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对于精细研究碳酸盐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岩性岩相转换面、特殊的成岩变化、地层叠加样式的改变等来识别。在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规模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的划分研究。可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长兴组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并根据此划分建立普光气田精细层序格架,研究储层分布规律,加深沉积微相研究,指导研究区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田东凹陷北部陡坡带是百色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和岩性油藏为主,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利用地震资料开展相控储层预测,预测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储层发育及分布,总结区带控砂、疏导、成藏的规律和特点,预测优选有利隐蔽圈闭,提出井位部署建议,经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建立研究区克拉玛依组的层序地层格架。选择关键井分析不同层序单元的沉积特征、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恢复研究区克拉玛依组的沉积模式。根据岩石薄片和压汞资料分析储层的岩性特征,并对不同层位不同区块岩心的含油性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溱潼凹陷台兴地区下构造层、特别是阜三段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并在该等时格架中精细恢复沉积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三维空间展布,建立精细储层对比地质模型,为开展三维地震资料区的不同类型砂岩储层配套描述技术(属性分析和约束反演技术)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和岩石组合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将孔南地区孔店组地层划分出了2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其中各层序又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并结合研究区构造特点,总结了本区不同层序界面的类型,其中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为二级层序边界,局部构造不整合和沉积一构造不整合则为三级层序边界。根据层序和沉积特点,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各体系域储层特点,并预测了不同层序体系域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6.
纯梁东部沙二段油藏目前已进入小型构造圈闭、构造-岩性以及岩性圈闭勘探开发阶段,勘探目标隐蔽性越来越强,难度越来越大,需综合考虑精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物缘方向、砂体尖灭方向、断层封堵性、圈闭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方能有正确的认识。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沙二段隐蔽油藏勘探开发技术,即: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等时、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格架;加强沉积体系分析,利用相控技术,研究储层宏观分布;利用人机联作、任意地震剖面等技术,精细构造描述,进行构造-储层匹配分析,确定油藏类型,研究圈闭有效性。近两年来,该技术在纯48-斜9、樊120沙二段隐蔽油藏勘探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及支撑。  相似文献   

7.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西南地区白垩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有障壁滨岸和开阔台地4种沉积相。以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储层预测等技术要求更高。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优势,并将其有机结合应用,可为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本文在A构造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综合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关键层序界面进行识别追踪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开展精细储层地震反演,并对孔隙灰岩的分布进行预测,为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T区块勘探开发研究表明,白垩系地层平缓、构造简单,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T区块油气勘探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其北部地区隐蔽型圈闭识别难点,提出了以精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频谱分解技术以及测井地震联合反演技术等储层预测手段为核心的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研究思路,进而开展研究区的隐蔽圈闭识别工作,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古近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根据本地露头和岩心资料,将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发育3个三级层序,苏维依组沉积期发育2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程辉 《辽宁化工》2014,(11):1412-1414
构造模型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综合钻井、地震解释和地层对比成果资料建立的构造模型反映了三维空间内断层和地层的发育特征。构造模型的质量决定了后续属性模型、储量计算结果乃至动态模型的质量。通过基础数据复查,对断层模型、平面网格、层面模型、垂向网格质量进行控制,实现了构造建模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了构造模型质量。经过海参5潜山构造模型的验证,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构造模型中断层模型准确反映了断层的空间位置、断层要素及断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层面模型综合了地震资料和井对比资料的优点,真实反映了地层发育特征;网格方向、步长参数合理有效,既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地质认识又提高了模型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反演及其在STRATA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型反演技术,是在精确层位标定、层序划分及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用地质统计技术建立储层格架模型,并利用测井资料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对反映储层变化的波阻抗参数进行求取,以研究储层的分布及其变化细节。加拿大Hampson—Russellg公司研制的STRATA反演软件为一套交互2D/3D模型和反演软件,其功能是将叠后的地震道转换成波阻抗地震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套地震数据反演软件。它提供了基于模型反演、宽带约束反演和稀疏脉冲反演等波阻抗反演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模型反演在STRATA反演软件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测井资料,借助岩心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东濮凹陷文99块油藏沙二下亚段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1个中期、5个短期、1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同时,在对关键井文117井单井分析的基础上,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沙二下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4.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北大港油田开发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应用多种地学软件的核心技术,对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描述,进行层位标定、地层对比,断层解释等研究工作,增加了地质分析及模型基础数据的精度。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地层解释38处,并对区内断层进行了重新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滨海断鼻构造位于歧口生油凹陷中心,是大港油田滩海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求突破的重要领域。该区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且沉积体系多样,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充分研究该区构造和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震精细层位标定、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分频处理解释等技术对该区不同油层组砂岩和火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盆地,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三套地层。徐家围子断陷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初始断裂期、断裂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其中沙河子组发育在断裂扩张期,由砂砾岩和暗色泥岩互层组成,暗色泥岩是营城组内的深层气藏的最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岩心观察,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识别出上超、顶超和削截三种地震三种同向轴反射终止类型及岩性的突变面、地层叠加样式转换面和泥岩颜色的转换面三种钻井资料方面的层序边界特征,综合分析,沙河子组可以识别出四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和深湖-半深湖相共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相则主要发育在断陷的东部缓坡带;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三次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和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地质背景和基准面约束原则下,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三、四级层序地层解释,并以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为核心,对佳木河组佳二段砂砾岩体进行沉积基准面恢复。  相似文献   

18.
在薄互层条件下,以地震解释的层位为控制,以重构的声波测井曲线为出发点,进行外推内插,形成初始波阻抗模型。通过对初始模型6寺不断更新,使得模型的合成记录最佳逼近实际地震记录。该方法突出了地层岩性特征信息,把地震和测井有机地联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提高了薄层的识别能力,在l盥盘油田大芦家地区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留北地区上第三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众所周知,在整个渤海湾盆地,河流相的储层预测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此类油藏的研究工作,除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储集层研究等地质工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当有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该类油藏进行预测。利用地震属性的分析技术,是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工具,在该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