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网络信道负载均衡分配能力,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信道负载均衡分配算法.采用多元拓扑节点融合的方法构建网络信道模型,结合有限频带融合的方法,实现对网络传输信道的多径干扰抑制和频谱特征分解;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对网络信道的负载均衡调度,构建信道负载均衡分配的寻优控制模型;在满足误码率要求条件下,通过波特间隔均衡调节和无...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降低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通信误码率,设计基于Web技术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系统。构建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信道传输模型,采用扩频序列重组方法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过程中的信道均衡控制,在输出端不断调整增益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自适应均衡控制,采用Web技术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过程中的自适应调节和组网控制,实现动态交互系统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控制系统、基于频分复用的控制系统相比,设计系统的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输出误码率更低,具有较好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移动蜂窝网技术进行超短波组网,运用OPNET仿真软件构建了一个超短波蜂窝网络的仿真模型,依据OPNET仿真软件三层建模机制,建立了进程模型、节点模型及网络模型;进行了超短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小区性能分析;通过网络模型可以仿真多个节点在超短波网中呼叫的发送和接收处理;通过仿真运行的结果来验证其组网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OMNeT++网络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网络模型,包括主设备节点模型、从设备节点模型和MVB网络信道模型,采用网络拓扑结构描述语言(.ned文件)、简单模块源和消息(.msg文件)等对主从设备节点及信道模型进行描述,并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模型的具体功能。对主从轮询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下的过程数据实时性计算进行建模。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MVB网络模型满足ICE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能实现MVB网络主、从设备的灵活组网以及过程数据的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5.
LTE作为当前主流4G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寻常百姓家,而国内又具有TD和FDD两种不同的信道复用方式,混合组网势在必行,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使得终端用户能够在不同情形下平滑的对不同网络制式进行转换,文章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了LTE技术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和组网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星地融合网络不但可以满足无人自动驾驶、物联网、大连接等新兴服务的需求,而且在灾害预防等公共安全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从星地融合网络如何高效率、低时延地服务地面应用的愿景出发,结合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提出了星地融合智能组网的关键技术,如组网架构、数据感知、接入控制、多维网络切片、时敏性路由转发等,阐述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性能,探讨了星地融合智能组网现存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组无线网 PRN(Packet Radio Network)是一种使用无线多址信道的分组交换系统。它采用无线信道进行信息传输 ,分组交换实现信息交换。根据装甲侦察分队在执行战场侦察任务时具有高度的机动性 ,且军事通信网络对抗毁性能以及对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信道的利用率要求都比较高的。把这些特定要求结合分组无线网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分组无线网的分层、无中心结构的侦察系统组网方案。由于无线组网使侦察分队的机动性不受限制 ,分层结构能满足情报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使无中心结构使网络的抗毁性能大大提高 ,从而满足系统对机动性、抗毁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同轴电缆网络的回波反射及其产生的码间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高频传输线理论导出了用于分析同轴电缆网络回波反射的等效基带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导出了用同轴电缆参数、电缆两端器件的反射损耗、所选调制技术的接收门限信噪比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的存在码间干扰的电缆长度区间公式和电缆网络不需均衡的信息传输速率上限.该结果既适用于上行信道,也适用于下行信道的数字信号传输和数字电视传输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二层感知网络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结构实现非线性信道均衡,导出了其权值自适应调整的学习算法,给出了一种有效权值初始化方法。针对一种具有严重码间干扰与有色噪声的非线性信道,分别应用文中提出的二层感知网络判决反馈均衡器和一般的三层感知网络判决反均衡器对该信道进行均衡,对其均衡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了节点隔离的均衡原则,提出了用可调谐衰减器对波长信道功率调节的两种方案,实验和数值计算表明这两种调节方案容易使各个信道功率差在1 dB以内.并在此均衡方案下对网络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道设置功率和线路的衰减量对网络规模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SDN网络更新过程中的暂时中间态进行了研究, 阐述了因网络时延导致的控制逻辑不一致问题, 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在控制平面上调整安装控制规则的时序, 使网络达到控制逻辑一致的目的, 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基于节点平均网络时延的目标优化模型, 通过对模型求解得到SDN网络逻辑一致的时延最小路由路径.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信号控制问题,开发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基于ARM7平台,提出基于S3C44B0X处理器的智能交通信号机主控板设计方案.应用Clinux移植方法,完成了基于Clinux操作系统的信号机软件设计.基于组件化设计,采用UDP协议通讯和以太网连网方式,开发城市交通控制中心软件.通过开发多种群多编码遗传算法通用控件,实现绿信比优化.将GIS技术引入中心控制软件来配置信号机和获取路网拓扑空间信息.应用结果表明,新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性能稳定,便于实现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上海贝尔软交换核心网组网方案细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电信CDMA一期工程中上海贝尔公司软交换核心网组网方案的细节进行分析,提出网络结构优化方案,以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网络运营成本OPEX。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短波信道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于短波电台组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时分多址、时分双工、多进制频率键控调制的方式和非相干解调的方法.根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DSP芯片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论述了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实验测试表明,组建的网络收发数据准确高效,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般视频服务企业的网络需求,提出基于组播和QoS技术的IPTV承载网络组网方案。对采集的网络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此方案可有效降低网络的流量负载,降低传输时延,保障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带通采样技术在软件接收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针对通信中几种常用的信号,分析了讨论了欠采样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了各个参数的选择方法,从实际的采样波形可以看出:欠采样完全可以反映 些 特怀在软件无线电中应用欠采样技术,是向理想目标接近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器件的要求以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上位机监控系统原理和结构,其结构是由LonMaker for Windows网络工具、DDE协议、LNS DDE服务器和组态软件组成,构建了上位机测控系统平台.LonWorks网络由智能节点组成,测控系统的网络监控可分为上位机监控和远程监控.上位机监控使用运行有网络监控工具的智能小区管理计算机对每户的安防信号及抄表信号等进行监控;远程监控则在上位机监控的基础上,使用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提供远程主机对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控.研究结果表明:上位机测控系统平台能够实现MSP430F149对3个模块的信号采集及控制.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的传输动态控制协议。系统信道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信道均以时隙划分,其在时隙边界上同步。而控制信道中时隙又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时隙。通过建立一个离散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可知,它能够适用于实际塑料光纤接入网络中工作站数量远远大于信道数的要求。由于在文献[1]所述的控制协议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先级的控制,它可以根据各类业务对时延的不同要求进行优先级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控制网络是一种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网络,它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但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量不会太多。IPX是Novel公司开发的网际包交换协议,对应于OSI网络层,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具有实时性好,独立于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媒质,既可实现点-点通信,也可实现多点或广播通信以及实用的应用编程接口(API)等特点。针对控制网络和IPX的以上特性,提出一种基于IPX协议的油田控制网络。该网络具有结构灵活、信息传输实时性好的特点,可方便地与信息网络集成,并讨论该控制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家庭网络发展的趋势,分析并讨论了家庭网络实现嵌入式Internet的各种方案,提出基于SX单片机及其虚拟软件包、外接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的嵌入式方案,利用SX单片机虚拟红外收发物理接口模块,将该方案应用于远程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以及相关的应用程序设计流程.该方案经济合理,易于实现,能够加速家庭网络的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