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顿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在二十世纪英国音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沃尔顿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的管弦乐音乐,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沃尔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9年,是受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的委托而作。本文对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各个主题材料的运用与发展、节奏节拍、和声调性、旋律特点、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沃尔顿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在二十世纪英国音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沃尔顿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的管弦乐音乐,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沃尔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9年,是受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的委托而作。本文对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各个主题材料的运用与发展、节奏节拍、和声调性、旋律特点、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沃尔顿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在二十世纪英国音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沃尔顿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的管弦乐音乐,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沃尔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39年,是受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的委托而作。本文对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各个主题材料的运用与发展、节奏节拍、和声调性、旋律特点、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虽然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器乐合奏乐中产生的一种大型合奏的新体裁,它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其意义在于可用音乐体现巴洛克时代开始注意的对比、竞争的原则。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分类为"大协奏曲",是以一组独奏乐器(一般是两把小提琴或两把小提琴加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古典乐派时期,使  相似文献   

5.
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zt,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3首交响诗,本文从他的交响诗《前奏曲》出发,分析其交响诗创作中的传记性特点,以此来探寻李斯特注重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对应性的创作特点,以及作品中对他自己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2月创作的一部较为成熟的作品,是一部描写儿时情境的回忆录。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舒曼对恋人克拉拉的思念之情,由此而触发了他音乐创作的激情,于是乐思泉涌创作了这首诗意而柔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黄虎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体裁丰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声布局、曲式结构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创新.作曲家尝试"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用细腻的笔触和新颖的创作手法为艺术歌曲创作了钢琴伴奏,写出了一首首旋律优美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门德尔松作品却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擅长用音乐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作品以精美、纯净、高雅见长。《随想回旋曲》是他早期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乐曲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将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用钢琴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其古典和浪漫的完美结合。作者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将精灵的顽皮、可爱呈现出来。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仔细分析,更好的理解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在演奏时,能更好的将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创作的陕北民歌钢琴曲中其中的一首,是根据传统民歌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创作而成的,同时表达了陕北人民热泪欢迎中央红军热烈的场景。乐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结构成,两个主题出自同一首陕北民歌,节奏速度有着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卡巴列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和声特点、调性特点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做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论证了卡巴列夫斯基继承古典主义均衡、理性的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新,使之具有20世纪音乐特征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伊贝尔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代表作《萨克斯管小协奏曲》是为中音萨克斯管和十一件乐器而创作的室内小协奏曲,在古典萨克斯管文献资料中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本文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和进行曲式分析,以及对其在音乐上的表现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2.
现代音乐中,音乐愈来愈趋向于无调式音乐,繁多的主题以及主题变化让我们觉得繁琐、复杂,回看音乐的历史,在巴洛克时期,一个简单的主题演化了一部作品,所有发展都是由这一个主题反复变奏而产生,这就是恰空,一个源于西班牙古老的舞曲。俄罗斯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弗雷德里克?利普斯先生将把巴赫的杰作——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恰空》舞曲改编成为自由低音手风琴曲。本文从键盘乐器出发,对《恰空舞曲》在演奏艺术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是他所有作品中的一大杰作。正如曲题所示,这是一首强烈表现人类悲怆情绪的音乐。本文旨在以20世纪现代西方音乐哲学: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释义学、语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柴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进行音乐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98年,也是斯克里亚宾以演奏金奖毕业后留校任教钢琴的那一年。细细分析他的创作思路以及他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自己非凡的钢琴造诣,是指明我们日后演奏之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首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要较好地掌握演奏本身,首先要完全地、透彻地了解作品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各部分所表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为数众多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其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他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有:<人性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大吃大喝>(1930)和<刀锋>(1944).毛姆擅长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来刘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本文结合他的部分作品对他的叙事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作品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多梅尼可·斯卡拉蒂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杰出的古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他创作了五百多首古钢琴奏鸣曲。从其奏鸣曲的创作材料来看,具有体裁的多样性、内容的民俗性、音响的模仿性等特点,为其奏鸣曲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萨蒂创作的钢琴组曲《六首戈诺希安舞曲》,取材于戈诺索斯城居民的祭祀仪式上的圆舞曲和踏步舞。作曲家在该作品中,以"建筑块料"方式来作曲,即作为作品实体的短小的乐句,兴之所致的被互相替换和重复。其中的第4—6首创作于1889—1897年(1—3首创作于1890年),这三首作品在和声的复杂性及对伴奏音型织体的使用上,较之《六首戈诺希安舞曲》的前三首更成熟。因此,与前三首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分界。  相似文献   

18.
在合唱的学习与排练中,接触到一首作品,必须首先要了解它的创作时代背景,作品风格,创作由来,以及如何进行艺术处理的大体规划.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掀起了西方雕塑史上第三个高峰。罗丹的创作主题是人,他歌颂人的创造力,表现人最原始的本质。他崇尚自然美,他在自热美的探索中寻求人的本质和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在本文中,笔者通过一些代表作分别从罗丹"寻求真正的美"创作观点,和他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两方面阐述雕塑大师罗丹对于现代雕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一首艺术歌曲的处理需要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丰富情感的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风格、创作特点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融入作品、展开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此外,还要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达到高度地表现艺术歌曲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