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鉴于近年来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设计人员在居住小区现划和建设中,都千方百计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力求节约城市用地。然而,许多城市采取了不断缩小日照间距,降低日照条件的办法来达到上述目的,产重地损害了居民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利用建筑日照阴影图双向布置住宅的方法来布置居住建筑组群。并做了实验性方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可行性分析。从实验性方案的结果看,在哈尔滨采用建筑日照阴影图双向布置住宅的方法可以较大地改善日照条件。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日照的关系:诸如日照间距的确定、建筑遮阳、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层建筑的遮阴问题等等是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能较快地掌握日照原理并在设计方面方便地应用这一基础知识,我们结合平射影日照图以及遮阳量角规(图1)制作了简易的日照射影仪,供教学及设计时参用,是否具有实用、简便的特点,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水平遮阳板不同遮阳角度对太阳辐射的遮阳效果会产生不同影响。为了使尺寸与材料固定的建筑外遮阳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时能够满足遮阳需求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需要采用遮阳角度可随之进行调节的外遮阳设计,以满足对遮阳效果的要求。以南京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为依据,对该地区住宅建筑南向外墙遮阳板不同遮阳角度下的遮阳系数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得出当地南向水平外遮阳的遮阳效果在不同季节及全天不同时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住宅建筑给水管网的水流特点及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确定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住宅建筑给水管网水力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将各个管段的单元矩阵方程集合为供水管网的整体矩阵方程,通过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并求解管网整体矩阵方程——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经实例计算表明,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住宅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筑日照分析中太阳位置计算公式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现有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的使用在建筑物日照分析中存在的不便与不足。构建辐射历计时系统,并重新定义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使其随时角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具备单值性从而改进了现有计算公式。根据改进后的计算公式绘制不同纬度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随时角的变化曲线,讨论了这些曲线的数学特征所描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现象,验证了改进后公式的正确性和通用性,对建筑、空调、结构设计人员进行建筑日照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风压作用下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和不同高度建筑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风速、不同高度条件下建筑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得到单体建筑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其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外部条件最好之处为建筑高度的4/5处.建筑迎风面中部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好于建筑物两侧.风压差系数对风速变化不敏感.不同建筑高度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相似.结论本数值方法能够正确地反映建筑表面的风压分布;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随单体建筑高度增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北京若干住宅建筑的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集成于CAD之上的模拟软件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对北京的若干幢住宅建筑进行了详细的热环境分析 。DeST中的模型使用状态空间法计算房间的冷、热负荷和热特性。计算中考虑建筑外表面的阴影遮挡,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基础室温和冷热负荷。从结果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对于节能的重要性,同时不同的围护结构保温和外窗遮阳也对室内热环境有很大影响。所有计算的建筑保温均好于北京暖节能住宅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使其热负荷低于北京节能住宅的采暖耗热量指标。通过对不同建筑的比较还可以得出建筑的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通风方式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不同房间的冷负荷则根据其所处的楼层和朝向而各有不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屋顶保温的相对不足,使顶层空间的冷负荷大大高于其它楼层的房间。可见冬季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无法满足夏季的要求,制定这方面的节能标准迫在眉睫。在北京的热网计量收费改革之后,对房间采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采暖的快速启动,以及实现冬季室温可调)。最后,还分析了夏季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巨大效果,指出自然通风是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面向未来的居住建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人们生活模式变化及居住建筑发展的分析 ,从人与社会两个角度 ,阐述了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未来居住建筑的前景和趋势 .指出未来居住建筑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应满足人们健康、安全、舒适、多元化、信息化的要求 ,同时建筑师还要考虑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设计和建造生态住宅、节能住宅及老年住宅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省近5年新建住宅的实态调查,提出影响本地区城市住宅建筑持续发展的制约点的重要方面,并针对这些在开发、规划、设计、建设中敏感性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日照间距不足,通风差,大进深出现大“暗厅”,住宅节能进展较慢,7至8层住宅不设电梯等问题,提出了技术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居住建筑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建筑师新近完工的若干个居住社区住宅建筑设计实例,论述了住宅建筑形式应与业主的功能要求及社区实际环境相结合,做到户型多样化,以满足多层次业主的实际需要,在实现住宅由福利化向商品化过渡的同时,使住宅建筑逐步达到形式多样化,设计细部处理人文化及社区环境的便利化,整体协调智能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节能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密度住宅在严寒地区刚刚兴起,缺乏规范约束和技术指导,建设和设计上出现了许多误区,导致其使用能耗过大,因此,对低密度住宅进行节能研究非常必要和紧迫.通过对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建设状况及出现问题的分析,从住宅群体布局到单体设计以及围护结构构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指出: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不适于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不能盲目效仿多、高层住宅,照搬照抄;同时针对低密度住宅层数低、体量小、体型系数大的特点,提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设计策略,为严寒地区低密度住宅的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南通市儿童福利院的扩建项目,对儿童福利院建筑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环境营造、造型、色彩及细部设计等进行了探析。分析了儿童福利院作为公共福利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规划与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以及设计中需体现福利文化,充分满足孤、残、障儿童生活、学习、教育、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特定的要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武汉存留了众多珍贵的近代历史建筑,急需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文脉,再现风采.以著名的汉口水塔和胜利街一幢普通的原日本军官住宅为例,介绍其保护与改造的不同策略,分析异同,探讨武汉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历史建筑具有惯于将建筑的实用功能、外观形式和它的社会功能联系到一起的特点。老房子餐厅通过发挥历史建筑的实用功能,为当代人感受和体悟历史建筑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如果管理和引导得当,老房子餐厅会成为一种多赢的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从这两个角度看,将部分历史建筑改造成老房子餐厅并不失为一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建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居住建筑要达到节能要求,应重点从墙体、外门窗、屋面、通风换气及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着手,并随着居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的发展,遵从人们对建筑型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追求,从实际节能效果出发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制定建筑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利用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住宅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商因此开始重视小高层住宅项目的开发并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从当前昆明市小高层住宅产品现状和消费需求来看,小高层的市场接纳还不太理想。结合市场调查实际,从小高层产品的供需两个方面作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及目前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建筑回归自然及居民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滇南彝家土掌房选址、功能、用材、施工方法的介绍,分析了土掌房设计建造中的生态理念和实现方式.针对我国建筑高耗能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吸取土掌房的生态建筑观,朴实经济的节约观,取材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循环观,设计和建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9.
地理气候因素等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域最显著的特征,建筑的功能、造型等要素往往是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的反应.在现今的小城镇住宅中,无论是建筑的形式还是技术的应用,很少去考虑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这样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地理气候下与新建的住宅没有很大差别.通过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对小城镇住宅设计的影响研究,探索结合地域气候条件的小城镇住宅设计,建筑通过本身真实的形式来产生对地域气候的调节,从而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小城镇住宅设计中考虑传统民居中的适宜技术,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住宅的战略目标—节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室外风速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变化,对高层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的影响,参考已有文献导出了外窗传热系数随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各种外窗在任意高度下的传热系数计算,对于常用的木窗和钢窗给出300m以下的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高度附加率表,可供高层建筑外窗热负荷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