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渗透砂岩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天然或人工)裂缝的存在,使对于这类油藏的研究变得复杂。如何正确描述和模拟裂缝的性能,将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开采的关键。尽管裂缝性油藏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裂缝性油藏中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
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离不开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进步,由于天然裂缝性油藏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数值模拟可以大致分为连续性模型和离散性模型两大类;连续性模型又可以分为双重介质模型和单介质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主要是以Barrenblatt和Warren-Roo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双重孔隙/双重渗透模型为基础,在此类模型中认为油藏中任意一点都存在有基质和裂缝两种介质,基质被相互平行排列的裂缝分割成单个的岩块,每种介质都存在独立的水动力场,通过两种介质间的窜流的将基质和裂缝联系起来;而对于单介质模型,则是通过某种方法将裂缝的渗透率和基质的渗透率进行综合考虑,得出整个油田的平均有效渗透率,该有效渗透率考虑了裂缝的密度、方位以及宽度等的影响,然后将该有效渗透率输入到普通的单一介质模拟器中来对裂缝性油藏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数学上比较简单,灵活性比较强,同时由于该模型只对其连接的两个网格有影响,所以改变模型的传导率只会影响其中一个方向的传导性,而不会像常规的模拟器那样要同时影响两边的传导性,但是该方法目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新站油田属于外围低渗透油田,储层发育较差,油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异大,砂体分布零散,给油田动态分析和动态调整造成一定困难。本文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需要,有效地利用油水井压力监测及注入剖面、产液剖面等资料研究油田的非均质性,以及油层之间存在的矛盾。为缓解因裂缝造成的层间、平面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探索积极有效的治理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岩裂缝性油藏小层多,隔层薄及裂缝发育引起高滤失的特点,在常规压裂工艺的基础上,压裂施工着重从如何压开多层,降低滤失,增加裂缝有效长度来考虑,采取卡封分层压裂,限流压裂,暂堵压裂等技术及配套工艺确保压裂施工正常运行,提高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油井进行压裂是增加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压后井的产能是压裂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压裂优化设计的基础。针对水力压裂后的裂缝-油藏系统,通过单条裂缝或多条裂缝性质及其几何特征形态得到一个等效油气藏几何模型,进而把试井或者岩心分析等结果转换为一个理想化的裂缝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6.
裂缝性潜山油藏属于典型的双重介质油藏,其主要的储渗空间是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笔者首先总结分析了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主要地质、开发特征和注气驱油机理,然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M油藏进行了连续注气分析。笔者得出CO2驱油效率比干气驱油效率高、干气的波及范围要大于CO2,但干气突破、气窜的速度比CO2快、更易受气窜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现代油田由于经过了长期的开采情况较为复杂,或者地质条件的限制,石油的采收率逐渐下降,特别是低渗透性裂缝性油藏,需要应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提高其采收率。水气交替注入的形式有二氧化碳水气交替注入、烃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氮气水交替注入等。注入的气体作用在于能够保持地层压力,注入的水能够提高注入气体的粘度,避免出现气窜现象,提高驱油的效率。本文简单分析了水气交替注入技术的原理,各类参数的设置,为从事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乾安高温(98℃)裂缝性油藏中存在的高渗透和高滤失问题,研制了适合该类油藏的高温堵剂。在高温条件下研究了配方各组分及其用量对该堵剂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影响,筛选出堵剂配方,并考察了堵剂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堵剂在高温条件下可形成高强度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合高温裂缝性油藏堵水。  相似文献   

9.
针对滨南油田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以地震地质资料为主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通过曲率的方位角研究裂缝的方向。通过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分析裂缝空间展布规律。滨南油田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随机性。通过研究得到该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我国的一类主要油藏,随着石油需求的增大,对这类油藏的开采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这类油藏的定义、特性以及开采难度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不稳定性注水技术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采中的应用原理、相关参数选择以及能够提升油藏采收率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Aronofsky等人由试验提出的产量递减模型,将采出程序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转变为了阶段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模型。由于每个裂缝性油藏有其本身的裂缝发育和裂缝展布特征,而不同的裂缝发育和展布特征必将导致油藏的递减规律也不相同。因此,当裂缝性油藏处于递减阶段时,应用上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产量递减规律和可采地质储量等。应用本文提出了预测模型,对阿北安山岩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以来,产量递减阶段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和预测,与应用翁氏模型和水驱特征曲线两种方法分别预测的产量及可采储量对比,相对误差减小了0.01个百分点。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产量预测模型适用于注水开发的裂缝性油藏的产量递减阶段,计算简单、快捷、相对误差小,对油田开发及方案编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裂缝型油藏堵水施工过程中堵水剂易沿着裂缝向地层漏失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维网状堵水剂的堵水工艺,研发出了适合裂缝型油藏的三维网状堵水剂.选定了酚醛树脂交联剂凝胶体系,并研究其与聚丙烯酰胺匹配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三维网状凝胶堵剂发生交联反应后,能形成牢固的三维网状结构,实现裂缝型油藏封堵作用.该体系配方为6 g·L-1部...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油藏开发过程中产量递减快,合理的开发方案是实现此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对鸭儿峡油田志留系油藏的开发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为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方案优化技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所研究油田井网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在根据油藏实际参数所建立的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型中进行模拟生产,对模拟结果从提高采出程度与控制含水上升方面考虑分析,找所对采收率和井网见水影响相对较大的参数,并得到所给参数水平下的井网参数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根据S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调整,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堵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暴性水淹、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可以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降低油井的含水率,在稳油控水方面效果显著。粉煤灰颗粒封堵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与地层配伍性良好价格低廉,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弱凝胶调剖剂对岩石颗粒具有明显的酸化溶蚀作用,具有增注作用。颗粒材料+凝胶复合调剖体系的封堵强度优于单一的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目前新探明的地质储量有很多属于低渗透油藏,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该类油藏在一般情况下都含有较多的裂缝。针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采特点,人们开始尝试运用周期注水开采方式取代常规注水。近年来,尽管周期注水理论研究和矿场试验都取得重要进展,但许多问题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如渗透率差异、润湿性差异等。从地质影响因素和技术政策方面总结出周期注水开发规律和实施方法,为周期注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裂缝性油藏高含水水平井,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开展凝胶堵水体系优选和水平井动态封堵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优选的凝胶堵水体系配方成胶时间35~40h,入井后成胶强度为6×104~10×104m Pa·s(E-G等级),可流动弱胶至不流动强胶;剪切状态下凝胶性能稳定,90℃下稳定时间在6个月以上,封堵及耐冲刷性能良好,对于裂缝性模型仍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且具有可解堵性;E22h井堵水措施后日增油40方,平均日增油25方,含水下降75%,累增油3500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凝胶堵水体系能够较好的封堵出水大裂缝,抑制底水,降低含水率,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藏分布范围广泛,由于稠油本身的特点,开发难度较大,风险较高,要经济有效的开发稠油资源,必须大力发展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了稠油油藏开发的相关技术对策,为稠油的开采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通用的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双孔双渗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差分及全隐式处理获得数值模型,并用Fortran95编写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最后利用该程序对五点井网注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毛管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