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锡市成人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后麻疹抗体的变化趋势,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随机选择两个麻疹高发地区20~29岁、30~39岁、40~49岁3组的192名无锡市常住人口,分别于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前及接种后1个月、1年、2年采集静脉血清,分离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不同年龄组相同观察时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察时间麻疹抗体总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不同观察时间麻疹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观察时间各年龄组麻疹抗体GMC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同一观察时间抗体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会迅速上升,但维持时间不超过1年,建议通过定期加强免疫来保持较高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CV-AC)和A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序贯加强免疫效果。方法对118名2岁内已完成2剂次MPV-A或MCV-AC基础免疫接种的儿童,3~4岁时进行1剂次MCV-AC加强免疫。采集免疫前后血清标本,分别测定A、C群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计算阳转率。根据既往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史,分两个观察组(MCV-AC和MPV-A)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免疫前,MCV-AC和MPV-A组A群抗体阳性率(18.75%和14.28%)和GMT(2.09和1.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群抗体阳性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T(1.3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MCV-AC和MPV-A组A群抗体阳性率(97.91%和100.00%)和GMT(241.63和227.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加强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群抗体阳性率(89.58%和9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T(106.09和1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加强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群流脑结合疫苗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其加强免疫效果不受基础免疫疫苗种类的影响,均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结合疫苗PRP-TT的加强免疫效果。方法分别用安儿宝和呵儿贝两种Hib结合疫苗,对在广西柳州市常住儿童进行3、4、5月龄3针免疫,1年后,进行第4剂加强免疫。分别于3针免疫1年后和加强免疫1个月后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和体外杀菌实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血清IgG抗体浓度和加强免疫后SBA抗体滴度。结果安儿宝和呵儿贝疫苗3针免疫1年后,血清IgG抗体几何平均数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s,GMCs)分别为3.17μg/ml和3.00μ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G抗体浓度在1.00μg/ml以上的血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62/78)和76%(115/15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1个月,两种疫苗免疫血清中IgG抗体GMCs分别为71.33μg/ml和65.35μ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浓度均能100%达1.00μg/ml以上。两种疫苗加强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浓度与各自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两种疫苗免疫血清的SBA抗体滴度分别为5 263和4 63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疫苗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浓度和SBA抗体滴度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96和0.689,P<0.05)。结论 3针免疫1年后,两种疫苗免疫血清中IgG抗体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第4剂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迅速显著升高,100%达1.00μg/ml以上,且具有有效的体外杀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抗体水平,为带状疱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城乡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5月在北京市朝阳区6个社区31~70岁健康人群中抽取32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每名调查对象血清中VZV-Ig G抗体水平,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0份血清样本中,VZV-Ig G抗体阳性309人,阳性率为96.56%,抗体平均浓度为(1092.48±4.73)m IU/ml。除66~70岁年龄组健康人群的VZV-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外,其他各年龄组健康人群VZV-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健康人群VZV-Ig G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1~65岁年龄组健康男性人群和51~55岁年龄组健康女性人群VZV-Ig G抗体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2 405.56±3.75)和(1 683.77±3.46)m IU/ml;城区和乡区健康人群VZV-Ig 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31~70岁健康人群血清中VZV-Ig G抗体阳性水平较高,提示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带状疱疹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人群中百日咳全抗体水平,为人群百日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内随机选择6~10岁、11~14岁及15~19岁的健康青少年225人,对青少年百日咳疫苗免疫史和持续≥14 d咳嗽史进行调查。采集静脉血样,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百日咳全抗体Ig G。结果实际纳入研究的对象共214人,百日咳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3.93%,持续2周以上咳嗽患病率为15.42%;青少年人群百日咳全抗体GMT水平为21.88 U/ml,全抗体阳性(Ig G≥50 U/ml)率为26.64%,高抗体水平(Ig G≥100 U/ml)阳性率为15.42%;各年龄组百日咳全抗体GMT(F=19.90)、抗体阳性率(χ2=18.19)和高抗体水平阳性率(χ2=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1年内有持续2周以上咳嗽史人群百日咳全抗体GMT(t=2.505)、抗体阳性率(χ2=7.071)和高抗体水平阳性率(χ2=6.626)均明显高于无2周以上咳嗽史人群(P均0.05)。结论虹口区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百日咳感染病例被漏诊或未发现;现行百日咳疫苗免疫程序对青少年不具有持久的保护作用。