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凡提到“必胜客”,稍有点西餐常识的美食朋友都知道,这是闻名于世的皮萨连锁店,该店烤制的皮萨为地道的意大利风味,故而无论“连锁”到哪儿,都好评如潮,食客如云。在国内时虽也听说过“必胜客”的鼎鼎大名,但却无缘品尝,直到我再次来到澳洲。 “今天中午我们全家去‘必胜客’吃皮萨为您接风。”我抵达澳洲的第四天,儿子便提议道。见我略显迟疑,儿子又解释道:“这可不是您前次来澳洲时,我们请您吃的那种从超市买回来的大众皮萨……到时候您就知道了,好吃得很,绝对不亚于我们家乡街头的千层饼。”虽然我对西餐并不感冒,但好…  相似文献   

2.
刘思龙 《烹调知识》2002,(10):43-43
我曾经作为公司商务代表在澳大利亚小住数日,还巧遇定居在这里的老同学,走过不少地方,了解到澳洲的饮食文化也相当了得,澳洲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这里的居民中有95%是英国移民的后裔,饮食文化与英国有渊源,所以澳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带有欧洲风味。 澳洲海鲜产量丰富,龙虾更是其中姣姣者。吃澳洲菜不吃海鲜,总觉  相似文献   

3.
无酱不欢     
《中外食品工业》2004,(11):26-27
要休年假了,打算到上海去旅游,朋友们都说那可是个休闲购物的好地方,我期待之余,心中却凭添了几分担心,因为我是个地道的四川辣妹了,从小到大餐餐都要吃辣。菜里放上辣椒所烹制出的特殊香味,真让我有点无辣不欢的劲头,可是早就听说上海的饮食很精致,小巧的碟子摆满一桌,看上去清清爽爽,吃起来很甜腻,这可实在不合我的胃口。  相似文献   

4.
读者园地     
《饮食科学》2005,(11):13-13
辽宁抚顺杨双春:我是一名大学教师,经朋友的推荐,读了最近几期的《饮食科学》。本来我对日常饮食的观点是“吃饱吃好”就可以了,平日里也没有认真读过饮食方面的杂志,可是自从读了《饮食科学》以后,我才发现“饮食”和简单的“吃”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只有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有品位,吃得快乐,不是为了“吃”而吃,这才是真正的“饮食”,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灌输饮食要健康,饮食要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来信选餐     
《饮食科学》2006,(6):13-13
吉林白城邹巍:《饮食科学》第一次吸引我的眼球,完全是因为其中一篇治疗痛经的文章。那时的我被痛经折磨将近十年了,遇到了这样一位面面俱到的“健康指导”,我怎么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从前因为减肥节食,患上浅表性胃炎,非常痛苦。所以我和家人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保健,我们都懂得,有了健康,才有一切。《饮食科学》的内容很实用,每期的餐谱中需要的食材都很容易购买.制作也很简单。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希望能够延续下去。另外,希望《饮食科学》能多介绍一点适用于男性的食谱,例如补肾、治疗前列腺疾病等方面.男性也需要关注啊。  相似文献   

6.
火锅杂侃     
题记:以前,笔者经常陪外宾吃饭,这是实情。由于我深知这请客吃饭是宣传四川的机会,是份内的工作,所以我每次都想着要让外宾吃得舒服,吃得印象深刻。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和体会是:一是尽量安排吃川菜,尤其是吃火锅;二是要去有特色的川菜馆或火锅店;三是要向客人主动介绍特色风味饮食,千万不可在进餐过程中腔不开、气不出,自己胀饱肚子了事。  相似文献   

