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阳锡龙 《美食》2007,(2):26-26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对农家的厨房应该说得上相当熟悉。比如也爱怀旧的我.亦将家乡的厨房烙在脑海。我家的厨房.就是乡下最为普遍的那种:用砖头和水泥堆成灶。最初的还有过土做的灶台。灶分大、中、小三类.分设大小各类炊具。灶的前面摆着一奈长且低矮的凳子,朝里的一端通指柴窝垛.农村特有的那种黑漆漆的没有门的小间,里面堆放了柴草。灶的后面一般都少不了一张大排桌,洗菜用的木盆瓷盆、切菜用的砧板和刀、吃过后未来得及洗的碗筷也撒扑着.在桌上偶尔摆上一颗绿青白菜或几根葱条蒜苗,灶台上常搁着个黑瓦罐.一左一右两个罐子里放着粗盐和不时可以见底的猪油.挨着瓦罐的是酱油和醋等调料品。厨房里也常开着一个小小的棱窗,冬日的修长的阳光也可以投射进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无不是茶     
春上,我到长满茅草与马鞭草的山上植树,银锄落下,吃进黄土,往上一提,纵横交错的草根与马鞭草根就被翻了出来。小时候,我是小小的放牛郎,生来十分馋嘴,却无物供应,于是便趁放牛的闲散时光,手持一把盈盈一尺的小锄,专门挖茅草根和马鞭草根吃。茅根生长于地下.从没有见过阳光.滚壮肥硕。雪白透亮.尤其是那黄鳝怀孕样子的茅草根+水汁充沛,一嚼下去,滋滋出水,清甜醇厚.比糖果还甜蜜。再见茅根.如见故乡物.便挖了一大把.有大姐见此相问:”你是拿回去煎茶喝吧?”这也可做茶喝吗?大姐说:”茅根当茶.特别清火,对牙龈炎有奇效。”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中,我经常是一肚子火的.于是把茅根带回去.用砂罐子煎茶,茶昧不甜了,倒略略有点苦.吃那么三五次,牙龈炎果然好了。这茅篓裉有中药味道。  相似文献   

3.
丁超 《烹调知识》2006,(11):39-39
记得孩提时候,母亲烙馍馍除了放香豆叶外,最喜欢放薄荷叶末了。她烙出的馍清香可口,黄中透亮,油润润,软和和,一层一层的,咬一口薄荷叶就会撤落在下巴上。多少次,口水打湿了我那褪了色的红领巾。于是乎,“画饼充饥”、“天上掉馅饼”等妙语就记得特别牢固。每年盛夏,我为能经常吃上香喷喷、甜滋滋的薄荷饼,总忘不了要从渠坝上拔一些鲜嫩嫩的薄荷秧,摘取叶子,用水淘尽泥沙,放在窗台上或凉席上晒干研末后,盛在瓦罐或饭盒里供母亲备用。  相似文献   

4.
茶与雅     
喝茶总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小时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时条件有限.喝的是路边摊上买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只要有茶叶,家里那把藤编壶套里的细瓷提梁壶便会摆在了桌上。父亲抓一把茶叶入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亲便晃着腿坐在家里那个老式摇椅上,优哉悠哉,品着他的茶,似乎就忘记了一切。那时,我沾光,尝过父亲的茶,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5.
萝卜     
罗光辉 《美食》2006,(3):59-59
萝卜,我不陌生。红萝卜,白萝卜,我也很早就能辨别。生活困难时期,想单独地吃上一顿萝卜也不是件难事。但如配上鸡鸭鱼肉之类去炒去炖,那就可称作是是美味佳肴了。记得小时候,外婆的村里有一位寡妇。每当她有一点收入时,就会满村嚷嚷“我要去街上.买斤肉来炒红萝卜吃。”  相似文献   

