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斜坡区属典型的挠曲斜坡,处于歧北斜坡坡折构造的最低处。沙三段沉积期间,以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为主,砂体分异强;沙二段沉积期,坡折控砂作用明显减弱,沿中斜坡发育滩坝砂体;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间,由构造斜坡转变为沉积斜坡,表现出在高位斜坡区以滩坝和静水潮坪碳酸盐岩分布为主,中位斜坡以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通过对该区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演化特征、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等研究认为歧口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演化程度较高,斜坡是油气长期运聚指向区,构造、储层、油源"三元"耦合,决定了歧口凹陷斜坡区是多层系、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大型复式油气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歧南次凹是一长期发育的生烃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沙三到沙一中期南部发育埕宁隆起物源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西斜坡沙三段主要发育围绕孔店~羊三木凸起的滩坝砂体,沙一段期间西侧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东侧表现为水下沟道或沟槽特点,控制埕宁隆起砂体向歧口主凹输送。该区发育有四种典型的坡折带类型,受坡折带控制形成断裂坡折砂、挠曲坡折砂、沉积坡折砂和侵蚀坡折砂。油气分布纵向上受控于区域储盖组合特征影响,主要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及沙三段的下部;平面上,油气宏观上受烃源岩分布的影响较大,其次还有输导体系与异常超压的因素,歧南中部断槽区及东部走滑带具有连片含油的特点,而歧南西斜坡具有局部高点富集、面积小而分散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歧口南部滩海区包括埕北高斜坡和埕北断裂斜坡,近年来,在高斜坡和中高断阶区均已探明并投入开发,建成了埕海油田。埕北断裂斜坡的低断阶研究程度低、勘探程度低,由于近生油主凹陷,油源充足,勘探潜力大。但由于低断阶埋藏深度大且主要位于海域,施工难度与投资大,因此要求比陆地有更高的探井成功率。本文从生储盖基本要素的静态评价出发,建立了"顺向供砂,斜坡控砂,洼槽富砂"控砂机制,形成了"油气复式输导、优势相带控藏、叠加连片含油"控藏模式,认识到歧口南部滩海区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并存,具有满坡含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细化研究单元,开展主力目的层储层预测,立体评价,整体部署,确保勘探成效,探井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从斜坡带沉积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为基础,通过构造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提出本地区以早断、中凹、晚隆的背景形式,控制了沙三段砂体发育。板桥次凹东部受小站物源沉积体系控制,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板桥斜坡区位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前缘,受斜坡古背景控制沙二、三段多期砂体叠置;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砂体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油气直接注入,烃源岩、砂体及断裂组合构成统一的疏导体系,使板桥斜坡构造背景好,砂体发育好,储集物性好,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歧口凹陷歧北低斜坡B90井区,油气藏发育广泛,沙一下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对研究区,沙一下油藏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成藏条件,从而指导油气勘探。研究区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气藏两种。研究区地层埋深较大,烃源岩成熟,生烃条件良好、源储一体,油气运移动力强。在运聚方向上的上倾尖灭砂体捕获油气而成藏。研究认为,B90井区,连接歧南、歧北斜坡,砂体叠置发育,连片分布,物性好,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这种岩性圈闭厚度大、条件好产量高,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地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研究区沙一段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成因及天然气成因类型,认为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油源、生烃演化阶段和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7构造高部位为凝析油气藏、中部位为常规油藏、低部位为凝析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滩海东部凹陷作为辽河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近1100平方公里,已发现油气藏具有断块小、油层薄等特点。通过区域构造、沉积演化、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等三方面系统研究,明确基岩内幕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沙河街期东、西斜坡带具备物源供给条件,层状油气藏叠置发育、东营组砂体广泛发育,油气输导条件是其成藏的关键要素等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腾格尔组岩性油藏是白音查干凹陷重要的油藏类型。南部斜坡带和北陡岸带分别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控制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砂体类型和埋深。白音查干油气富集条件条件: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有利储集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主要储盖组合控制纵向上的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9.