7.
魏星 《四川烹饪》2004,(6):34-34
如今厨师都在挖空心思创制新莱.以满足食客追新吃异的消费需求。笔者在工作中,用普通原材料制作出了两款风味莱肴,推出后还很受食客的认同。下面,我就将这两款新菜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我身高不到一米六,对自己的身材实在不满。110斤的体重让我“光荣”地拥有了三层奶油(脂肪),每当对镜自赏,总能让人想起厚厚的三明治。有点自卑也很惭愧,这都是因为嘴馋,一看到零食,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减肥也是时喜时忧。  暑假第一天,无意间看到了妈妈订的《饮食科学》中“减肥超市”栏目和内容,我欣喜若狂!赶紧根据前几期、近几期介绍的科学减肥法拟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早餐喝两大杯开水(据我所知,这样能调节新陈代谢),吃一个凤梨。中午吃大量蔬果,吃少量肉类,少吃或不吃米饭。晚餐吃多一点水果,如西瓜、苹果等。对此,妈妈也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1、不再买零食回家。2、每日家中水果充足;3、做监督工作。就这样一个月下来,我减掉了6斤,好开心呀。对我来说,其实是不错了!  可惜,好景不常,零食的诱惑让我的减肥最终功亏一篑。我心爱的冰淇淋、肉松面包、薯片威化、巧克力连连向我招手,终于又吃起来了。虽然看见身边的美眉们纤腰细腿,心生羡慕,可零食却以更大优势进入我的视线。(我妈说这怎么算得上理由呢?)  正在我伏案苦想的时候,又看到了2001年第10期《饮食科学》“减肥超市”栏目中肖磊美眉的减肥方法,我倒觉得蛮不错的,至少对我这...  相似文献   

9.
来信选登     
吉林白城邹巍:《饮食科学》第一次吸引我的眼球,完全是因为其中一篇治疗痛经的文章。那时的我被痛经折磨将近十年了.遇到了这样一位面面俱到的“健康指导”。我怎么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从前因为减肥节食,患上浅表性胃炎.非常痛苦。所以我和家人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保健,我们都懂得.有了健康,才有一切。《饮食科学》的内容很实用.每期的餐谱中需要的食材都很容易购买,制作也很简单。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希望能够延续下去。另外.希望《饮食科学》能多介绍一点适用于男性的食谱.例如补肾、治疗前列腺疾病等方面.男性也需要关注啊。  相似文献   

10.
我读《烹调知识》杂志始于1983年。当时,在我国正处于“文革”过后,文坛解冻不久的年代,能读到一本专讲烹调知识的杂志,实在有说不尽的新鲜感。从此,《烹调知识》杂志成了我在紧张工作之余,在淡泊、宁静的意境中细细品味人生的最好食粮。 通过十多年的咀嚼,我认为《烹调知识》杂志从创刊一开始就以她的朴实无华的“饮食向导、厨房顾问、主妇良师、烹饪必读”面向大众的编辑方针作为内容导向,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青睐。 十多年来,我除了按文章介绍的内容进行烹调尝试外,还经常记下各地风味饮食,  相似文献   

11.
美国牛排餐     
元月七日傍晚,我从旧金山返回洛杉矶,洪风到我下榻的老爷旅社(Royale inn)来邀我共进晚餐。风兄征询我意见:“你要吃四川菜、广东菜呢,还是上海菜?或者吃美国牛排、澳洲羊肉、日本鱼生,韩国烧烤?”风兄还热情地告诉我,在美国,世界各地风味菜应有尽有。“笃定由你挑喜欢的吃。”听完风兄所言,我竟毫不思索。脱口而出:“吃美国牛排。”“到美国最重要的就是品尝正宗美国风味。好多人到美国来吃不惯美国菜,要吃中国菜,真是太煞风景了。在异国吃中国菜又怎比在中国吃中国菜,来得正宗入味呢?再比如吃日本鱼生,韩国烧烤、澳洲羊肉,又怎比得上到韩国去吃烧烤,到日本去吃鱼生,到澳洲去吃羊肉呢?”听完我的一席“高论”,风兄竟大为高兴,连说“讲得好,讲得好,有些人到这里来吃小笼,吃好后抹抹嘴巴讲,没有上海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好吃,这也太没有意思了。” 自备小车在美丽的夜幕笼罩下的洛杉矶东转西弯,  相似文献   

12.
健康轻食风     
阿笑  彭元 《食品与药品》2006,8(11B):72-72
近期,一种饮食风逐渐兴起,即少食多餐.在三餐之余选择性地少量进食.以调整肠胃,使身体健康 。这正符合了国际饮食“轻食”的潮流,所谓“轻食”的含义很广.食物是低热、低脂的;吃的分量要少;食物制作过程简单便捷,既可以在外面吃.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吃的时候.要保持轻松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正"来呀,好肉好菜伺候着!"我是吃肉吃菜的杂食派,素来对这话的豪兴畅快心向往之,高兴了,老忍不住地想嚷嚷几声。现在倡导低碳生活,能少吃一菜就算少排些碳也好。我估摸着若只能吃一道菜,又让口水横流的,梅菜扣肉必是选择之一。而地球人都明白这菜的韵味实在于梅菜。梅菜南方多有,各具风味。广东梅菜以惠州为好,而在惠  相似文献   