6.
家乡茶     
陈伟宏 《美食》2011,(11):70-70
母亲是大清早上山去采摘茶叶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将满满一大篮子茶叶背回院子里,太阳光把院子照得亮晃晃的碧绿鲜亮的茶叶躺在圆匾上,我禁不住抓一把青叶到面前,一股温暖的清香沁鼻而来,哇,好香!母亲见我那样子.笑了,她说,你小时候喜欢吃这茶叶青呢。我少年时,随母亲上山坡地采茶叶,我会捏几颗嫩叶到嘴里咀嚼,虽味道涩苦,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晚饭的时候,女儿边吃边问我:“妈妈.上边是入,下边是水,这个字念什么?”“蹿(音)。”我告诉她。女儿接着问:“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啊?”这时,她爸赶紧咽下一口饭.抢答道:“这都不知道?就是用开水烫!”女儿听了她爸的奚落.心情一点儿也没受影响,接着问我们:“那咱家有菠菜吗?”“有,前几天吃春饼用的菠菜咱家还有好多没用呢!”  相似文献   

8.
啖美食有忌讳。比如吃红烧肥肠时,如果有人在饭桌上说那肥肠是具排泄功能的大肠,便令人作呕。吃虾子也一样,明明餐桌上摆的是蒸虾、炒虾、糖醋大虾,可主人家好客,嘴上虾子长虾子短的说个不停。哪知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席间有人“叭”一声把筷子一放便走。咋啦?生气了!冒火了!因为这位老兄的绰号就叫X虾子,X还是他的姓。  相似文献   

9.
记得孩提时候,母亲烙馍馍除了放香豆叶外,还喜欢放碎薄荷叶。她烙出的馍清香可口,黄中透亮,油润润,软和和,一层一层的,咬一口薄荷就会撒落在下巴上。多少次,口水打湿了我那褪了色的红领巾。于是乎,“画饼充饥”、“天上掉馅饼”等妙语就记得特别牢。每年盛夏,我为能经常吃上香喷喷、甜滋滋的薄荷饼,  相似文献   

10.
立春没过多久,便又到了土家人吃社饭的时节了。提起社饭,我那长期被鸡精、味精麻木的味蕾竟倏地活跃起来,因为我一想起社饭那特有的清香与鲜美,便感觉口舌生津。  相似文献   

11.
天下第一面     
“天下第一面”,乍一听,名号似乎有些夸张。然而,当您亲自品尝以后,您的想法肯定会因此而改变。“天下第一面”,即“秦帝瓦罐面”,又称“秦朝瓦罐面”。第一次与之亲密接触,那是一年前的事了,但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扬州国庆路的一家非常朴实的店铺,笔者能够品尝到这“天下第一面”,完全是奇于这家店铺的名号。这家店铺名为“秦朝瓦罐面”,当时就因为对店铺名字的好奇才进去的,可谓“慕名而去”。店里供应的食物品种较多,我点了一份“三鲜瓦罐面”,3元1份,不是很贵。点单之后,我便找了个空位置坐了下来,服务员随后便拿来一只小碗和一双消毒筷…  相似文献   

12.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大锅里漂着小锅盖。”人称镇江“三怪”。其实,我早就听说过镇江“三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去镇江亲口尝一尝,心中一直挂记着“三怪”究竟是啥滋味。 终于有一天我有幸和同仁老凌、老吴一起去镇江,当天晚上便相约去街头吃“三怪”。我们几人在旅社附近选择了一个清洁而又卫生的小吃摊,那摊主十分好客,一面招呼我们入座,一面问我们要吃什么?当听说我们要吃“三怪”时,女店主说声:“请各位师傅稍等一会。”便一边关照她的丈夫切4小碟肴肉,一边去厨房煮面条。 煮面条的铁锅很大,放满一锅水,上面盖着一只很小的锅盖,浮在水上。女店主拎起锅盖,抓起4把面条“唰”的一声丢入翻滚的锅内,然后盖上盖子。她见我们看得发愣,便解释说:“这大锅里煮面盖小锅盖是镇  相似文献   

