斯原油、13%-30%冀东原油)生产的HVI系列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情况,指出优化装置操作条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原油适合生产高黏度的润滑油基础油;由于俄罗斯原油和冀东原油均为低硫中间基原油,因此导致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波动。优化操作条件后,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和黏度指数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lube oils mixed with paraffinic base oil and naphthenic base oil at different mass ratios has been tested by experiments. The influence of paraffinic base oil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phthenic base oil was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the 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tested oils. The viscosity of lube oil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content of high-viscosity paraffinic base oil in the oil mixture. And the 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was less influenced when the content of paraffinic base oil in the mixture was insignifica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for formulating lubricating oil, a small fraction of paraffinic base oil can be added into naphthenic base oil as far as the property of lubricating oil can meet the spec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n 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the oil mixed with paraffinic base oil and naphthenic base oil, a basic rule was worked ou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qualified lubricating 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