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代表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配置对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系统中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首先,以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平均停电时间(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SAIDI)和电量不足平均值(average energy not supplied,AENS)这2个可靠性指标不超过给定阈值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配电系统中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优化模型。之后,发展了针对配电系统故障的故障清除模型,提出了评估用户停电时间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接着,对用户停电时间和用户停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高效商业求解器求解。最后,以IEEE RBTS-Bus 4配电系统和丹麦某中压配电系统为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浅谈客户停电时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才  刘先虎 《供用电》2009,26(5):87-89
创国内先进供电企业工作对客户停电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国内外先进供电企业的客户停电时间现状,阐述了当前供电企业在客户停电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做到客户不停电、控制客户停电范围和停电次数,以及优化停电作业等方面,对客户停电时间的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配电网发生计划停电的情况下,基于云储能的家庭微电网进入孤岛运行状态,考虑到云储能用户可用储能容量有限以及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应急能源管理策略以减小用户停电损失和用户不满意度.首先,将云储能分为供电储能和交易储能,供电储能的容量可以保证计划停电期间用户重要负荷的供电;其次,以减小用户停电损失和用户不满意度为目...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客户满意度,曲靖供电局努力寻求停电施工与保障客户用电之间的平衡点,持续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优化停电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停电和重复停电,确保停电计划可控,提高供电可靠率,做实供电服务。截至2014年8月31日,曲靖供电局全口径综合供电可靠率为99.97%,同比提升0.1987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1.73小时,同比减少11.64小时;用户平均停电次数1041次,同比减少3584次。  相似文献   

5.
以现有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展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建立停电时间自动统计技术架构,提出适用于广西电网的停电事件逻辑判断规则,并开发相应功能模块.在河池供电局进行的测试运行试点与应用表明,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展客户停电时间自动统计,可有效提高客户停电时间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客户停电时间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停电综合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湖南A地市停电原因的基础上,总结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第二梯队地区预安排停电、故障停电的特点, 基于计划停电“不停电”、故障停电“少停电”、故障停电“快恢复” 的理念,分别提出一级举措及对应的二级举措, 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该提升策略具体实施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显著减少,表明所 制定的提升策略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可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第二梯队地区提升供电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上半年,全国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维持在较平稳水平。全国上半年用户供电可靠率RS-1为99.843%,相应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6.858h;RS-3为99.865%,相应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5.885h,上海指标最高达到99.977%。全国城市去年同期指标用户供电可靠率RS-1为99.88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5.2039h;RS-3为99.88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5.1045h。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基于GE Smallworld GIS的停电分析系统,它是建立和维护从变电站至用户馈线连通性模型的工具.该系统可对配电网有关信息进行地理聚焦定位,可在GIS视图中进行停电范围分析和模拟停电分析,是配电网操作人员的一个决策支持工具.在综合环境中它可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相互作用,是配网综合停电管理系统成功设计和实施的关键.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很好实用价值,在停电管理方面的性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不停电作业手段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如何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确定不停电作业的优先级,是当下不停电作业次数呈爆发式增长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构建用户停电损失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开展调研,利用Tobit模型截断思想,对其进行预处理,再从定性分析与定量计...  相似文献   

10.
姚海燕  郭建府 《供用电》2010,27(5):23-26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频率的指标。在对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指标管理范畴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电力公司近几年用户停电数据为例,深入分析了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指标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伟洁  杨佳 《湖北电力》2011,35(5):35-36
为规范停电检修时间管理,应提前作好衔接工作,并提前为下一环节提供必要的信息,对输变电设备检修的工作时限标准化提出要求并纳入ERP考核,达到有效控制各环节可能发生的无效时间,提高输变电设备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张彩庆  张文俊 《电力技术》2013,(12):136-140
介绍了停电损失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引入分块技术将配电网分块.并确定故障停电事件发生后各分块负荷点的类型;提出根据负荷点停电类型分别确认各分块区域的停电持续时间.结合综合用停电损失函数计算各分区的用户停电损失.最后汇总估算系统的用户停电损失.与传统的用户停电损失估算结果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供电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中压电网计划停电工作与供电可靠性工作的紧密关系以及计划停电工作的主要功能特点;其次对目前计划停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在计划停电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确保这些主要原则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最后以大连电业局计划停电管理工作为例,说明了做好计划停电管理工作可以稳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双向协作通信应用于航空自组网、车联网等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着高速运动环境下信道状态变化导致通信质量大幅下降问题。利用随机信道建模方式,考虑通信过程前后子阶段信道状态信息相关性,推导了信道状态联合概率密度闭式表达式;提出了以最小化系统中断概率为目标的最优功率分配策略以改善双向协作通信系统的中断性能。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系统平均信噪比、信道相关系数(与通信节点运动速度相关)下最优功率分配相比于等功率分配可有效提高系统中断性能。基于最优功率分配的双向协作通信能克服高速运动环境下信道状态变化问题,具有高可靠高速率特点,能为航空自组网、车联网等未来无线通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配电网停电原因复杂、停电研判决策不易等问题,对停电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开发了应用系统。基于停电后其他相关系统可提供的信息及电网自身特点,提出了分层求解方法,并采用模糊外展理论进行了停电原因分析,采用混合架构完成了系统设计与开发,并在生产指挥平台上完成了系统部署。通过在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中的应用,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改善供用电可靠性的新型停电保险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可靠性管理方式由于缺乏用户需求信息和经济激励,导致可靠性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为了更好地管理供用电可靠性以降低停电损失,文中提出了新型停电保险机制,论述了引入停电保险的可行性,根据经济性和可靠性指标对负荷点进行停电风险等级和风险群的划分,提出了合理厘定保险费率的方法,同时分析了用户投保的方式、理赔方案及其在投保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并探讨了保险方关于可靠性管理的行为方式和风险决策模型。数值分析表明,输配电公司可以通过停电保险分析用户可靠性需求信息,更经济地对用户用电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层次化管理,提高了全社会的用电效益。  相似文献   

17.
林勇  曹华珍 《广东电力》2008,21(12):5-8
在阐述了广东省安排的小火电机组关停规模及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电源和电网建设及运行情况,从满足安全供电的角度,对“十一五”后三年规划电网的适应性及电源调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小火电机组关停对广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厂用电系统电源的组成部分,运行方式,备自投逻辑,对厂用电源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厂用电消失时使电站安全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可靠性因素的电网规划新方法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17  
电网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网架结构,坚强的网架结构来源于合理的电网规划.文章提出了一种将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转化为经济性指标,并将其作为目标函数一部分的电网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将缺电成本划分为静态和动态成本两部分,使得电网规划的数学模型更加完善,体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客观上有利于电网防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