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西斜坡带构造位置有利,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已经成为近几年贝尔凹陷乃至海拉尔盆地勘探热点,是规模增储的现实领域。通过对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的分析认为,斜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局部发育岩性油藏,具有平面分带、纵向多层位的分布特点,斜坡带中、下带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总体上,贝西斜坡带体现了洼槽控油、相带控储、构造控藏的油气聚集模式。以此建立了贝西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贝70、贝66等井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西部,西与高阳低凸起东翼相接。综合研究发现斜坡中南部油水关系复杂,"高水低油"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复杂的油藏分布特征,本文通过解剖已知油藏,从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入手,建立油气运移模式,对蠡县斜坡中南部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成因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在斜坡中带或内带就已进入浅层,而后主要通过各层连通砂体侧向向坡上运移成藏。2)构建了以斜坡内带断层、储层为油气运移通道,高部位靠断层、岩性控藏的新的成藏模式。3)从斜坡低部位至高部位、沙一下到东营组地层中,只要存在圈闭,就有油气富集的可能,改变了以往沿着断棱寻找油气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有效烃源灶的展布决定了油气勘探的领域,根据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分析了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发育的两套有较高丰度的烃源岩,该区烃源岩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优的特点。烃源岩存在3个沉积中心内。从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特点来看,烃源灶控制油气分布范围,输导体系控制油气分布格局,烃源岩直接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围绕这些烃源灶周边发育的有利聚集单元内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这一结论在鸳鸯沟地区的钻探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源储关系、输导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有效源岩、有利储盖组合、与生排烃期匹配的古构造格局控制着霍布逊凹陷油气的宏观分布;圈闭、断裂活动和保存条件控制油气的局部富集。霍布逊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新近系盖层之下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型两类油气藏,凹中隆、斜坡带及冲断带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沙一下亚段:Es1下)广泛发育白云岩类油气藏。经过油源对比发现,油气藏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烃源岩,其特点是成熟度较低,且油气近源充注。在此基础上,对沙一下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油源条件、储层岩性及厚度、以及储层裂缝的发育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良好的油源条件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而储层岩性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根本、储层厚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保障、而储层内部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歧口凹陷油气藏发育类型,共发育两种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叠加连片成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识别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江陵凹陷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中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多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相似文献   

15.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南部,钻录井资料表明,束鹿凹陷馆陶组底砾岩是一套形成于邻近高地附近的剥蚀或冲积产物,西部斜坡带馆陶组油藏具有双向油源,油气来自北部深县凹陷以及东部的束鹿北洼。馆陶组底砾岩油藏分布主要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带控制,深部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型油藏。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组成,与砾岩相伴生的砂岩可以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形成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馆陶组底部馆三段上部发育泥岩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6.
苏仁诺尔油田位于乌尔逊凹陷北部乌北次凹中部隆起带,整体为“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南洼槽烃源岩发育,源岩充足,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沟通油源,形成多层位含油,纵向上存在三套主要含油气层系:南二段,南一段和铜钵庙。研究发现苏仁诺尔油田油藏分布主要受断层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靠近主断裂的断鼻构造,向上油气沿断层运移到构造高部位在南二段聚集成藏,向下断层与铜钵庙源储对接,在铜钵庙顶部聚集成藏。通过对苏仁诺尔断裂带断层展布特征、类型及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邮凹陷刘五舍地区构造特征复杂、地层超覆明显,且多个方向的物源在此交汇,造成区内戴一段油藏具有"圈闭小、类型多、分布散"的特点。通过深化对高邮凹陷东部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对其油气分布和对油气的控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E_2d_1油气成藏受(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发育程度与展布特征所控制;北部不整合面及砂体侧向的输导方式控制了油气的运移;东南部大断裂带附近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场所;构造及砂体的发育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成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流体包裹体取样分析,认为油气成藏主要有三期。结合构造演化和烃源岩演化过程,深入剖析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三个主要成藏期各具特点:沙二-东营沉积时期,主要是以C—P系煤系源岩为气源岩,中央隆起带高部位文23盐下成藏;东营运动期是油气规模运聚期,主要以沙三段烃源岩为基础,油气多在构造高部位成藏;馆陶组—现今沉积期,断层封闭性变好,油气多在构造低部位成藏,异常高压对成烃抑制导致烃源岩晚期仍有大量油气生成,为低部位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低部位晚期成藏新观点为低部位勘探潜力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总结了阿南凹陷哈东洼槽成藏条件,对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成藏要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成藏要素的剖析,认为哈东洼槽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腾一段及阿尔善组顶部均发育较好储层,以扇三角洲砂体为主;发育腾一段自生自储式储盖组合、阿尔善组自生自储式储盖组合、及阿尔善组生腾一段储的下生上储式组合。通过对哈东洼槽的油藏类型研究和陡坡带和缓坡带的油气分布特征,对哈东洼槽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博兴洼陷滩坝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兴洼陷位于东营凹陷的西南斜坡带,沙四段滩坝型油气资源丰富。滩坝砂中坝砂物性较好,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但是分布范围比较局限。本文通过对博兴洼陷已经钻遇的滩坝砂油藏进行储层沉积特征、圈闭成藏条件分析,确定沉积物源、水动力条件、沉积旋回、古地形条件为滩坝砂岩沉积主控因素,沙四上亚段油源、滩坝储层、断裂输导以及地层异常高压等因素控制了工区内滩坝砂岩的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