13.
茶与人生     
喜欢喝茶,小时候受父母的影响.还有“茗爱传花引,诗着卷素裁“.“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等雅文佳句的引诱.长大后则滋生出一种文人的穷酸作派。低头沉思时总要一杯茶相伴,天长日久.自把那种“素得浓茶当胆尝”的清苦味儿.视作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伴儿了,一不小心便成了一个半罐子茶客。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给远在山东的姐姐寄去了近期的照片。没过几天.姐姐打来了电话:“芳芳呀.你这艺术照拍得可真不错!”我连忙解释:“姐.那哪是艺术照.是咱爸用他那台旧索尼相机拍的。”姐姐惊呼:“天哪,你是擦了什么化妆品.脸上的痘痘怎么全没了?”我咯咯直笑.心里美滋滋的。”难道是吃了什么中药?”“错了错了.我有我的秘方呀!”听着姐姐着急的声音.我向她道出了真相。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吃“蓬莱小面”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那天.父亲带我去百货店买文具,因为早晨没有吃饭,所以父亲带我进了一家小饭店。这家店店面不大.食客却很多,父亲要了两碗小面让我吃。起初我对小面不屑一顾,这面小里小气,看上去每碗中也就有一两面条,别想吃出在家用大碗吃面时的那份畅快淋漓。因为一碗一两面条的“刻薄”,我便对这面条没了一点信心,心想它恐怕连母亲做的鸡蛋面都不如。  相似文献   

16.
鸡鸭伴情汤     
我的太太小丽在吃的方面应该是“大师级”的,她经常独创一些美味佳肴比如说“鸡鸭伴情汤”就是她发明的。与太太谈恋爱时,有一次双休日她邀请我去她家玩,她的父母故意回避去亲戚家串门一整天,目的就是让我们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相处。我一进她家门,看见我热恋的姑娘腰上系着卡通图案的围裙,正在厨房忙碌着。她妩媚地对我说,今天我烧饭给你吃。我坐在她家客厅里看了一会儿电视,喝了一杯茶。这时小丽已经把菜忙好了,紧接着厨房里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香气。我问她,你在烧什么好吃的?她微微一笑,吃得时候你就知道了。那天小丽烧得菜不多,三菜一汤,…  相似文献   

17.
茶如知音     
杨雪玲 《饮食科学》2008,(11):61-61
与茶的结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奶奶有一个大茶杯.里面泡着茶叶、冰糖以及很多诸如桂圆之类的东西,打开盖子,一股扑鼻的清香飘来,那对年少的我而言是一种诱惑,在享受了奶奶的茶之后,那甜中带香的味道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而今亲爱的奶奶早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我喝着茶的时候,总会回忆起我慈祥的奶奶.还有她那香甜的茶。  相似文献   

18.
两岁的女儿严重偏食,每当我费劲心思为女儿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她只吃两口,待到第三口时,便用小舌头往外一推,“噗”的一声将食物吐到地上。我极不甘心地再塞入一勺,她呢,“噗”声依旧。待我放下饭碗,收拾狼藉的地面时,小家伙早已溜之大吉了。为了让女儿能多吃一口饭菜,我拿出了锲而  相似文献   

19.
怪味桂鱼     
一日,有朋友来家中作客,我拿出两袋“重庆怪味胡豆”请客人吃。到中午做饭时,我本想把桂鱼拿来清蒸,继而又想煎烧,可这时我想起了刚才拿给客人吃的“怪味胡豆”,于是我便有了利用家中的调味料,把桂鱼做成一道“怪味桂鱼”的兴致。怪味桂鱼很快做成了,朋友们品尝后都齐声叫绝。  相似文献   

20.
喂饭大战     
童童妈 《饮食科学》2004,(12):62-62
女儿刚刚学会迈出“人生第一步”时.我兴奋到了极点。我终于可以不必天天抱着肥硕的她招摇过市.而只需给她一个手指头.她便屁颠屁颠地跟我走:我终于可以在任何时候调匀气息,而卸下了一件糊在我胸口的“小棉袄”。轻松的感觉.真的好爽!可是.这种感觉只持续了一两天.我便发现我实在是高兴得太早了.女儿“独立”了.可更大的麻烦也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