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比试验,对我国村镇量大面广的单层实心砖墙房屋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制作了1/4缩尺的未设防模型和抗震加固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既有单层实心砖墙房屋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破坏.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地区既有农村住宅典型砖木结构(木柱支撑,木屋盖,外砖墙)的抗震性能特点以及农宅砖木结构未抗震加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损伤特征,结合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提出以下加固结构方案:①配筋砂浆带圈梁、②前檐加设钢门窗框、③房屋四角钢丝网砂浆加固,并设计2/3大比例缩尺模型,进行了8个工况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既有农村住宅单层砖木结构房屋上述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未加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损伤结果、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和频谱分析比较,验证了提出的加固方案的抗震性能和可行性。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模型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制定这类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加固的多层砖墙和加固的多层内框架在周期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类加固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层间变形特征与恢复力模型, 利用爆炸地震波试验场,进行了加固与未加固的两幢三层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动力反应与地震破坏试验。确定了多层内框架房屋的震害机理与结构动力计算模型。使用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地震反应计算程序计算并验证了房屋的动力试验结果。 利用已确定的结构动力计算模型验算了海城地震中一幢典型的多层内框架房屋的地震破坏过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 在参阅国内有关科研成果和利用上述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内框架房屋抗震加固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航 《预应力技术》2016,20(4):3-10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镇既有砖砌体建筑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新技术,即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砌体墙体进行加固,从而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为了解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完成了两批共17片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和一栋2层足尺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墙体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体的抗裂能力、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房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则进一步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加固后,抗震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房屋,在模拟9度罕遇地震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抗震能力显著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加固砌体墙体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技术在北京市怀柔区某多层办公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下爆炸效应试验产生的地震波,对两幢三层内框架结构房屋(其中一幢作了抗震加固)进行了动力响应和地震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制定了加固与未加固内框架房屋的动力计算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反应至破坏的全过程计算分析。论述了爆炸地震波与天然地震波的差异,及利用速度波峰值与速度反应谱作为两类地震的相比条件的可行性。将研究成果用到在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多层内框架房屋的动力计算与破坏机理的分析中。提出了多层内框架结构房屋的地震破坏机理和抗震加固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针对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新型抗震加固技术。为研究加固效果,进行了一栋两层足尺砖砌体房屋模型模拟地震作用的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方向、不同量级拟动力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研究了在拟静力试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前设防烈度不足8度的砖砌体结构,加固后在相当于9度大震(620伽)的拟动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且结构两个方向的抗剪承载力与房屋总重量之比分别达到1.24和1.41,抗震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后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环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平缓,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水平荷载卸除后,预应力筋对于房屋有明显的复位作用,有助于实现大震不倒。   相似文献   

8.
底框砌体剪力墙震损房屋抗震加固拟动力子结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了3层足尺底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震损房屋损伤程度的评估、加固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固后的3层房屋进行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震后受损结构构件所用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和加固对恢复结构抗震性能的效果,为寻求震损结构加固修复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汶川地震受损底框房屋的结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爆炸地震波对两幢三层内框架房屋(一幢作了抗震加固)进行了动力响应及结构破坏机理的研究。 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了多层内框架房屋及其加固房屋的动力计算模型。使用时程法的动力计算程序,输入试验中记录的加速度地震波,对两幢房屋作了弹塑性动力响应至破坏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相符。 讨论了爆炸地震波与天然地震波的频谱特性。通过对其速度波峰值和速度反应谱的分析,确定了两类波的相比条件和地震破坏烈度的标定。 将研究结果用到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多层内框架房屋震害机理的分析和动力响应计算中,验证了海城和唐山地震中这类房屋的破坏规律。提出了多层内框架房屋抗震加固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完成3层足尺底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房屋系统的拟动力子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后,模型的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详细介绍拟动力抗震性能试验对结构构件造成的损伤,并根据对损伤程度的评估,分别选用粘钢、粘贴玻璃纤维布和裂缝修补技术3种最常用的加固方法对受损部位进行加固,以期获得上述3种方法在地震区对震后受损建筑进行加固或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的适用性特征。文中详细介绍上述3种常用加固方法的施工步骤,并按照要求实施加固施工,为研究震后受损结构构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The evalu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under typi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s building energy profiles on an hourly basis. Computer simulations can be used to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but generating simulations requir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experience, time, and effort to enter detailed building parameters. This paper considers a simple methodology for using existing EnergyPlus benchmark building energy profiles to estimate the energy profiles of building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a given benchmark model. The method utilizes the building monthly energy bills to scale a given benchmark building energy profile to approximate the real building energy profile.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ology consid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parameter discrepancies between a given buil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Plus benchmark model used to estimate its profile. Test buildings are defined by perturbing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the parameters defined in the benchmark building model. The test buildings examined are similar to the EnergyPlus, medium sized office, benchmark building in Baltimore, MD, and a total of 72 distinct test building configurations are examined.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ethod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rrors introduced by discrepancies from the EnergyPlus benchmark model.  相似文献   

12.