为虹口区青少年人群的百日咳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医院/社区百日咳病例的前瞻性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健康儿童中两剂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岁曾接种过1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且与初次免疫间隔1年、3年、5年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接种第2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于免疫前、接种后1个月及接种后1年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阳性率;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率。结果间隔1年组免前阳性率为73.68%,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98.25%、94.74%;间隔3年组免前阳性率为65.22%,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98.55%、89.86%;间隔5年组免前阳性率为71.70%,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00.00%、92.45%。间隔1年组免前GMC为211.27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201.30、500.15 m Iu/m L;间隔3年组免前GMC为182.28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 642.35、365.77 m Iu/m L;间隔5年组免前GMC为288.99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 923.73、504.93 m Iu/m L。除间隔5年组免后1年与免前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间隔年限免后1月及免后1年与免疫前比较,GMC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接种431人,发生全身反应74人,不良反应率为17.17%,大多为1级反应;局部反应仅有1例,为一过性局部疼痛。结论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两剂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加强免疫后1年保护力约达90%,因此初免后1年进行水痘疫苗加强免疫可能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1个年龄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43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3%(202/243),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39.23 IU/L。男性与女性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免疫史者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免疫史者抗体水平高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以8~11月龄最低,分别为37.50%、14.29%;均以0~7月龄、1~4岁、5~9岁、35~39岁组最高,为100%,其中15~19、20~24、25~29和30~34岁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本市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均以0~7月龄最低,分别为72.51、96.07 IU/L;最高的年龄组本市人口为8~11月龄(3 940.12 IU/L),流动人口为30~34岁组(3 661.33 IU/L),其中25~29、30~34、35~39岁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高于本市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4岁组本市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市和流动人口共调查≤14岁儿童93名,81.72%的人曾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1、2、3剂次及以上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在92.61%~1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水平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市儿童不同免疫剂次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1岁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探索本市15岁以上年龄组免疫策略,以降低该人群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免疫策略实施5年后,北京市通州区15岁以下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G抗体水平,为完善VarV免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通州区10个居委会,选择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5岁以下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查阅预防接种证,并通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疫苗免疫史,采用ELISA法检测VZV IgG抗体水平。结果 共调查儿童380人,总VZV-IgG抗体阳性率为38. 68%(147/380),GMC为77. 12 mIU/mL;1剂次、2剂次VarV调查接种率分别为为41. 05%和20. 00%。12月龄婴儿,月龄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130(P 0. 05);≥12月龄儿童,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年龄及免疫次数增加均呈升高趋势。2剂次免疫史儿童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最高;156例有1剂次VarV免疫史儿童中,随接种时间增加,VZV-IgG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74例有2剂次VarV免疫史儿童中,末次接种后VZV-IgG抗体阳性率和GMC不同接种年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剂次VarV免疫间隔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实施2剂次VarV免疫策略5年后,北京市通州区15岁以下儿童VarV接种率、VZV-IgG抗体阳性率偏低,建议加大VarV的接种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014年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适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云岩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接种疫苗的2~6岁儿童995名,采集手指或耳垂血,ELISA法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甲型肝炎、乙型脑炎抗体,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995名调查对象中,除2人未接种腮腺炎疫苗,1人未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外,6种疫苗合格接种率均高于95%,抗体总体阳性率均高于98%;不同性别人群6种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疫苗高接种率及高免疫成功率,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辽宁省1~30岁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G抗体水平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及丹东市3个地区的6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集617名1~30岁健康人群的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VZV IgG抗体水平,计算血清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17份血清样本中共检出VZV IgG抗体阳性样本302份,阳性率为48.947%,GMC为112.772 mIU/mL。