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滚子齿形凸轮循环图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滚子齿形凸轮的特点及其在自动换刀单元(ATC)中滚子齿形凸轮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过程,滚子齿形凸轮机构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滚子齿形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滚子齿形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采用五坐标联动的 HRC 加工中心,作者在国内首次精确加工出了一批滚子齿形空间凸轮,并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介绍了滚子齿形空间凸轮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中凸轮的加工原理、计算机辅助编程方法和应用软件流程框图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滚子齿形凸轮分度机构的CAD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滚子齿形凸轮分度机构CAD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准则及工作流程框图,建立了滚子齿形凸轮分度机构的CAD系统,开发了系统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4.
球形滚子弧面凸轮分度机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面凸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分度机构,特别是在高速高精度的场合。然而其动力分析迄今还是一个难点。通常的弧面凸轮分度机构通过圆柱滚子传动,采用球形滚子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动态性能。根据这种结构的特点,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这种弧面凸轮机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空间分度凸轮机构由于其接触线是空间曲线而使得传动过程中凸轮与滚子曲面产生相对滑动并造成不均匀磨损,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本文作者采用空间回转变换张量,根据空间曲面啮合原理,系统地研究了球面凸轮机构的啮合特性;指出该机构具有接触线为直线、接触线上各点压力角相同、凸轮与滚子曲面之间无相对滑动等特点;为该机构的推广使用及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弧面凸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分度机构,特别是在高速高精度的场合。然而其动力分析迄今还是一个难点。通常的弧面凸轮分度机构通过圆柱滚子传动,采用球形滚子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动态性能。根据这种结构的特点,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这种弧面凸轮机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直动偏置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优化设计的最大效率原则和最大接触应力原则的分析,以及对影响传动设计各种因素的讨论,提出该凸轮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凸轮激波摆动活齿传动齿形及啮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凸轮激波摆动活齿传动啮合副受力情况,根据其传动原理得到了中心内齿轮的理论、工作齿形方程.基于弹性小变形及变形协调建立了理想状态下的啮合副受力模型,给出了啮合副作用力的搜索算法,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初步获得了凸轮激波摆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副作用力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圆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点啮合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并系统地分析计算了锥滚子弧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研究球锥滚子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凸轮激波滚动活齿传动内齿轮齿廓修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凸轮激波滚动活齿传动中心内齿轮的齿廓修形进行研究。基于中心内齿轮齿形方程及数控加工提出了4种单参数修形方式,给出了考虑各参数增量的内齿轮通用齿形方程.结合单参数微量调整对齿形几何形状影响趋势的分析以及传动过程中中心内齿轮齿廓的受力特点,提出了顶根复合及转角一顶根复合2种齿形复合修形方法,给出了修形分析示例,通过复合修形可以获得预期的齿形微量修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偏置误差、增益误差、时间误差组成的通道失配误差和模拟实现误差是频率交织模数转换器(ADC)系统的两类主要误差源,会对系统全局性能产生恶化影响。该文针对频率交织ADC系统的误差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实现误差的采样滤波器实际工作的频率响应是数学可测的,通道失配误差会造成输出信号频谱有规律地出现杂散尖峰。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均证实增益误差和时间误差引起的输出杂散频率位置相同但相位有差异,而偏置误差引起的尖峰幅值则与输入频率无关,这对开展误差补偿及校准工作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对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模型进行推导的过程中,都是假设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而由于三维激光点位误差源与传统测量仪器中的误差源不同,同时外界环境对激光点位误差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直接断定点位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需要对其理论分析及数据统计分析验证。针对三维激光点位误差分布状况,本文对激光点位误差模型进行了推导,并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了激光点位误差服从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对地形图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和间距中误差的关系进行的理论推导和统计假调检验,都证明了m点=m距,说明规范中规定m点=1.25m距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复数FIR滤波器椭圆误差约束最小二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线性相位有限冲击响应(FIR)滤波器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一种频率响应误差和相位误差约束的最小二乘方法,既能独立控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又能形成凸的约束区域.采用S形相位误差上界函数,不仅将相位误差控制在给定范围,而且有效减小了滤波器的群延迟误差,但增大了幅值逼近误差.为了减小幅值逼近误差,应用椭圆形的复数误差约束来代替通带上的圆形频率响应误差约束,研究基于椭圆复数误差约束及S形相位误差上界函数的复系数FIR滤波器加权最小二乘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椭圆形的复数误差约束能够有效减小滤波器的幅值逼近误差.  相似文献   

15.