14.
文人谈吃     
文人谈吃与话语主动权 文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饮食方面有着某些优势:一是闲暇时间较多,可以细品各种荣肴和小吃,从而悟出一些“饮食思想”;二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特别是一些名家,有机会品尝到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饮食,从而有条件对饮食进行比较和鉴赏。三是文人掌握着一定的文化资源,比较容易把感想变成文字。  相似文献   

15.
<正>原产地:匈牙利很长时间以来,匈牙利被誉为欧洲的"食品篮子",这一赞誉不仅是因为它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基于它的食品文化。匈牙利的饮食,兼受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影响,有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国的地道欧洲风味,也  相似文献   

16.
吃在中国,住在澳洲。澳洲地大人稀,沿海城市,无不处处庭园,家家绿净,确实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然而在饮食方面,虽然不及中国讲究,但却也有几样猎奇似的稀有菜肴。令我印象深刻,终身难忘,一是皇帝蟹,二是鳄鱼肉,再有就是袋鼠肉。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吃在广东,而我却说吃在四川,这固然是因我在四川生活十余年之久,有过第二故乡的亲切感情,但更主要的还是四川美食文化之高,给我印象之深,使我毕生难忘!我不是美食家,对于四川美食文化,当然说不上有什么研究.但我饱尝了四川美食的风味,享受了四川美食的口福,对于四川美食文化的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也有我可能是一得之愚的独特看法.一般说来,所谓四川美食文化,主要集中表现在城市饭馆业的四川菜和四川小吃两大部分,而散布在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家常菜,却因受着空间限制,没有走入市场,成为商品,故少列入.其实家常菜中也有一些特殊风味,具有美食文化和商品价值的小菜之类,例如四川泡菜、四川榨菜,都是来自家庭、经过工厂加工、采用塑料小袋装璜的商品形式,进入市场,很受广大顾客的欢迎,就是一例.可见家常菜商品化的可能性和发展前途都是很大的!虽说现在已经有些饭馆也以家常风味菜来吸引顾客,如北京最近出现的一家名叫“家常菜饭馆”的字号,但实际上那都是商业性的广告宣传,而非真正的家常风味菜!回忆四十年前,我在重庆吃过一位四川朋友从农村家中带来自制一荤两素菜,那才是真正道道地地的家常风味菜!一荤菜名姑且叫做“烟熏猪肝”,是属于腊味菜性质,都不是广东腊味菜的制法,但与广  相似文献   

18.
醴陵炝猪血     
李陵 《四川烹饪》2009,(1):76-76
寒冬腊月里.到醴陵的夜宵摊子上去宵夜.要是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炝猪血。那定能让你抵御寒风的侵袭。不要看这炝猪血很便宜。要想真正把它做好,做出醴陵人的饮食风范,那也不容易。这不是我在信口开河,有机会。你不妨去醴陵滨河路的夜宵摊子试试。  相似文献   

19.
赵明明、英宁结婚至今,始终恩恩爱爱、形影相随,事业也红红火火,赵明明更是清纯得一点儿也看不出已为人妻多年。据英宁“揭露”,“明明是一个很恋家的女孩儿,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张罗着要我陪她回沈阳看父母,有时我工作实在太忙了脱不开身,她就闹着不让我安生。后来我就想个高招,我知道明明嘴馋,我便领着她去北京的风味饭店吃各地的风味小吃。我发现,只要好吃的东西一进她嘴里,这回家的事儿马上就不提了,叶是没过几天她又评始闹着要回家,我就故技重演、这么一米:去的,北京的风味馆差不多都被我们给吃遍了。”说到家里的“围裙”…  相似文献   

20.
读者园地     
我曾经学过三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又从事与”吃”有关的职业,不管愿意否,我是认命与”吃”结缘的。平日里喜欢读有关“饮食”的报刊和书籍,所以我很喜欢《饮食科学》这本杂志,细细品味后便有些话要说:1、封面是否可以改成与饮食更接近的图片,如:蔬莱、菜肴、水果等;2.现在不单是年轻人关注减肥、美容、塑身,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关心这一话题,希望编辑们能介绍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方法,尤其适宜中年人的!3、感觉贵刊太关注年轻女性了,其实儿童、老人更需要关心,多做些有关他们健康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