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29.670%~75.789%,GMC为45.508~366.559 mIU/mL,抗体阳性率(χ2=67.104,P <0.001)和GMC(F=20.685,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VZ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817%和53.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2012年长春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农安县作为监测点,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规定的采样数量和分组方法,将健康人群分为7个年龄组: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每组30人,共调查210人。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同时调查150名15岁以下儿童流脑多糖疫苗的免疫史。结果 2012年长春市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5.71%(180/210),GMT为1∶4.420,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71.43%(150/210),GMT为1∶2.936,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高于C群(P均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A群流脑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群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与女性人群之间A群、C群流脑抗体的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A群与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年长春市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大部分人对A群和C群流脑具有免疫力,但可能存在C群脑膜炎球菌的自然感染危险,应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在做好6岁以下儿童常规接种的基础上,应开展7~14岁儿童A+C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防止流脑疫情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对内蒙古和黑龙江2个观察区共3 134名志愿者接种森林脑炎灭活疫苗,观察接种后志愿者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采用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阳转率。结果接种疫苗后,在整个观察期间,所有志愿者均未发生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仅4例,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13%。内蒙古观察区志愿者免疫后血清抗体GMT在1∶83.2~1∶117.5之间,总体血清抗体阳转率达88.1%;黑龙江观察区志愿者血清抗体GMT在1∶71.2~1∶84.6之间,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6.2%。2个观察区接种疫苗后总体GMT为1∶80.4,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6.8%。结论森林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印度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单盲、平行、随机(1∶1)、对照的方法,在印度选择104名1~12岁无水痘病史、水痘疫苗接种史及接种禁忌的健康儿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并以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lrix誖作为对照疫苗,接种疫苗后30 min、0~6 d观察受试者局部和全身反应,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及免疫后42~47 d双份静脉血样,分离血清,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法检测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抗体水平,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名(100%)受试者全程接种了相应的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30 min及0~6 d,均未见严重的局部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也未见疫苗接种者的密切接触者出现疫苗相关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2.31%和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后血清抗体GMT分别为58.30和52.40,GMT增长倍数分别为6.21和5.36,两组免疫前及免疫后血清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印度1~12岁儿童中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上海市宝山区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控制相应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4家社区作为监测现场,在本市和外来户籍人群中随机抽取12个年龄组共363人作为监测对象,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结果 363名监测对象中,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4.08%、71.63%和67.4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469.21 m IU/mL、27.73 IU/mL和152.28 U/mL。本市及外来户籍人群的麻疹类疫苗免疫史及抗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及龄儿童抗体水平最低,接种疫苗后几年内麻疹抗体水平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抗体水平下降之后复升。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均以成年人抗体水平较高。结论目前本区人群中对相应疾病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进一步加强成人麻腮风疫苗的接种工作,尤其重视对育龄妇女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有助于减少麻疹的两个高发人群,利于控制腮腺炎、风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上海市松江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为控制相应疾病,完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松江区15个镇/街道中随机抽取泗泾镇和新浜镇2个镇作为监测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被抽中的泗泾镇及新浜镇的本市和外来户籍人群中随机抽取8月龄~40岁共9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抽取360人静脉血各3 ml,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同时开展含麻疹成份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调查。结果 360名监测对象中,不同户籍、男女构成及各年龄组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4%、86.39%和93.6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1 152.23 m IU/ml及375.36和157.23 IU/ml。