SMART-CNC超精密数控曲面磨床综合误差补偿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控磨床的磨削加工精度,运用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神经网络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对SMART-CNC超精密曲面数控磨床的空间几何误差、热变形误差以及力变形误差进行了建模和计算.通过逆运动学迭代求解算法求解出可消除磨床几何误差和载荷误差的精密加工数控指令值,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控制微位移夹具机构,消除了磨床热变形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运用上述误差补偿方法,可以将该磨床的磨削误差由原来的0.225 μm减小到0.045μm.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二维视觉在线测量工件时,照度变化因素导致测量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GA-LSSVM),建立照度误差模型的方法. 分析视觉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通过最小二乘法分析照度影响下的误差规律. 利用照度变化误差实验,获得照度和测量系统的误差数据,分别训练GA-LSSVM、支持向量机(SVM)以及BP神经网络,建立照度和测量系统误差模型,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在变照度测量误差预测模型中,GA-LSSVM模型、SVM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4.90%、90.23%及80.60%. 这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变照度误差模型,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7.
DEM若干理论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用中误差描述和评价DEM整体精度的DEM随机误差观提出质疑,认为DEM是由带随机误差的原始数据内插而成,DEM误差就应由性质不同的两部分误差组成,即测绘所产生的随机误差和内插所产生的对地表曲面的逼近误差,二者可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内插误差,应采用定义域内的全部点是否符合最大绝对偏差的一次性否决法进行检验.通过讨论三维地面概念模型和DEM高保真问题等概念,说明DEM误差以随机误差概而论之的实质是漠视了DEM高保真这一质量要求;并结合地图代数研究,论述等高线族和地形结构线族的空间几何对偶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广义Voronoi界线,因此,当利用等高线数据生产DEM时,并不存在选择性采样F-S数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滚动轴承旋转精度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研究多种高精度主轴旋转误差测量方法.结合测试系统原理与结构,采用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实现测试系统空气静压主轴旋转误差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对比多组测试系统所分离的精密芯轴圆度结果与圆度仪测量结果,间接分析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的精度与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所得的测试系统主轴旋转误差结果精度高、稳定性好;验证了在载荷作用下该测试系统所采用的空气静压主轴旋转误差较小,且随着转速的增加仅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基于最小二乘的选权迭代抗差推估GPS水准高程拟合方法,并检验可靠性.方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和GPS水准拟合过程分析软件对相关平面、二次曲面和三次曲面抗差推估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二次曲面抗差的结果要好于相关平面与三次曲面抗差的结果精度,并非抗差模型阶次越高有效性越高.抗差模型的精度与点位分布有关.在进行抗差计算时要结合多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特别点要进行多次抗差计算,通过抗差计算有效剔出了粗差点,提高了GPS水准拟合精度.结论基于最小二乘的选权迭代抗差拟合模型解决了常规拟合模型不稳定的缺点,实际数据证明,模型结果能够达到等级几何水准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滚动轴承旋转精度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研究多种高精度主轴旋转误差测量方法.结合测试系统原理与结构,采用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实现测试系统空气静压主轴旋转误差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对比多组测试系统所分离的精密芯轴圆度结果与圆度仪测量结果,间接分析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的精度与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点法误差分离方法所得的测试系统主轴旋转误差结果精度高、稳定性好;验证了在载荷作用下该测试系统所采用的空气静压主轴旋转误差较小,且随着转速的增加仅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