《Energy and Buildings》2005,37(8):858-866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upling of a building thermal simulation code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GAs). GAs are randomized search algorithms that are 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genetics. We show that this coupling allows the location of defective sub-models of a building thermal model, i.e. parts of model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agreements between measurements and model predictions. The method first of all is checked and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a numerical model of a building taken as reference. It is then applied to a real building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ould constitute an efficient tool when checking the model validity.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能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健  闫成文  叶晶晶  周燕 《门窗》2007,(10):31-33
由于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建筑师能掌握复杂的建筑能耗分析,因此本文利用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将影响建筑能耗的18个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进行学习训练,最后通过测试样本点数据预测建筑能耗,并与DeST-h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比较,发现相对误差在3.5%以内,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该方法使建筑师在设计阶段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获得设计建筑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地下建构筑物数据组织是目前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的难点,通过分析地下建构筑物的对象类型和应用特征,提出了多细节层次的地下建构筑物多细节层次三维模型。模型从地下建构筑物语义和几何层次两方面出发,尽量精细刻画地下建构筑物细节层次、满足地下建构筑物的三维特征与语义需求,利用一个实例证明该模型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不同尺度服务于地下建构筑物可视化表达与分析,为实现地下建构筑物信息全面的三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疆首座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的实地测试与分析,得出该节能示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能耗状况。并根据室内热舒适度及能耗状况,对该建筑中所使用的相关节能技术在新疆地区的适宜性作出分析,为节能建筑在新疆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建设法规教学的特点出发 ,全面阐述了建设法规教学的重大意义 ,对建设法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在分析建设法规教学特点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用于建筑类高校的建设法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伟  郭师虹 《山西建筑》2007,33(36):360-361
主要讨论了温室结构快速建模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指出该方法利用已有的结构建模软件根据温室施工图建立模型,生成模型文件,用户根据需要适当修改该文件,在温室结构建模时调用该文件,从而可快速生成模型,以推广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开发商与业主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建立绿色建筑需求侧演化博弈模型。对博弈模型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稳定状态与开发绿色建筑相关的增量成本、增量收益和增量风险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借助数据仿真分析典型情形下绿色建筑需求侧博弈双方行为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绿色建筑需求侧演化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发展重点是增加开发商和业主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收益。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于1979~1983年的北京国际饭店是一座平面复杂、由弧线构成的高层建筑。介绍了在当时由于受计算机容量及计算假定的限制,以及当时设计规范对这类复杂平面的高层建筑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试验对计算分析进行论证和参照国外规范进行设计。工程在设计中较早地引入了延性抗震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BIM和实景三维模型分别是建筑和地理信息领域两种三维模型,二者融合后的模型除了可展示建筑物自身内部细节,还可以分析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智慧城市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与支撑。二者融合的难点表现在建筑物几何信息融合、建筑物子组件语义信息的整合,以及空间位置的配准等方面。设计了二者融合的框架,选取IFC模型作为融合前的源模型,3DTitles作为融合后的目标模型,论述了融合流程和方法,包括:1) 重构BIM模型,根据建筑物构建类型,重构成子BIM模型; 2) 模型几何信息转换,采用中间交换格式法,选取obj和glTF格式实现交换; 3) 模型空间位置配准,先选取不同模型建筑物上的同名点,然后采用SVD算法计算配准参数完成配准; 4) 子组件语义信息映射,根据实景三维模型文件格式要求重新组织建筑物构建的语义信息。选取南京市某楼群开展了实验,验证了该融合方法,展示了此楼群BIM模型和实景三维模型的融合结果。总体上所论述的融合方法,除了可实现建筑物BIM与实景三维模型语义、几何和位置融合,在操作上除了需要手工选取同名点配准外,其他步骤均可通过程序自动实现,从而快速建立室内外一体化的建筑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