本市及外来户籍人群的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免疫史及抗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及腮腺炎和风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海现行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程序有效、合理,既有助于消除麻疹,又有利于控制腮腺炎、风疹发病;拟对成年人群的不同对象开展MMR的补充免疫活动,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应答。方法选择身体健康、无犬伤史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史的627名观察对象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按生理发育状态分为5组:1~3岁组、4~6岁组、7~16岁组、17~40岁组和≥4l岁组,分别于免疫前、首针免疫后14和45 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ce focus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在所有免疫原性受试者中随机抽取225名,进行接种反应观察。结果 225名观察对象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局部总反应率为5.15%,全身总反应率为4.42%,反应程度均为弱、中反应,无高强度及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免疫前所有样本血清抗体GMT均≤0.2 IU/ml,抗体均为阴性;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14 d,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但抗体GMT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岁组和7~16岁组较高,分别为9.42和9.01 IU/ml,1~3岁组和≥41组较低,分别为6.11和6.35 IU/ml,而4~6岁组与7~16岁组及1~3岁组与≥41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45 d,各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仍为100%,各年龄组平均GMT在14.8~16.40 IU/m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临床反应轻微,免疫应答良好。但3岁以下婴幼儿及老年人抗体产生的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建议老年人及婴幼儿在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l、2针时,应适当增加剂量,以提高血清抗体阳转率及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18月龄以上的儿童和18~35周岁的成人,接种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1针。接种后30min观察即时反应,24、48和72h进行局部和全身反应观察,免后30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562名观察对象接种疫苗后均未发生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仅表现为轻度发热,有35人次(6.23%)发生发热反应。471名完成免疫原性检测的观察对象免后抗-HAV阳性率为99.8%,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6.4%,抗-HAVGMC水平为527.4mIU/ml,较免前增长30.3倍。儿童组和成人组免后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0%和95.9%,抗-HAVGMC水平分别为84.1和2119.1mIU/ml。2组免前免后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7名易感者免后抗体阳性率为99.6%,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3.9%,GMC水平为92.6mIU/ml,儿童组免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免后抗-HAVGMC水平则明显低于成人组,2组之间免后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副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在10~60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在广西岑溪市和苍梧县选择1 200名10~60岁健康人群,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将1 200名受试者按1∶1随机配对,分别接种试验及对照疫苗(市售国产同类制品)。按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观察首剂疫苗接种后42 d随访期内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于首次接种后14及42 d采集静脉血,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共有1 199名受试者完成安全性观察,试验疫苗组(600名)和对照疫苗组(599名)的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3%和18.03%(P0.05),常见症状均为发热(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3.19%);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和10.52%(P0.05),均以疼痛为主(发生率分别为4.17%和8.85%)。1 147名受试者完成免疫原性观察,试验疫苗组(571例)和对照疫苗组(576例)首剂疫苗免后14 d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00%和99.83%,42 d均达10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抗体GMC分别为8.94和7.96 IU/ml,42 d分别为17.26和15.04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企业人群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补充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2021年金山区437名企业人员MR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1个月血清,2 mL/人,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计算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麻疹IgG抗体GMC≥200 mIU/mL时判为抗体阳性,≥800 mIU/mL为保护性抗体阳性;接种MR后,麻疹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麻疹IgG水平升高≥4倍时,判为免疫有效。结果MR接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IgG抗体GMC分别为90.85%、38.44%、795.29 mIU/mL,接种后分别为99.31%、76.20%、1 481.51 mIU/mL。免疫后保护性抗体阳性率(χ2=21.290,P <0.001)和IgG抗体GMC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并分析吉林省2015年高校入学新生的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吉林省高校随机抽取2015年秋季入学新生1 902人,ELISA法检测新生的麻疹IgG抗体水平,记录性别、年龄、户籍、地区等基本资料。结果 1 902名监测对象中,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92.517 mIU/ml;总阳性人数为1 735人,总阳性率为91.2%;总抗体保护人数为690人,总保护率为36.3%。农村户籍学生的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保护率明显高于城市(P<0.05);省内外、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学生麻疹抗体GM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不同地区间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2015年高校入学新生麻疹抗体保护率总体偏低,应开展对高校学生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以提高高校学生应对麻疹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